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觀心隨筆(8):人生百態無美醜,但解脫纔是根本

多年前曾很喜歡一個電視欄目,是關於普通老百姓的各種故事。已經忘了節目的名稱,只對節目開頭,主持人每一期都會重複的一句節目標語記憶猶新:看世間百態,品人間真情我們都喜歡聽故事,從兒時的童話,到遠古的神話;從名人的奇聞逸事,到身邊普通人的……對

原创 在雲端看山水

在數千米的高空,透過飛機的鉉窗,俯瞰大地。眼中的山水,讓我想起了中國古人的山水畫。

原创 宋人焚香與書房香事

焚香與香爐原是本土古已有之,但花瓶和香爐成爲案頭陳設,並且普遍流行蔚爲風氣,卻是在宋代。比如我們隨便拈取幾首宋人的詩。周紫芝的《北湖暮春十首》:“長安市裏人如海,靜寄庵中日似年。夢斷午窗花影轉,小爐猶有睡時煙。”剛纔說到的是枕畔有膽瓶插着花

原创 觀心隨筆(7):迷時師度,悟了自度

(五祖)吾向汝說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終日只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六祖壇經·自序品第一》用金筆描寫《六祖壇經》,寫到這一段,頓時感到頭皮發麻,一箭穿心。自己碌碌終日,究竟是在做些什麼?口口聲聲要福慧雙修,要學習佛法

原创 仰望星空,次第花開

文/見巧   最近在學習一門中國傳統的天文課,越來越喜歡仰望星空。老師說,這個季節很適合觀測火星,晚上八點以後,火星會從東方升起。果然,在月亮旁邊,有一顆紅色的閃亮的星星,確定那就是火星。第一次肉眼觀測到火星,有種難以言說的歡樂。迷一樣的

原创 觀心隨筆(6):感覺修行的時間不夠用

每次聽到師父感慨:“感覺修行的時間不夠用。”心中便有愴然若失之感。也想到了孔子所喟嘆的“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這是關於時間,關於生命價值,關於人生意義的終極追求與思考。總覺得,師父這裏提到的“修行”,是我這粗糙散亂的凡夫心所無法領會的。神

原创 十六兩秤桿來源傳說

在魯西南地區流傳着這麼一個謎語:“提留提留毛尾(yi ),問問多大年紀------打一物(謎底爲‘稱’)”。稱俗稱“鉤子稱”,十六兩,關於稱的來歷,還需要從春秋戰國時期的“商聖”范蠡說起。大家都知道,范蠡字少伯,春秋末期楚國宛邑人,當時的政

原创 手工合香,自我療愈

做了很多手工和香之後,我找到了許多與生活本質更接近的感受。在勞動與創造的過程中,心變得更加平靜而容易愉快。也許,手工和香是一項能從自然中獲取治癒良方,我希望能通過手工和香能將這份平靜傳遞給到有緣的朋友,同時讓大家也能感受到傳統文化和傳統工藝

原创 不攀比,做好自己。不爭怒,活好一生。

練習觀察自己的心,得到佛法真正的好處。

原创 觀心隨筆(5):捨得之間便是一生的修行

一個老師送來了幾束鮮切花,向日葵和紅豆。“你明天可以用這些花,再去後面花園剪些梔子葉,可以插幾盆花。”師父說。我喜歡中國傳統插花,它講究意(意境)、形(形態)、色(顏色),不同於歐式插花的色(顏色)、型(造型)、意(意圖)。先用花泥和草編花

原创 讓自我安靜下來

有一位心理學家,寫了一篇文章叫《每一個自我都太聒噪了》,文章中說,人們應該關注安靜自我的培養,這不是完全沉默的自我,而是讓那個不耐煩的自我安靜下來,安靜自我其實包含四要素,疏離意識、包容性人格、觀點選擇以及成長式思維。有個錄音師寫過一本書,

原创 觀心隨筆(4):當下事當下做,當下心當下淨

今天是國慶節和中秋節,舉國同慶,闔家團圓的好日子。記憶中的中秋節,無論身在何地,頭頂的明月與盒中的月餅,是從來都不會缺席的。中秋的月亮,永遠都是白玉盤一般掛在天空,散發着清冷的光輝。中秋的月餅,包裝和外觀造型都越來越精緻,然而卻越來越食之無

原创 觀心隨筆(3):如內心寂靜,所做之事皆爲善舉

處理問題或者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只研究自己,關注自己,不去研究別人。這種只考慮自己並非是自私自利的個人利益至上,而是關注自己的“覺”,讓自己的內心時刻保持清淨。《維摩詰經》中說:“心淨國土淨。”面對任何人,內心中沒有對錯,好壞,困苦這些評判與

原创 關心隨筆2: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

《金剛經》雲: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對過去的懷念,對未來的幻想,都是當下落在肩上沉重的包袱。盤腿靜坐,觀照自己的呼吸,覺知腹部的起伏,不一會兒,變得有意識在控制自己的呼吸。我從一個觀察者,變成了控制者。這種意識的對抗,帶

原创 觀心隨筆(1):安貧樂道

《論語》中,孔子讚美顏回,“居陋巷,簞食瓢飲,曲肱而枕之,人不堪其憂,回亦不改其樂”。雖然做不到如顏回那般安貧樂道,但還是要堅持,鼓起勇氣,按照自己所希望的方式過一生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在無法清楚地確定自己究竟要什麼的情況下,想想自己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