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知命者不怨天,知己者不怨人

陽明先生說:“知命者不怨天,知己者不怨人。”人在遭遇不公、不順、挫折時,最容易抱怨這和抱怨那:爲什麼我這麼倒黴?爲什麼我的運氣這麼差?其實你想要的一切,財富、愛情、健康、家庭等等,不管是什麼,都需要等價的交換,而你可以拿出來交換的又是什麼?

原创 修好自己這顆心,需要減壓心靈

王陽明說:“讀書作文安能累人?人自累於得失耳。”讀書作文,怎麼能牽累人呢?人其實是被自己的計較得失牽累了。這句話道出了人之所以活得累的根本原因——精神的內耗。這內耗則來自內心對得失的計較。比如你做一件重要的事,會希望做的好、害怕做不好,會思

原创 不問過去,活在當下

陽明先生說:“過去未來事,思至何益?徒放心耳。”過去和未來的事,想了又有什麼用,只是徒增煩惱罷了。過去和未來其實都是不真實的,過去的事已成定局,我們思考再多也無濟於事,未來的事還沒有到來,對於未來的幻想,無非是自己的臆想罷了。所以,最重要的

原创 對自己心狠

普通人終其一生也不過匆匆數十載,活到五十歲,也是開始人生的下半段旅程的時候了,這個時候的我們就算很健康,也肯定不能和小年輕們比精氣神兒了。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對自己心“狠”一點。不要再像年輕時候那樣在外奔波了,更不要放縱自己的慾望越來越

原创 忌過分在意別人的眼光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日子是過給自己看的,不是過給別人看的。只要問心無愧,就不要在意太多。古人說“默而成之,不言而信”。不用去解釋什麼,默默把事情做好,他們自然就閉嘴了。太在乎別人怎麼看,往往會迷失自己的方向。王陽明曾說: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毀

原创 忌過分在意別人的眼光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日子是過給自己看的,不是過給別人看的。只要問心無愧,就不要在意太多。古人說“默而成之,不言而信”。不用去解釋什麼,默默把事情做好,他們自然就閉嘴了。太在乎別人怎麼看,往往會迷失自己的方向。王陽明曾說: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毀

原创 忌眼高手低地好高騖遠

一口吃不了個胖子,不成熟的人總是好高騖遠。他們設定了一個不切實際的目標,沉浸在美好的幻想中而不去實踐。手邊的事情沒有做好,就幻想着自己可以實現抱負,走向人生巔峯。王陽明曾言:“我輩致知,只是各隨分限所及。今日良知見在如此,只隨今日所知擴充到

原创 但求無愧於心,不求事事如意

陽明先生說:“人須在事上磨鍊,做功夫乃有益。”你一定有這樣的經歷,還沒有開始工作,就擔心能不能做好,做不好怎麼辦?做得好,結果會怎樣?我會得到什麼?在做事的時候,甚至會猶豫,這件事值不值得做,做了沒結果不是等於白做了嗎?做得好,是否有鮮花掌

原创 忌眼高手低地好高騖遠

一口吃不了個胖子,不成熟的人總是好高騖遠。他們設定了一個不切實際的目標,沉浸在美好的幻想中而不去實踐。手邊的事情沒有做好,就幻想着自己可以實現抱負,走向人生巔峯。王陽明曾言:“我輩致知,只是各隨分限所及。今日良知見在如此,只隨今日所知擴充到

原创 擁有無用的心態,或許是最有用的

埏埴以爲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爲室,當其無,有室之用。”老子以陶器和房屋做比喻,他告訴人們:陶土做成器皿,必須留出空處,纔能有盛放東西的作用;建造房屋,中間是空的,房屋纔有居住的作用。 有句話說得好——看不見的東西往往比看得見的東西

原创 做到慎終如始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以“合抱之木”、“九層之臺”、“千里之行”這些遠大的事情做比喻,表明它們都是從“生於毫末”、“起於累土”、“始於足下”爲開端的。告訴我們不論做多麼大的事業,都要從最基礎開始,只

原创 陽明先生:控制情緒就是修行

王陽明曾與王純甫書指出:“變化氣質,居常無所見,惟當利害、經變故、遭屈辱,平時憤怒者到此能不憤怒、憂惶失措者到此能不憂惶失措,始是能有得力處”。人在遭受巨大的人生波折、失敗、困苦、屈辱的時候,精神和心理狀態能夠不爲環境的變異或個人的得失所影

原创 保持謙恭學習的態度

江海所以能爲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爲百谷王。”老子用江海做比喻,告訴人們:江海所以能夠成爲百川河流所匯合的地方,正是由於它善於處在低下的地方,所以能夠成爲百川之王。 我們爲人處世時,須保持謙恭、虛心的態度,切勿高高在上。一個能夠甘於人下

原创 從一點一滴做起,並堅持不懈,做到慎終如始。

《道德經》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以“合抱之木”、“九層之臺”、“千里之行”這些遠大的事情做比喻,表明它們都是從“生於毫末”、“起於累土”、“始於足下”爲開端的。告訴我們不論做多麼大的事業,都要從最基

原创 和積極的人同行,是最好的養生

人與人之間,都存在一個能量場。凡是好的關係,都在彼此滋養,讓你變得平和、積極、自信。而那些無事生非,讓你不安寧的,都在消耗你。作家蘇芩說:“跟誰在一起舒服就和誰在一起,包括朋友也是,累了就躲遠一點。這也正如蘇軾所說的:和積極陽光、能滋養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