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朱熹的治學邏輯:經義、綱領、條目

朱熹《四書章句集註》的排列順序是《大學》、《論語》、《孟子》、《中庸》,這是沿襲了程子的觀點。程子認爲,《大學》乃初學者入德之門。嚴格地說,小學纔是入德之門,小學教給孩子正確的言行,孩童雖然得到了薰陶,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成人以後,要實

原创 朱熹的理想(下)

《禮記》中像《曲禮》、《少儀》、《內則》、《弟子職》這些篇章,只是屬於枝節末流的小學範疇,而曾子的《大學》則是在小學的基礎上,意在彰顯聖人之學的真理,示範作用極其廣大,內涵極其豐富而詳盡。孔子的三千弟子都有學說流傳下來,但只有曾子傳下來的學

原创 朱熹的理想(上)

朱熹最爲王陽明所詬病的地方,是朱熹對《小戴禮記·大學》篇進行了重新編排,還補寫了內容,然後作出自己的解讀。王陽明認爲這是篡改、誤讀、誤解,所以他一直要求門人讀《大學古本》。王陽明一生反對從書本到書本,在他看來,朱熹把畢身的精力都用在註解經書

原创 何謂“大學”?(下)

儒家的另一位大師荀子對“大人”也有明確的解讀,他在《荀子·解蔽篇》說:“明參日月,大滿八極,夫是之謂大人。” “大人”,是完備圓滿的人,內心沒有任何陰影和障礙,相當於聖人。荀子說,天下的大道只有一個,聖人的心就是道心,因此聖人無兩心,內心純

原创 不妨這樣讀《四書》

有人認爲,學習陽明心學很難,需要先學習朱熹的《四書章句集註》。我倒不這麼認爲,只要對《四書》有一個粗淺的瞭解,陽明心學是可以入門的。就我的經歷來說,在閱讀《傳習錄》之前,我對四書只有零散的涉獵,看過一點原著,但很不成系統,我的大部分傳統文化

原创 何謂“大學”?(上)

我們現在的小學、中學和大學與古代的小學和大學是完全不同的。現在的小學、中學和大學,是按照知識程度來劃分的,而古代的小學和大學講的是境界。如果撇開這種本質的區別,一定要作一個類比,古今的小學可以說大致相同;中學相當於縣學、府學,中學生相當於生

原创 捨身爲國真陽明 昧心加罪玷厚熜(6)

【王陽明傳略】162嘉靖八年(1529年)6、保孤安寡慰陽明十一月十一,王陽明安葬於紹興城南三十里的高村之洪溪,距蘭亭五里,這是王陽明生前親自選定的墓地。參與葬禮的有千餘人,雖然官方不予禮遇,但參加葬禮的言官(都御史、御史、給事中)就有三十

原创 《四書》與朱熹理學、陽明心學

韓愈首先提出道統論,認爲儒家正統思想的傳承脈絡是,自堯、舜、禹、湯、文、武,而周公、孔子,而孟子。聖王堯、舜、禹、湯、文、武,是儒家思想的源頭;周公法聖王,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禮樂法制度;孔子繼承周公的思想,創立儒學,爲儒家公認的聖人;孟子認爲

原创 捨身爲國真陽明 昧心加罪玷厚熜(5)

【王陽明傳略】161嘉靖八年(1529年)5、黃綰上疏護陽明九月下旬,黃綰上《明是非定賞罰疏》長文,力圖爲王陽明挽回名譽,內容如下:我與桂萼是二十多年的朋友,當初在任南京都察院經歷時,與他一起上疏論大禮,死生休慼,與之相知,相互之間始終沒有

原创 捨身爲國真陽明 昧心加罪玷厚熜(4)

【王陽明傳略】160嘉靖八年(1529年)4、唯親疏張桂沉浮七月初二,兵科給事中孫應奎彈劾楊一清雖通達但不堪任首輔,張璁學雖博但性偏,桂萼桀驁,有負閣臣之託。八月十三,工科給事中陸粲奏劾張璁、桂萼欺罔聖上,專權納賄,擅作威福,公報私仇私恩。

原创 捨身爲國真陽明 昧心加罪玷厚熜(3)

【王陽明傳略】159嘉靖八年(1529年)3、甘泉寸斷奠陽明三月二十九,摯友、南都吏部右侍郎湛若水作《奠王陽明先生文》,表示沉痛的哀悼,全文大意說:上天生人,是有意的嗎?還是無意的?上天如若無意,爲什麼賦予你超凡的智慧?上天如若有意,爲什麼

原创 捨身爲國真陽明 昧心加罪玷厚熜(2)

【王陽明傳略】158嘉靖八年(1529年)2、朝堂誅心毀陽明正月初八,明世宗收到王陽明於上年十一月初一所上《乞骸骨疏》,得知王陽明已經自行歸越,頓時大怒,他指示吏部說:“守仁受國重託,故設漫辭求去。不候進止,非大臣事君之道。卿等不言,恐人皆

原创 捨身爲國真陽明 昧心加罪玷厚熜(1)

【王陽明傳略】157嘉靖八年(1529年)1、一路悲聲吊陽明正月初一,王陽明的靈柩從南昌上船回紹興,以巡按御史儲良材爲首的江西百餘官員以及當地許多老百姓都來送行,沿途瀰漫着悲痛的氣氛。但是,江上卻颳着東風,靈船無法張帆啓航。儲良材告慰王陽明

原创 國事家事治學事 親人弟子總關情(2)

【王陽明傳略】156嘉靖七年(1528年)四月初一,王陽明寫信給錢德洪和王畿,稱思田平已平,相見可期。他關心紹興書院講學和餘姚會講的活動開展情況,囑咐不可懈怠,詢問胡純(字惟一,號雙溪,胡世寧子)來越教學情況,拜託他們對正憲多多誘導接引,望

原创 國事家事治學事 親人弟子總關情(1)

【王陽明傳略】155嘉靖七年(1528年)嘉靖六年(1527年)九月二十二,聶豹被任命爲福建巡按御史,嘉靖七年正月十七到任,覺得千頭萬緒,不知道該做什麼,也不知道如何下手,於是就給老師王陽明寫了一封信,即《啓陽明書》。他說,只有到了自己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