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教學不遺餘力 敷文德廣化朝野

【王陽明傳略】154

嘉靖七年(1528年)

四月,王陽明平斷藤峽、八寨以後,即行文給廣西提學副使李中,指出,以夏變夷,宜有學校,要求他組織推行教化,在思平各地盡攬生員、儒生,選派教官,與講肄遊息,或興起孝悌,或倡行鄉約,隨事開引,漸成氣候,待休養生息一二年後,府學建立,然後將各生徒通發該學肄業。王陽明特別強調不必顧及學生的生活費用預算,儘管按實列支就是。

王陽明則親自到南寧及其下屬的府學、縣學講學開導諸生,便建立敷文書院。

弟子季本被貶揭陽縣主簿後,大力推行鄉約,深得陽明首肯。王陽明在廣西推行十家牌法,各府縣大都虛文搪塞,不能落到實處,無法領會王陽明息盜安民的本意。因此,王陽明選中潮州府通判張繼芳專門按照季本的鄉約模式,先在潮州府各縣推行,並要求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進行細化演繹,必須明白透徹,真如出自己心,運用皆有脈絡,施行得其條理。

監察御史陳逅因疏救言官,被貶爲合浦縣主簿,王陽明認爲他理學素明,志存及物,不可汩沒於簿書俗務,六月,特聘陳逅爲靈山縣學主講,負責對諸生考德問業。要求陳逅按期選送諸生參加科舉考試,沒達到要求的,繼續進行輔導教學。

王陽明又讓南寧府延請季本主持敷文書院,責其闡明正學,講析義理,及時選送考生科舉。王陽明在《南寧新建敷文書院記碑》中說,凡禍亂之起,蓋由聖學不明。人無信仰,便縱情私慾,爲非作歹,相互侵暴,漸成叛逆。中土尚且如此,何況夷狄?不教而殺,帝所不忍。敷文書院的宗旨,就是要宣揚至仁,誕敷文德。

據季本《建敷文書院修德息兵記》,季本每日在書院與諸生和百僚講論良知之學,大家又親見王陽明在廣西的德行,莫不奮然興起,諸生日進,民仰慕德化。

越來越多的流寇和流民,自縛來降,官府都曉諭以恩威,釋放他們回鄉業農,前前後後,總計七萬一千多人。

季本說,思田之柔服,分明堯舜氣象。陽明先生“不大聲以色”、“不見是而無悶”,亦分明聖人氣象。

王陽明又從江西招黃佐來敷文書院講學,季本見他面色憔悴,不時需飲姜蜜下痰,勸陽明離開廣西,陽明曰然。

八月,福建莆田儒學生員陳大章前來南寧問學,發現陳大章通曉冠婚鄉射諸禮儀,便讓南寧府聘爲講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