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養生寶典《易筋經》總論

譯曰,佛祖大意,謂登正果者,其初基有二,一曰清虛,一曰脫換。能清虛則無障,能脫換則無礙。無礙無障,始可入定出定矣。知乎此,則進道有其基矣。所云清虛者,洗髓是也;脫換者,易筋是也。 其洗髓之說,謂人之生感於情慾,一落有形之身,而臟腑肢骸悉爲滓

原创 何謂氣、氣、炁?先天之“炁”是什麼?

何謂氣、氣、炁?先天之炁是什麼?氣在華夏中醫和道家文化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而與“氣”字有關係就有三個即:“氣、氣、炁”。這幾個氣到底是什麼物質或能量?他們之間有何差異和區別?首先來說說這個空氣的“氣”,這個氣有天氣、地氣、濁氣、清氣、營

原创 行者須知:人與人之間“精氣神”可以互相交流和轉化

人與人之間的精氣神啊,是可以互相傳遞的。互相傳遞的。物以類聚,人以羣分。不同的氣場,他會產生不同的作用。產生不同作用。所以我們修煉的人,儘可能的找那些氣場比較好的地方去坐。好的地方去坐。這是第一。第二就是自己的意識活動,就是思維模式要改變。

原创 道生一,【一】是什麼?!

道生一,【一】是什麼?“一”即是天、地、人融合共生的狀態。“一”是無極,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三生指的是天地人,天地人生萬物。天地人融合共生是爲起點“一”。天是道,地球三分陸地七分海洋,人三分骨骼七分血肉,天地與人是按照“道”法繁衍生息

原创 精足不畏寒 精滿不思淫 氣足不思食 神足不思眠

精足不畏寒 精滿不思淫氣足不思食 神足不思眠在養生修煉的過程中,上面四句話,大家不妨謹記在心。這是精華當中的精華,也是修煉的指標。這四句話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呢?就是我們生命的一種狀態,在什麼情況下,這種狀態才能夠展現出來?當我們的身體狀態,出

原创 明白 “負陰抱陽,衝氣爲和”精華 則萬事勝意矣!

老子《道德經》“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爲和”的精華在於“衝”與“和”字,明於此則萬事勝意矣!“萬物負陰而抱陽”是講一切事物具有“陰、陽”兩面,“陰、陽”兩面相互對立,互爲依恃。比如,河就有河之陽(北岸)與河之陰(南岸),只有具備了河之陽與河

原创 人生短暫須惜珍 沿着道走便光明

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有着自己的夢想生活,並且爲着那個虛幻的夢想去努力、去拼搏,直至“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幹”方罷!然而人生短暫,不是每個人都能實現自己暨定的目標和夢想,有時候恰恰是“有心栽花花不開 ,無心插柳柳成蔭”。或許人生就是這

原创 禪宗三境界的啓示

在中國禪宗史上,有一個著名的禪悟三境界謂之:“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可視爲禪悟的初級境界,比如神秀的偈子:“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也就是“看

原创 何謂真正的修行?!

人生其實是一場修行。然而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廟裏。更不能脫離社會,不能脫離現實。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有的人整天打坐,磕頭、撥念珠,修了好多年,可是習氣、煩惱依舊,性格、心態依舊、沒有任何改變,這是爲何?因爲沒有經過紅塵的檢驗的

原创 儒釋道三家精華九字 悟透受益無窮

儒釋道三家精華,歸納起來只有九個字,若然悟透,則受益無窮。這九個字分別是:儒家—— 知  仁  勇道家—— 慈  儉  讓佛家—— 覺  正  淨儒家《禮記·中庸》上說:“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知知者不惑,這是在告訴我們,做人要懂

原创 直覺是連接高維能量的方法  靈感是高維能量的體現

高維是娑婆世界所有人的嚮往,而連接了高維能量的人便會活得隨心所欲,無往而不勝;揮手是風,招手是雨,事事有如天助……。我們的現實世界裏存在着一維、二維、三維,我們人類就生活在三維空間裏,而在我們未知的世界裏,存在着四維甚至更高,在那裏,沒有開

原创 欲做善養生者 須參透陰陽五行學說之奧祕也!

人皆喜健康長壽無疾之生活,此爲養生保健的範疇。其實華夏中醫基礎理論,就欲做善養生者,須參透陰陽五行學之奧祕也!陰陽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人民創造的樸素的辨證唯物的哲學思想。因此,古代醫學家借用陰陽五行學說來解釋人體生理、病理的各種現象,並用以指

原创 女人關 男人關 不外“情”關 “欲”關

女人這一輩子最需要過的關是“情”關,只有過了情關的女人,才能過上真正幸福的生活。男人這一輩子最需要過的關是“欲”關,只有過了欲關的男人,才能真正地做到無敵。女人無論賺多少錢,只要過不了“情關”,一輩子都會爲情所困,爲情所累,苦不堪言。因爲女

原创 腸道腫瘤發病率增長的思考

近年來,腸道腫瘤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大腸癌已經成爲癌症死因的第二位,50歲以下人羣患大腸癌的比例越來越高,尤其是發達國家。相對於出生在1990年的人來說,患這種早發性大腸癌的風險比出生在1950年的人高一倍。爲什麼?!有一項研究認爲和含糖飲

原创 立秋養肺 滋陰潤燥

目前適逢立秋時節,乃養肺之良機,肺爲人體五臟之嬌髒,其重點在於滋陰潤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立秋)七月節,立字解見(立)春。秋,揫也,物於此而揫斂也。”此時爲秋季的第一個節氣,故名爲立秋(8月7日~8月22日)。秋主收,萬物收斂,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