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國慶八天樂,家庭教育百態生

假期8天,選取其中四天比較有感觸的事件留作記憶,仍然圍繞家庭教育的內容。 朋友相聚看到客戶寄來的酒,先生就想邀約朋友來喝酒聚會。這臨時打電話預約,幾個地方都沒有房間,四家人還有那麼多孩子,怎麼辦?我說:去山姆買點半層品,在家裏喫。先生一聽,

原创 還記得當年的《核舟記》嗎?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爲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蓋簡桃核修狹者爲之。嘻,技亦靈怪矣哉!還記得這篇《核舟記》的文章嗎?這是一篇文言文,記錄着明代一個叫王叔遠的工匠,在18釐米的欖核上刻的三國時期的

原创 高情商溝通才能達到雙贏

昨天走進了6Q父母課堂——如果懂得孩子的心靈密碼,又把我在溝通層面的知識做了一次梳理。可能自己也是在心理學上走了這些年,對老師導入的這些體系很容易接納,這纔是真正從人的心理上出發的親子溝通。有一個雙贏的情緒溝通模型,一共十二步驟,這十二個步

原创 家庭教育系列之夫妻關係

在中國傳統教育中有五種關係:君臣有義、父子有親、長幼有序、夫婦有別、朋友有信。這五種關係中有2種屬於家庭關係,有2種屬於社會關係,夫婦關係屬於從社會關係發展爲家庭關係,而這個屬於一個小家庭的根基。夫婦有別夫妻之間關係是孩子的根基,夫妻之間的

原创 唯有持續學習才能跟上孩子成長的步伐

不知不覺女兒已經初中了,在某一天早上起來發覺我要仰視她了,我突然感受到生命的喜悅,同時疑惑這麼大的孩子我要怎麼陪伴?真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在正面管教課堂中學習到了鼓勵的工具,細細想想,似乎要做到不批評、不指責、不嘮叨、不抱怨、不比較,只有通

原创 家庭教育之學習方法

在家庭教育中,學習能力是常常要提到的。我們說能力勝過一切,那麼在學習方面學習能力包括哪些內容,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談一下子。第一個就是學習態度,我們常說一個人的態度是決定一個人的學習的方法呀,做事的,呃結果的最重要的一個因素,那我們學習應該有怎

原创 國慶七天樂,家庭教育百態生

朋友相聚看到客戶寄來的酒,先生就想邀約朋友來喝酒聚會。這臨時打電話預約,幾個地方都沒有房間,四家人還有那麼多孩子,怎麼辦?我說:去山姆買點半層品,在家裏喫。先生一聽,覺得這個辦法很妥,在家裏還能喝點酒。然後就開始大掃除,我們有一個共同的目

原创 家庭教育系列之愛的能力

家庭裏不是講理的地方,是講愛的。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難。愛,人人都具有,人人也都需要。愛己才能愛人。然而多少人具有愛己的能力?很多看似的愛己卻變成對他人的索求。一個人愛的厚度決定着他人生的高度。去覺察自己的愛的厚度,才能去給予孩子足夠

原创 有關孝的內容整理

因要去某個學校授課,先來整理一下有關孝廉的思考。孝廉孝廉是“孝順親長、廉能正直”的意思。 孝悌和廉公是察舉孝廉的最主要的標準。東漢光武帝在詔書中明確規定了孝廉的四項標準:  一曰德行高妙,志節清白; 二曰學通行修,經中博士; 三曰明達法令,

原创 家庭教育系列之財商培養

這個月的話題是財商,這個是一個老話題,所以我們操作過程中也是對以前知識的查漏補缺和反省修正。什麼是財商?這個詞在《窮爸爸富爸爸》那本書中提出來,是一個人與金錢(財富)打交道的能力,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創造財富及認識財富倍增規律的能力;二是駕

原创 家庭教育系列之時間管理

8月份的暑假,我們團隊提出了時間管理的主題,在這個時間管理裏,涉及了三個方面的內容時間概念所謂時間概念,是對這個時間的快慢長短的一個感觀感受。爲什麼有的時候感覺時間過得很快,有的時候時間過得很慢。這都是人的一個主觀感受。心理學家認爲,寶寶從

原创 儒家風吹過塵封之心——記儒家知行營學習心得

爲期六天的學習之旅昨天畫上完美的句號,這次的學習和以前的感受都不太一樣,出了知行營的門才覺得是真正的學習,在這個學習營中只是打開了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的大門,我剛剛踏入了一隻腳而已。回顧這幾天的學習體系,分爲幾個體系,儒家精神、儒家家道文化,吟

原创 如何培養孩子做家務?

“習勞知感恩”,其實勞動不是爲了讓孩子知道感恩,如果是這樣的心態,只會讓父母有所期待,認爲孩子一定要感恩。那可能就要失望了。勞動是一項必要的生活技能,也是一項實現自我價值的活動。現在家庭結構的改變,讓很多勞動機會減少,土地變城市,鋼筋水泥結

原创 如何控制生活中90%的事件

心理學中有一個費斯汀格法則,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也就是說,生活中90%是你腦袋裏想出來的結果呈現;換句話說,這90%的事情是我們自己可以掌控的,10%是不可控的。這個

原创 重提《弟子規》,瞭解其深遠的意義

應書院對講師要求,要從《弟子規》開始講授,只有通篇理解了《弟子規 》的內涵,才知道里面是否是精華還是糟粕。 弟子規的來歷弟子規離我們最近的一部經典,到現在也就200年,是從論語學而篇中“弟子入則孝,出則悌,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