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六經四子非根本 知行合一惟自修

【王陽明傳略】140 嘉靖六年(1527年)王陽明日常教學繁忙,近年又家事紛擾,更兼身體狀況越來越差,已較少文字應酬,但只要與治學相關,或動情有感時,依然不惜筆墨,送贈語,書序言,作悼文。二月,朱得之辭歸靖江,王陽明作《修道說》贈別,他對朱

原创 隨處體認誨弟子 書院論壇總掛懷

【王陽明傳略】139 嘉靖六年(1527年)三月,魏良政來紹興問學,並帶來了哥哥松陽知縣魏良弼的信。王陽明給魏良弼回信說,凡應物起念處皆謂之“意”,能判定“意”之是非的便是“良知”。拘於體面、格於事勢等患,皆是致良知之心未能誠切專一。不少人

原创 官場險惡逞私慾 柱臣淪落股掌間(7)

【王陽明傳略】138 嘉靖六年(1527年)7、解散官軍 決意撫平黃綰、方獻夫、霍韜都舉薦王陽明入閣,楊一清和桂萼擔心王陽明廣西事畢後回京,明世宗有可能重用王陽明,十二月初二,兩人一起嚮明世宗建議,任命王陽明兼任兩廣巡撫。明世宗同意了,並讓

原创 官場險惡逞私慾 柱臣淪落股掌間(6)

【王陽明傳略】137 嘉靖六年(1527年)6、深謀遠慮,力主招安明世宗雖然命姚鏌致仕,但王陽明未抵梧州,故姚還在任上。王陽明在途中聽說姚鏌正發兵進剿,乃故意在江西境內遲滯行程,以免他們爲了迎接自己而貽誤軍機。十一月初七,王陽明得知姚鏌因爲

原创 【王陽明傳略】135 官場險惡逞私慾 柱臣淪落股掌間

嘉靖六年(1527年)4、鳴不平,黃綰上疏八月十九,黃綰上《明軍功以勵忠勤疏》。他在奏疏中指出,當今朝廷凡飾譽、援黨、賄託,譏讒不及,必獲顯擢,無不如意;凡盡忠勤職,即譏讒蝟集,黜辱隨至,無不失意。如此誰還願意爲國謀事呢?他以宸濠之變爲例,

原创 官場險惡逞私慾 柱臣淪落股掌間(5)

【王陽明傳略】136 嘉靖六年(1527年)5、負病啓程 一路多情九月初九,王陽明渡過錢塘江,駐節杭城,會見了巡按浙江御史王璜(字廷實),有詩作別,並遊覽了萬松嶺、鳳凰山各處。詩中有“來歸幸有期,終遂幽尋癖”一句,可知天不遂人願,王陽明此去

原创 【王陽明傳略】134 官場險惡逞私慾 柱臣淪落股掌間

嘉靖六年(1527年)3、積痛難平 堅辭重任六月初七,黃綰由南都工部員外郎升光祿寺少卿,主持史館工作,北上途徑紹興來見陽明,別後不久,王陽明又給黃綰寫了一封信,從中可以看出王陽明辭任的真情。王陽明說,江西有功將士至今還被調查,有的廢業傾家,

原创 除夕特稿|未富先老與文化基因

2022年,我國人口淨減少85萬,出生人數首次跌破1000萬,人口老齡化問題似乎越來越突出,這的確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但是有英國經濟學家就此揶揄我們說,這是“未富先老”。我記得前些年,國內也有一些專家,提出過這個概念,是不是有些憂心忡忡,

原创 【王陽明傳略】133 官場險惡逞私慾 柱臣淪落股掌間

嘉靖六年(1527年)2、君臣各懷鬼胎 陽明起復兩廣廣西岑猛餘黨盧蘇、王受等死灰復燃,經兵部侍郎張璁推薦,五月十一,詔起王陽明總制兩廣及江西、湖廣鄰近地方軍務,督同巡撫都御史姚謨等討伐。當明世宗對王陽明還是不放心,密召楊一清問:“欲知王守仁

原创 【王陽明傳略】132 官場險惡逞私慾 柱臣淪落股掌間

嘉靖六年(1527年)1、封爵六年 券祿不至大禮儀之爭,使明世宗深感掌握話語主導權的重要性,中國曆來有議禮制度自天子出的說法,大禮儀之爭以後,明世宗便下令修撰《大禮集議》,嘉靖四年閏十二月,編成《大禮集議》,參與修纂的席書、霍韜、方獻夫等官

原创 【王陽明傳略】131 爲所當爲汪應軫 引導求真王陽明

嘉靖五年(1526年)汪應軫是山陰人,汪家與王家乃世交。嘉靖元年九月初二,巡按江西御史程啓充彈劾王陽明六條罪狀,戶科給事中汪應軫第一個站出來爲王陽明辯護,斥責程啓充不諳事體,沮抑忠義,非所以勸有功,存大體。御史向信隨即奏劾汪應軫爲王陽明同鄉

原创 【王陽明傳略】130 移風易俗著禮要 除弊救偏貴復初(下)

嘉靖五年(1526年)八月,鄒守益寄來《廣德州新修復初書院記》和《復初書院講章(學而時習之)》。王陽明盛讚《論語講章》發朱注之所未及,《書院記》整嚴精確,迥爾不羣,一洗近儒雕飾之習。王陽明接着說,近來越來越體會到“良知”二字真切簡易,自愚夫

原创 【王陽明傳略】129 移風易俗著禮要 除弊救偏貴復初(上)

嘉靖五年(1526年)鄒守益自去年十月開始在廣德新建復初書院,今年七月建成,於是來信王陽明,請王陽明爲書院聘定老師。另外寄來《諭俗禮要》,請王陽明審定。王陽明回信說,劉曉(字伯光)因家事倉促回家了,魏良政去看望哥哥魏良弼了,何廷仁最近也不在

原创 【王陽明傳略】128 逆旅人生忘家室 唱和養性聖賢遊

嘉靖五年(1526年)自從師從王陽明以後,蘿石翁不知疲倦,把紹興當成了自己的第二個家,常年往返與海寧和紹興之間。三月,蘿石翁又來到紹興,王陽明帶着他和一幫弟子一起遊香爐峯,但只有王陽明、蘿石翁、王正之、王惟中到達了頂峯,可都已氣喘吁吁,王陽

原创 【王陽明傳略】127 善惡良知四句教 百慮一致從本心(下)

嘉靖五年(1526年)浙江右布政使朱鳴陽(字應周,號南岡)歸居莆田壺公山下,來信請王陽明作序。鳴陽之名取自《詩經》“鳳凰鳴矣,於彼朝陽”,南岡之號則意自《詩經》“鳳凰鳴矣,於彼高岡”。王陽明《南岡說》由此起興發揮說,天地之道,誠而已;聖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