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午夜降臨前抵達(一)

朋友說在辦申根簽證計劃出行。聊到想去的歐洲國家,清單上還有好多。這片大陸似乎有種特殊引力的存在,讓人一次次踏上旅途。《午夜降臨前抵達》的作者劉子超是位八零後,用他的話來說這代人沒有經歷過飢餓和戰爭,沒有經歷過父輩們大起大落的人生,但卻經歷了

原创 聯結——通往未來的文明史(二十九)

1870年紐約一位名叫年輕的印刷工人海厄特獲得了一種新材料的發明專利,他把火棉,酒精和樟腦混合在一起加熱,得到柔軟的固體,這種材料可以塑模成型冷卻後變硬。人們開始用這種材料製作檯球,之前臺球都是由象牙製作的,由於原材料的短缺美國的費倫和克蘭

原创 聯結——通往未來的文明史(二十八)

愛爾蘭測繪計劃第一階段的初步考察過程中,測繪員遇到了十分糟糕的天氣,當時各種光源都難以傳統籠罩在斯納赫特山的陰雨和濃霧,山頂上微弱的燈光根本不能讓遠處看到。於是德拉蒙德研究了整整一年的新光源有機會被應用到。這是一種用噴管將氧氣通入酒精,再把

原创 聯結——通往未來的文明史(二十七)

17世紀最偉大的製圖大師無疑是約翰·奧格爾比。倫敦大火之後他被任命爲“宣誓觀察者”。爲了能夠準確測量距離,他發明應用了一種帶計數器的腳踏輪,通過計數器記錄輪子轉動圈數得到準確的道路尺寸。可惜他離世之前未能完成自己的“大不列顛全圖”的計劃。

原创 2023節氣養生·小寒

2023年的第一個節氣,小寒。天氣不算太冷,最近還常有太陽,讓人心情不錯。早上喫的銀耳羹加了好多料。最近在喝的杏仁七白飲中有杏仁,白合,蓮子,山藥,芡實,葛根,茯苓,加上大米粉能滋養脾胃,固腎,對肺也特別好。和銀耳蓮子羹煮在一起,不僅口味好

原创 聯結——通往未來的文明史(二十六)

弗裏修斯的測距系統唯一的缺陷是它需要三套不同的設備:星盤,平板加羅盤,以及一套用來準確繪製三角形的工具平板儀。由於這些儀器複雜和笨重,所以在戰場上難以攜帶,而且對於大部分炮兵來說想掌握儀器的操作也很太容易。1551年薩巴斯蒂安·繆斯特用簡單

原创 聯結——通往未來的文明史(二十五)

15世紀某各種希臘著作的一本經印刷後廣泛傳播,大大刺激了人們對科學與數學的興趣。與建築學和築城學密切相關的新數學也得到了廣泛關注,在這些知識的幫助下,意大利人創造了新的要塞。新式要塞解決了中世紀堡壘面對炮擊時的致命問題。早期戰爭中攻城方會偷

原创 無極四重奏

一場延期好久的音樂會,終於在2023年元旦完成心願。“無極四重奏”是在2015年由四位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的新生代絃樂演奏家小提琴麥天龍,餘維,中提琴白佳松和大提琴牛子孺組建的,憑藉高水準的演奏,多變的音樂風格和默契的配合活躍在古典樂壇。還榮

原创 聯結——通往未來的文明史(二十三)

歐洲的統治者卻從查理的身上學到了一堂非常重要的軍事課。當時瑞士人採用的新戰術非常廉價,只需要步兵和長槍,簡單的裝備可以讓長槍放正很容易的標準化,而方陣裏的人只需要遵守規矩就行,士兵如果擅離方陣,很快就失去了同伴的保護,所以也不會擔心他們臨陣

原创 聯結——通往未來的文明史(二十四)

1850年7月14日,阿巴拉契科拉的法國領事羅桑在豪宅酒店舉行宴會紀念巴士底日,哥里的新發明首次亮相,人們因爲這份來自“美國天才的禮物”,終於喝上了冰的香檳。第二年五月,哥里獲得了製冰機的專利權,但是他最初得到的支持卻遠遠不夠。哥里一直在爲

原创 聯結——通往未來的文明史(二十二)

今天我們的生活中塑料無處不在。人們已經非常依賴這種,可以任意擠壓,扭轉,投入模具就可以十分容易加工出來的材料。它開始取代電纜中的橡膠,傢俱和建築中的木頭 ,布料裏的羊毛,鋪設在地面的石頭,油漆裏的油,汽車和飛機裏的金屬,製作容器的玻璃,打包

原创 聯結——通往未來的文明史(二十一)

1870年前德國還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農業國家,而40年後搖身一變成爲歐洲的工業巨人,這樣的飛躍主要源於城市化進程以及鋼鐵行業的崛起。40年間,德國人口從4,100萬膨脹到了6,600萬,而同時期的英國人口,從2,600萬增長到了4,000萬,

原创 聯結——通往未來的文明史(十九)

出於對船舶狀況的擔憂,之後的100年裏催生了一種新發明。當時溫暖的海洋裏有一種名叫船蛆的微型軟體動物,如果進入它們出沒的海域,木質船體就會受到蛀蝕。爲了防止船被損壞,人們在船底塗上了厚厚的一層瀝青。18世紀初這種原料主要來自斯堪迪納維亞和波

原创 聯結——通往未來的文明史(二十)

當時在整個英國首都只有泰晤士河,沒有享受到煤氣燈帶來的好處,而深受其害,因爲廢料成噸被排入河中,造成了嚴重污染。各地的煤氣廠都對附近河道產生了影響。1819年有一個染布坊的蘇格蘭人,來到煤氣廠想買一些便宜的石腦油來清理他的染布機,無意中發現

原创 聯結——通往未來的文明史(十八)

如今飛機已經成爲了影響全球社會的重要科技產品。它改變了人們與世界的距離,改變了西方技術和文化擴散的速度,改變了時間的概念,也飛速消耗着地球的寶貴資源。即便如此,人們還是在追求以更快的速度讓飛機落地後又重返空中。越來越多的地方,因爲飛機的抵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