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興教學不遺餘力 敷文德廣化朝野

【王陽明傳略】154嘉靖七年(1528年)四月,王陽明平斷藤峽、八寨以後,即行文給廣西提學副使李中,指出,以夏變夷,宜有學校,要求他組織推行教化,在思平各地盡攬生員、儒生,選派教官,與講肄遊息,或興起孝悌,或倡行鄉約,隨事開引,漸成氣候,待

原创 忠臣乞養冷漠對 困逝於途 一聖人

【王陽明傳略】153嘉靖七年(1528年)七月初十,王陽明在上《八寨斷藤峽捷音疏》的同時,又上《乞恩暫容回籍就醫養病疏》,懇請皇上念及他報主之誠,並非畏難偷安,憐憫身體垂危之實情,允許他暫回原籍就醫調治,今後必當鞠躬盡瘁,以報陛下。自己將先

原创 邊陲陽明謀永安 廟堂君臣何寡恩(3)

【王陽明傳略】152嘉靖七年(1528年)王陽明廣西之功萬衆矚目,如青天白日。但朝中仍有不少非議,先是明世宗貶以“有失信義,恩威倒置”,後有大臣議論說,王陽明奉命撫剿田州、思恩,既然不征剿田州,那爲什麼又剿滅八寨?或吹毛求疵說,新建城邑,乃

原创 邊陲陽明謀永安 廟堂君臣何寡恩(2)

【王陽明傳略】151嘉靖七年(1528年)楊一清等內閣大臣恭讀數遍,相顧駭愕,誠不能窺測聖意。楊一清於是奏對稱,八寨之捷,有功則當速加賞賚,不宜更加詰責。若認爲王陽明有失信義,恩威倒置,則當治罪,何奬勵之有?廣西大藤峽瑤寨之賊,自天順至成化

原创 邊陲陽明謀永安 廟堂君臣何寡恩(1)

【王陽明傳略】150嘉靖七年(1528年)六月初四,御史胡明善奏請皇上召王陽明入閣,與楊一清一起同心輔政。明世宗答覆說:“任用大臣,朝廷自有處置。”六月初六,明世宗下詔同意王陽明《處置平復地方以圖久安疏》中的人事安排。六月十五,御史馬津上奏

原创 瞞天過海剿八寨 百年禍患一朝除(2)

【王陽明傳略】149嘉靖七年(1528年)五月二十二,朝廷任命林富爲都察院右副都御使,巡撫湖廣鄖陽。王陽明作《送別省吾林都憲序》,王陽明說,選拔一個寬厚仁恕、德威素爲諸夷所信服的官員,沒有比林富更合適的了。王陽明回憶說,正德初年,自己和林富

原创 瞞天過海剿八寨 百年禍患一朝除(1)

【王陽明傳略】148嘉靖七年(1528年)思田平定以後,廣西布政司右佈政林富、原任副總兵都指揮同知張祐等向王陽明呈報,八寨瑤賊,積年聚衆數萬,流劫州縣鄉村,各地多次要求朝廷分兵進剿,因地方多事,官府遂隱忍撫諭,冀其悔罪改過。但他們卻得寸進尺

原创 誠施恩義思田定 勠力治理爲久安

【王陽明傳略】147嘉靖七年(1528年)正月初二,提督兩廣軍務、新建伯、南京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左都御史王守仁疏辭兼理巡撫兩廣,並推薦致仕副都御史伍文定、刑部左侍郎梁材、南贛副都御史汪鋐爲候選人。三月,明世宗下詔撫慰不允辭。盧蘇、王受等眼見鎮

原创 春節散記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老爸感慨:“我們怎麼能不老呢,兒子都快進入退休的行列了。”媽媽接口說:“人怎麼能不老呢,但我們年紀還不算大。”幾年不見,爸爸媽媽見到我這個年過半百的兒子,無疑十分的開心。我心裏十分愧疚,長大以後,陪伴父母的時間實在太少。每次逢年過節,老爸經

原创 家事紛擾嚴家教 一路心繫是憲兒

【王陽明傳略】146 嘉靖六年(1527年)王陽明與原配夫人諸氏一直沒有兒子,正德十年(1515年)九月三十日王陽明四十四歲生日那天,由父親王華作主,將陽明堂兄弟王守信的第五個兒子8歲的王正憲過繼過來,立爲嗣子。嘉靖三年(1524年)5月,

原创 因人設教無常法,萬法歸一一亦無(4)

【王陽明傳略】145 嘉靖六年(1527年)4、無是本體功在有 心學宗旨四句教王畿曾經就禪學話頭公案請教於陽明先生。王陽明答覆說,釋迦摩尼的傳教的時候,沒有這個法門,只教人專注於般若(智慧),後來的傳教者漸漸把他理解爲道理,於是成爲義學。至

原创 因人設教無常法,萬法歸一一亦無(3)

【王陽明傳略】144嘉靖六年(1527年)3、緒山龍溪辯宗旨 四無四有解天機九月初八,錢德洪和王畿討論心學的宗旨,王畿認爲,陽明先生說“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爲善去惡是格物”,恐怕還不是徹底的話頭。如果心體是無善無

原创 因人設教無常法,萬法歸一一亦無(2)

【王陽明傳略】143 嘉靖六年(1527年)2、身心格物一事物 孔門心印是大學五月,鄒守益升任南都禮部主客郎中,來紹興面見王陽明,打算刊刻老師的《大學或問》,王陽明沒有同意。八月,弟子們又請求刊刻《大學問》(即《大學或問》),考慮到自己將遠

原创 因人設教無常法,萬法歸一一亦無(1)

【王陽明傳略】142 嘉靖六年(1527年)1、誠意新論是良知 千年聖學須口傳嘉靖二年會試的策問題旨在詆譭王陽明,黃直不阿逢主考官的意圖,直抒胸臆,考官馬汝驥奇之,黃直仍然得中進士,授漳州推官,任上盡廢淫祠,被御史控罪,送吏部降級使用,途中

原创 誠意力行第一義 一路切磋會友忙

【王陽明傳略】141嘉靖六年(1527年)毛憲於去年十二月曾來信問學,王陽明已有回信,今年二月他又來信,盛讚《朱子大全》,聽聞王陽明的弟子將“格物”之格訓爲“正”,同時批評朱熹“敬字爲聖學第一工夫”爲多此一舉,毛憲爲此感到疑惑。王陽明此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