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02.往事如昨一一初到泉州(2)

來泉州一個星期了,梅子已經上了兩天課。學校安排梅子教初一語文,本來已安排梅子當班主任,宏宏李說,當班主任辛苦,他當就行了,找校長把梅子的班主任給推了,也不知道他用了什麼辦法。宏宏李教高一物理,兼重點班班主任。學校住房緊張,教工宿舍樓正在蓋,

原创 01.往事如昨一一初到閩州

1999年,暑假快要結束時,梅子隨丈夫離開家鄉來到閩州。那年梅子35歲,女兒小若10歲。那幾年梅子出門少,不會坐車,偶爾到隔壁縣去,三十幾公里的路程,她都要吐得天昏地暗。從老家樨溪到閩州有五百多公里,大巴車要行駛十三、四個小時,上個月到閩州

原创 14.雲南之旅一一雪山下的藍月谷

Day9  July 317月31日,雲南之旅的最後一天,上午到藍月谷遊玩。藍月谷,在玉龍雪山腳下,俗稱白水河,因湖水湛藍、山谷呈月牙狀而得名,相傳是英國作家詹姆斯·希爾頓筆下《消失的地平線》中藍月亮山谷的原型。峽谷裏有玉液湖、鏡潭湖、藍月

原创 13.雲南之旅一一普達措國家公園

Day8  July 30昨晚回酒店後,酒店的老總請我們喝藏紅花茶,一壺水放入七八根花蕊,泡出的顏色是淡淡的黃,有點像安溪鐵觀音。老總對我們這麼熱情,我以爲他是福建老鄉,後來才知道他是湖南人。不知道是不是喝了藏紅花的緣故,回房間後很快就入睡

原创 12.雲南之旅一一初識香巴拉

Day7  July 29車子繞過迎賓白塔,就算進入香格里拉市區了。路上行人不多,車輛很少,觸目皆是青山綠樹,建築物多爲藏式風格,這是香巴拉留給我的最初印象。途中一個藏族青年上了車,阿翔介紹說這人是地導,我們在香巴拉的兩天行程由他負責。“

原创 11.雲南之旅一一前往香格里拉

Day7  July 29從瀘沽湖回到麗江住了一晚,第二天早飯後,車子載着我們前往香格里拉。香格里拉又名香巴拉,位於青藏高原橫斷山區腹地,是滇、川、藏三省區交界地,也是世界自然遺產“三江並流”景區所在地。從麗江古城到香格里拉市有170公里,

原创 木樨花飄香的季節

一九七一年,我們村建成了有史以來的第一座石拱橋。那是一座連拱石橋,橫跨在松溪河上。石橋建成之初,橋頭就成了村裏年輕人夜晚常去的地方。      我那時還只有五六歲,大姐二姐卻已是婷婷玉立的少女。姐姐們晚上去大橋上散步,我是一定要跟去的。橋上

原创 10.雲南之旅一一走進女兒國

Day6  July 28早飯後,車子沿着瀘沽湖畔行駛,我們要去摩梭人家裏參觀,真正走進女兒國。這幾天,作爲摩梭人的阿翔,陸續向我們介紹了摩梭人的走婚習俗,特別是昨天來瀘沽湖的路上,這方面聊得特別多。他告訴我們,在他的家鄉,當一對情侶確定關

原创 九月,搭乘公交車遊古城

進入九月,天氣不那麼熱了,而我,也突然喜歡上搭乘公交車。每天起牀,梳洗完畢後走出家門,時間一般不超過6:30,我喜歡早上出門鍛練。清晨的街道,寬闊而安靜,過往車輛不多,行人也很少。一個人慢悠悠地走着,聽聽鳥語,聞聞花香。走累了,就到附近停車

原创 09.雲南之旅一一藏在大山深處的湖

Day5 July 27在麗江住了一晚,第二天早飯後,車子載着我們前往瀘沽湖。一路上都是山,山路彎彎曲曲,車子行駛在這樣的路上,對司機真是一種考驗,好在納西族小夥不愛講話,專心開車。阿翔卻一路滔滔不絕,給我們介紹着摩梭人的各種習俗,也講他小

原创 08.雲南之旅一一太陽宮和月亮宮

Day4 July 26到了雙廊碼頭,我們下船上岸,阿翔帶着我們去喫午飯。午飯後我們將遊覽南詔風情島,這是我們在大理的最後一個景點。走在雙廊古鎮的小路上,我突然想起一個問題:楊麗萍的別墅建在洱海邊上,不知道是建在哪裏?我問阿翔,阿翔笑眯眯地

原创 23.石頭坡上梨花開一一夏天的北渠

水渠修建於1958年,東起瓦廠,西至水電站,全長大約兩千多米,因爲在村北,又稱北渠。北渠有一人多深,終年流水脈脈,清澈見底。渠兩岸是村中人家的菜園,岸邊種着萱草,也種着一些果樹。夏天到了,萱草碧綠的長葉叢中抽出細長的開花枝,開花枝上開出百合

原创 24.石頭坡上梨花開一一夏天的菜園

打開我們家的屋後小門,下幾級石階,就到菜園了。菜園很大,從屋後一直到水渠邊,都被父親用圍牆圍着。父親將菜園分爲兩個部分,靠近屋後的區域種菜,靠近水渠的區域則用來種地瓜、花生、甘蔗等農作物。夏天的菜園,靠近屋後的地畦裏,從東到西依次種着茄子、

原创 07.雲南之旅一一乘船遊洱海

Day4 July 26今天出發得比較早,車子準8:00來接我們,離開酒店時,行李也帶上了。車子沿着公路行駛,不久就駛至一片高樓林立的區域,阿翔告訴我們,這裏就是下關,是大理州、市政府所在地,我們乘遊船的碼頭就在前面不遠處。來過大理的人,都

原创 06.雲南之旅一一喜洲古鎮

Day 3 July 25從服裝店出來後,車子將我們載往喜洲古鎮。古鎮位於大理市北部,西倚蒼山,東臨洱海,是大理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早在六詔與河蠻並存時就已是白族聚居之地,原爲大理河蠻的城邑,隋史萬歲曾駐兵於此,因而稱“史城”或“史賧”,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