原创 [轉]我國發布新概念計算機體系 效能提高十倍

2012年10月10日在上海舉行的“高效能計算機體系結構”國際戰略高端論壇上,論壇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鄔江興發佈了“基於認知的主動重構計算體系”(簡稱PRCA)的新概念高效能計算機體系,初步原理驗證證明,其效能至少比傳統高性能計算機提高1

原创 [轉]清華教授稱長假高速免費是最愚蠢政策

從2012年9月30日晚上開始,多地高速路出現大擁堵。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李稻葵10月1日在微博批評稱,長假高速免費是“世界上最愚蠢政策”。李稻葵稱,高速免費等於動員大家一起上路堵車。真爲了民生,應宣佈長假高速漲價50%,所有增加收費

原创 再爛的程序員都可以寫上億元的項目(12306)

只要堅持,再爛的程序員都可以寫上億元的項目(12306)----鐵道部給我們講的勵志故事

原创 [轉]考古發現兩千年前牛肉

經科學檢測,考古專家日前正式確認在西安臨潼兩千年前古墓中出土的“肉製品”屬於黃牛,其年代應當是目前保留下來且經過科學研究確定的最早的“牛肉製品”。   動物考古學家、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胡松梅說:“一件青銅敦中滿滿都是,雖然大部分碳化了

原创 [轉]廈大爬樹課開課

爬樹,是許多人的兒時記憶。今年7月,廈門大學要開設“爬樹課”的消息公佈後,引來諸多議論,有人讚賞大學體育課有創新,認爲課程能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野外生存能力,也有人質疑此舉是盲目模仿國外,並可能損壞樹木。   在議論聲中,這門取名“攀樹運

原创 [轉]物理學家稱曲率驅動或可實現10倍光速飛行

2012年9月1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藉助曲率驅動實現超光速的飛行,這是一種由於科幻電影《星際迷航》而變得流行一時的概念。現在,科學家們認爲這一技術可能並非如原先想象的那麼難以實現。   所謂曲率驅動的概念就是指通過對時空本身的改造來

原创 [轉]新技術:數據可保存3億年

以石英玻璃作爲記錄載體,數據存儲的年限可超過3億年,適用於長期保存重要的資料檔案等。   用激光在厚2毫米、邊長2釐米的方形石英玻璃板上刻錄數據,數據記錄層共分4層,提高了存儲容量。   目前一張石英玻璃板可保存數據40MB,計劃將其容量

原创 [轉]美國宇航局衛星捕捉到地球“歌聲”似鳥鳴

據《每日郵報》報道,最近,今年8月30日發射升空的美國宇航局的姊妹衛星——輻射帶風暴探測器捕捉到地球發出的啁啾聲和口哨聲,這是地球傳入深空的歌聲。9月5日這兩顆衛星捕捉到地球磁氣圈發出的這種無線電波。   這種聲音是衆所周知的“地球大合唱

原创 [轉]智能掃描儀可準確辨識瓶中液體

也許今後你又可以懷揣心愛的紅酒上飛機了。英國科學家研製成功一套允許航空旅客攜帶超過100毫升以上液態物品乘坐飛機的新系統,並獲得了歐洲委員會認證。   這項名爲“洞察力100”的技術能在幾秒鐘內對個人攜帶的瓶子進行掃描,以確定是否存在安全

原创 [轉]福島核事故泄漏的放射性物質已向海中沉澱

日本研究人員2012年9月18日說,由於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而流入或降落在海中的放射性物質從今年1月開始向海中沉澱。   去年4月到今年6月,日本氣象研究所和東京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北太平洋的約300處地點採集了海水樣本。檢測結果顯示,去年12

原创 [轉]晚飯太晚致生物鐘紊亂

研究人員對小鼠進行的實驗表明,晚飯時間過晚,導致三餐時間間隔混亂後,體內生物鐘會紊亂,引發肥胖。   生物體內的生物鐘是由生物鐘基因控制的。生物鐘的週期與每天24小時相比稍有偏差,但機體會通過光線和飲食修正,從而形成一天的生理節奏。早先的

原创 [轉]國際空間站首用激光傳數據

俄羅斯聯邦航天署2012年10月5日宣佈,國際空間站首次利用激光通信手段將電子數據傳送到地面。   俄航天署發表聲明稱:“國際空間站的俄羅斯區段在本月2日首次通過激光將寬帶信息傳輸到地面站。傳輸數據量爲2.8GB,傳輸速度達到每秒125M

原创 [轉]期待激光與X射線完美相遇

在人類科技史上,激光和X射線都是物理學上偉大的發明和發現。激光源自物質“受激”輻射,具有亮度高、準直性和相干性好等特點,但一般處於紅外線和可見光波段。而來自於高速電子強烈加速或撞擊的X射線,特別是硬X射線,具有很高的能量和原子尺度的波長,

原创 [轉]“黎明”號在竈神星表面發現含水礦物跡象

據美國宇航局網站報道,該局所屬黎明號探測器已經於近期結束了對竈神星的考察,前往穀神星。對其發回的數據進行的分析表明,這顆巨型小行星擁有一個“圍脖”。在根據黎明號地軌道飛行探測數據發表的兩篇論文中,科學家們宣佈他們發現在竈神星沿赤道附近的一

原创 [轉]距銀河系中心黑洞最近恆星現身

美國科研人員日前報告說,他們發現了迄今距離銀河系中心黑洞最近的恆星,其繞黑洞運行的週期僅爲11.5年。這一發現有助於科研人員驗證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該理論預測了萬有引力如何扭曲空間和時間。   發表在美國新一期《科學》雜誌上的這份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