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日新錄(11月27日    陰)

      年輕的時候我對西藏有許多不太理解,所有的猜測和想象只停留在簡單的苦樂、冷暖、生死層面我知道朝拜是因爲信仰,但不理解什麼是信仰,而它竟然可以讓人不辭勞苦、風餐露宿、甚至超越生死,覺得不可思議…… 對西藏的神祕印象來自於網絡的一組圖

原创 日新錄(11月26日    多雲)

      我跟着《大博弈》走了一圈,連續四天將這本書看完了,感慨頗多!同學兼師兄弟因爲相同的工作人生變得千絲萬縷,因爲個人發展的定位和人生際遇,一個從事官場,一個從事實業,一個從事資本運作,但都懷揣着夢想,在合作和競爭中彼此爲各自的追求的

原创 日新錄(11月22日    陰)

      梁漱溟先生在《這個世界會好嗎》的後記裏說,人類面臨有三大問題,順序錯不得。先要解決人和物之間的問題,接下來要解決人和人之間的問題,最後一定要解決人和自己內心之間的問題。      其實這個過程,也就是黨的報告提出的,新時代人民羣

原创 日新錄(11月20日    晴)

      文學不僅要寫人們熟悉的現實,還要寫人們陌生的現實,甚至可以說要強調寫人們陌生的現實,否則就沒有生命力。不能打着“貼近生活”的旗號抵制一切看似脫離現實,其實是向人們介紹一種新的現實的嘗試。      當下的文學形態無疑是以“現實主

原创 日新錄(11月19日    晴)

      我們在不停的畫圓,卻也在不停的去追逐“圓”的本身。而這個本身,卻又在不斷變化和精確。      從法治本身、榜樣、道德譴責、權利、法律人理智與多數人情感、生命以及永恆與當下來表達“圓圈正義”。所選的題材和術語皆常人能懂,大約是踐

原创 日新錄(11月18日    陰有小雨)

      學習哲學也算是從痛苦到平靜的一種溫和的過渡。我在某一方面最接受薩特的觀點,並不代表他就是“對”的。這也是《蘇菲的世界》帶給我思維方式的一大轉變。      起初我在閱讀哲學史上各家之言的同時,總嘗試思考誰的理論是對的,或者最“有

原创 日新錄(11月16日    陰)

      偶然間我看到一本穆夏畫集,突然覺得自己一直都喜歡的古典非古典,現實非現實,現代非現代,而是一種神祕,莫奈的光影的神祕,畫作氣質的神祕,那一層薄紗之下隱藏的神祕。最後便是奇特的穆夏獨特畫風下的神祕,來自女神的微笑,眼角的蔑視,甚至

原创 日新錄(11月14日    多雲)

      在一個畫框內,我是不是已經習慣於期待一定程度的平衡和穩定。不夠平靜,不夠堅定,難以付出努力。要求與圖像更接近些,以體驗到在美術館外已經習慣了的當代的興奮感。      而此刻,坐在這裏,以一種充滿敬意的無聊看着這些偉大的、閃着釉

原创 日新錄(11月8日    晴)

      我是誰?我從哪裏來?我到哪裏去?一個人醒悟探索求道的旅程,其遠兮!      知識可以分享,智慧無法分享。智慧令人安詳,智慧創造奇蹟,但人們無法言說和傳授智慧。這是一個人必須離開導師獨立親自實踐的原因。正是言辭阻礙了我們獲得安

原创 日新錄(11月11日    雨轉晴)

      容忍並非懦弱,而是人性的善良。      一生奉行“自由主義”的胡適晚年到康奈爾大學看望自己的老師時,卻總結出“寬容比自由更重要”。他的一生,可謂譽滿天下,亦謗滿天下。說好的,說壞的,都到了極致。胡適當然愛惜名譽,但他性格之中,

原创 日新錄(11月12日    陰)

      我不需要像王維一樣隱居終南山,又或是親自探訪八仙道觀,試想各位怎樣各顯神通的過海。我只需將生命投我所好,愛我所愛就好了,讀讀佛經、吟吟大道,求個一時的心安。管他什麼佛家道家喟嘆世風澆漓,誰圓了寂,舍利又成了瓦礫,你的小日子過好,

原创 日新錄(11月13日    陰)

    《娛樂至死》這本書其實在這個抖音時代更好理解,信息這件事從剛開始有語言開始的口口相傳到有文字的壁畫-書信-紙質書信書籍-電視機-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長視頻-短視頻,本書就講到電視機時代,作者也許也預見了未來的發展走向,當信息越來越

原创 日新錄(11月5日    晴)

            邀清風同行,攜暖陽爲伴,賞深秋的美景,聽落葉的心思,感知歲月的靜好。      深秋遲暮,季節交替,歲月流轉,從不會因我們的生活而改變,改變的只是我們的心境和容顏。秋在無聲中走向深處,情在無言中纏綿深厚。秋意漸濃,秋

原创 日新錄(10月30日    晴)

      史鐵生所說的“回到零度”,就是“回到生命的本源”,類似人生三重境界中的“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這種境界禪宗自己都說不可說,所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而在哲學家看來,是一種“我”與宇宙同一的最高狀態。

原创 日新錄(10月31日    晴)

      這世間有許多默默無聞的手藝人,在做着閃閃發光的事情。在我心目中,那些默默投注時間與身心,打造自己作品的手藝人,的確閃閃發光。他們身上有兩個核心的寶貴品質,一是熱愛,另一個是平常心。      真正的手藝人,對自己的手藝飽含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