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金匱要略》筆記26|血痹虛勞病脈並治:勞症(虛勞不得眠/酸棗仁湯)

虛勞虛煩不得眠,酸棗仁湯主之。酸棗仁湯方酸棗仁二升 甘草一兩 知母 茯苓各二兩 芎藭一兩上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棗仁,得六升,內諸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酸棗仁湯是治療失眠的名方,用在:1、年長之人的失眠,年長人虛勞;2、大病初癒,病剛好時失

原创 庚子小寒,萬象萌生

告別2020年,迎來2021年的第一個節氣——小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月初寒尚小……月半則大矣。”雖然冬至日後地表的日照時間逐漸增加,但仍入不敷出,故一年中最冷的時節便是小寒和大寒了,對應“三九”和“四九”。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

原创 《金匱要略》筆記24|血痹虛勞病脈並治:勞症(虛勞裏急/小健中湯)

虛勞裏急,悸衄腹中痛,夢失精,四肢疼,手足煩熱,咽乾口燥,小建中湯主之。小建中湯方桂枝三兩 甘草二兩 芍藥六兩 大棗十二枚 生薑三兩 飴糖一升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內膠飴,更上微火消解,溫服一升,日三服。虛勞、裏急(大便後仍有便意

原创 2020,再也不見!

2020年的最後一天,也是北半球最冷的一天,去年的今天還保持着外出跨年的傳統,而今天,更多人選擇在家跨年,因爲我們經歷了一個翻天覆地的2020。從春節取消年夜飯到國慶恢復聚餐,從救援武漢到援助全世界,從全民居家到恢復日常,從致敬逆行者到疫苗

原创 《金匱要略》筆記23|血痹虛勞病脈並治:勞症(虛寒相搏/天雄散)

脈弦而大,弦則爲減,大則爲芤,減則爲寒,芤則爲虛,虛寒相搏,此名爲革,婦人則半產漏下,男子則亡血失精。天雄散方天雄三兩,炮,白朮八兩  桂枝六兩 龍骨三兩上四味杵爲散,酒服半錢,日三服,不知,稍增之。天雄散在經方里是補腎壯陽壯精藥。脈摸到弦

原创 《金匱要略》筆記22|血痹虛勞病脈並治:勞症(脈大/失精/尿牀/盜汗)

夫男子平人脈大爲勞,脈極虛亦爲勞。“平人”,就是指正常人。人好好的看起來都沒有病,結果摸他的脈卻很大,這就是勞症,如脈出現極虛也是勞症。“脈大”有兩個意思:一是摸手上的脈;二是望診,看他手上的血管特別粗大。勞症的人不能動,動一下就要休息一天

原创 庚子冬至, 九九歸一

明日冬至,冬三月的第四個節氣,冬季已過半。陰極之至,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太陽直射南迴歸線,對於北半球來說,冬至日的陽光最傾斜,太陽高度最低,也是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刺繡五紋添弱線

原创 《金匱要略》筆記21|血痹虛勞病脈並治:血痹(麻)

這個章節將血痹跟虛勞擺在一起,代表兩個都是虛症。問曰:血痹之病,從何得之?師:夫尊榮人,骨弱,肌膚盛,重因疲勞汗出,臥不時動搖,加被微風,遂得之。但以脈自微澀在寸口,關上小緊,宜針引陽氣,令脈和緊去則愈。血痹怎麼得的?“夫尊榮人”就是家裏面

原创 《金匱要略》筆記20|中風歷節病脈並治:歷節病(痛風/風溼關節炎)

歷節分三種:風痹、血痹和歷節,類似於西醫的痛風和風溼關節炎。風痹的主症是麻又痛,處方是甘草附子湯;血痹的主症是麻而不痛,處方是黃芪五物湯;歷節的主症是但痛不麻,痛風只痛不麻的話,歸入歷節,處方有桂枝芍藥知母湯、烏頭湯或桂枝烏頭湯。寸ロ沉而弱

原创 庚子大雪  迴歸本來

今日大雪,冬三月的第三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雲:“大雪,十一月節,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節氣,天氣更冷,降雪量比小雪時更大了。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大雪

原创 《金匱要略》筆記19|中風歷節病脈並治:中風的處方

下面這個處方並非治療中風用的,突然跑一段出來。防己地黃湯治病如狂狀,妄行獨語不休,無寒熱,其脈浮。防己地黃湯方防己  甘草各一分  桂枝防風各三分上四味,以酒一杯漬之,絞取汁,生地黃二斤,呚咀蒸之,如鬥米飯久,以銅器盛藥汁,更絞地黃汁和,分

原创 《金匱要略》筆記18| 中風歷節病脈並治:中風的基本概念及先兆

本篇講如何預防中風、如何治療中風及什麼樣的人會得到中風,瞭解透徹了,以後你就不會中風了。一、中風的基本概念中醫認爲,人在氣血兩虛的狀態下會引發中風,不要去想西醫講的“高血壓(實)引發中風”,實際上喫降壓藥(西藥)更易引起中風。而氣血兩虛是因

原创 《金匱要略》筆記17|四物湯的設計原理

四物湯由四味藥組成:當歸、川芎、白芍、熟地。當歸潤腸,有油脂,血的源頭來自食物,當腸胃功能不好時,食物消化吸收差,當歸恢復腸胃功能,稍微補點血,吸收更多營養。川芎活血,優化血管結構。臨牀上因多喫西藥讓血液變稀,病人身上輕輕一碰便見瘀血,這時

原创 庚子小雪,瑞雪啓祥

今日小雪,冬三月的第二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十月中,雨下而爲寒氣所薄,故凝而爲雪。小者未盛之辭。”《羣芳譜》言:“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小雪節氣,氣溫持續走低。從雨水、穀雨到小雪,天空中的水變成了雪,但“地寒未

原创 《金匱要略》筆記16|瘧病脈證並治(瘧疾)

這裏講瘧病就是現在的瘧疾,症狀是忽冷忽熱,中醫叫“瘧病”。師曰:瘧脈自弦,弦數者多熱,弦遲者多塞,弦小緊者下之差,弦遲者可溫之,弦緊者可發汗、鍼灸也,浮大者可吐之,弦數者,風發也,以飲食消息止之。視病人症狀決定治法,發汗、鍼灸、攻下、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