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少年遊·俊寶十歲寄望

/沙月柳煙開霽,江東光谷,金盾少年郎。孩童搴楫,張帆敢上,來日看風光。只盼順寧知平健,恬淡伴修篁。且謝東風花飛月,年年是,自芬芳。今天,俊寶十歲!2011年的今日午後,在四月芳菲中,我第一個從護士手裏抱過你,高舉你,爲你沐浴。你在我的懷抱裏

原创 臨江仙引

/沙月未曾近,何來遠?道不同,何相煩。收攏雙臂,抱緊的是自己,也還是自己。依欽譜,從柳永調,填《臨江仙引》。詩云:柳色,濯濯,湖煙試,別衣飛,前頭好似纖微。寧淺言敷衍,豈閒玩迂隨。滁州取醉,漢上蹈詠,遑論是和非。十分薄妝難改色,盈箋墨韻邀誰

原创 秋蓬賦

/沙月早年曾流連於荷癡荷之攝影,於秋蓬蒼勁百態尤爲震撼,有看圖寫話《沙月荷風》詩集,被排版小青年譽爲最美之書。其時,未曾想過,所謂秋蓬情結,竟爾磊落蔓衍乎其心,跳脫出於翰墨,昂昂然之於芸窗水墨速寫,興之所至,即隨心隨性,信筆馳騁於方寸之間,

原创 散木吟

/沙月《莊子》,總是那麼溫暖。關於“散木”的譬喻,橫跨兩大章節。莊先生的想法,出人意表,又直擊人心。散木,是莊子論說中多次提到的可“獨與天地往來”的一個形象。他於散木,情有獨鍾。學界稱爲“散木情結”。所謂散木,即無用之木。既無用,故存之。莊

原创 看不見的煎熬

/沙月 一壺發燙的琥珀光/放進了/所有的心事/眼角的風情時間的灰燼中/噩夢/伸出的利爪抓不住/前世的畫卷中/那刻的天籟天亦老了/秋水妙眸/也承受不了那麼多的復活/再也端不起來/半杯破碎的漣漪陽光/大大咧咧地翻過了窗簾/就在案頭/止住了 (古

原创 只有姓氏的女詩人(一)

/沙月明代漢語圈的一個外國人,若是隻有一個姓氏,其它無從考,那,這個人,一定是出嫁了的女人。這個悲催的女人,若是自己的作品還被冠上了別人的名字,那她的夫家,或者是無勢的,或者是失勢的,或者是根本不把她當個事的。幸虧她學了漢語,還能用漢語寫作

原创 天仙之才域外奇葩——讀許景樊竹枝詞

/沙月韓國有個女孩子,從小就是個神童,記憶裏超羣,過目不忘。最讓人稱道了幾百年的,是她在八歲的時候,就寫出了一篇《廣寒宮殿白玉樓上梁文》,字字珠玉。她的名字叫許楚姬,一般都叫她的號:許景樊。許景樊(1563-1589),名楚姬,字蘭雪,號蘭

原创 養恩大於天

養恩ABC/沙月 A 一碗藏寶飯 藏寶飯”這個名詞,阿月一生只有一次聽說了,很希奇,從此就沒有忘記過。在學校的食堂裏,每天早餐會供應饅頭,一兩一個。食堂的白案師傅是北方人,饅頭包子麪條做得特別好。但是包子麪條有葷,既要飯票,又要菜票。阿月頂

原创 光谷竹枝詞三首

/沙月蒼鬟七秩住江東,盤扣藍裙立領紅。徒步湖坡搖柳線,搖花一帶竹枝風。莫怪蹄花價不廉,豬場飼料又加添。清明祭祖擺乾果,光素無葷鬼也嫌。(豬肉價格受疫情汛情影響,價格居高難下。豬蹄花早就喫不起了。)簾外春絲嫋嫋長,顧家三女愛仙妝。睫毛刷卷往翹

原创 蕉園臥月治詩書—— 讀顧若璞竹枝詞

/沙月明末清初,江南的名媛閨秀誦讀詩文,摛文弄章,蔚爲大觀。名聲大噪的世家詩社“蕉園詩社”,在風生水起的閨閣詩詞羣體中,儼然羣倫領袖。其創始人顧若璞博通經史子集,年20起,便辦詩社,出詩集,寫序言,做雅集,撰評論,倡立女學,風風火火70載,

原创 弱柳煙波駐春饒——讀鍾韞竹枝詞

/沙月清代地方性竹枝詞的繁榮昌盛,與明末竹枝詞創作的熱鬧壯觀是分不開的。明末清初,在《西湖竹枝詞》感召下,全國竹枝詞時代翩然到來,出現了至少有56種地方性竹枝詞詩集和多種與節氣、節日、勞動、職業、街市爲題材的竹枝詞詩集。如今回眸這段歷史,禁

原创 母校三李,永遠的恩師

/沙月簡單是家中養女,讀到高中以後,就直接在學校住讀了。她就讀的那所高中學校,是一所古老的教會學校,佔地面積大,幾乎是整個區中心所有中學面積的總和。簡單記憶中最早的教室在鐘樓。兩層紅樓,坐落在中心花園前方。教室一例的玻璃大排窗,窗外,紫薇似

原创 極尋常事,正是極難過處——讀張妙靜竹枝詞

/沙月李三郎勵精圖治,親手打造了一個開元盛世。在政治上,此人獨領風騷;在個人情事上,一曲梨花頌也唱不盡長恨千古。所以,一曲《好時光》出自他的筆下,倒也順理成章了:“眉黛不須張敞畫,天教入鬢長。莫倚傾國貌,嫁取個有情郎。”詩中被點到名字的“張

原创 羊樓洞嚐了個新鮮——辛丑明前茶

/沙月“昨天頭採的,炒制好,今天就拿過來了。”羊樓洞古街上,遊記商號的女老闆一邊兒請茶,一邊兒燒水,不急不忙地洗壺淋杯。一色兒的玻璃茶具,小巧剔透。很嫩很嫩的羊樓洞明前毛尖,綠生生地,娟秀細巧。她取了5克的樣子,投入壺中。女老闆的手好好看,

原创 羊樓洞人(五首)

/沙月曬芥菜朝日洋洋庭院香,竹牀曬翠是恩長。汲深洗淨斑花鬢,每到春來三月忙。(恩,恩過,羊樓洞方言“你”。)賣篾器瞄哈街上有遊人,挑擔筲箕就出門。起價五元包照相,可憐駝背又添孫。瞄哈,羊樓洞方言“看一看”。掐菜前鋪後園松港南,栽點青蔬怕誤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