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之道纔是光明大道

今天是我日更的第1000天,更文的主題都圍繞傳統文化展開,我想說,對傳統文化了解得越深入,內心就越充滿光明。

一個國家沒有先進的文化是非常可怕的,也是不長久的。

理性主義是現代西方社會的基礎,是西方几百年來成爲世界主導的總原因。美西稱雄世界幾個世紀,根源在於理性主義,而美西之所以不長久,源頭也在理性主義。

從法國啓蒙運動開始,理性主義的大旗高高飄揚,反對一切神,反對信仰,大家興高采烈地傳頌尼采的“上帝死了”,卻不知尼采實在是爲此而嘆息。西方社會從此進入精神空虛的時代,一方面是物質高度發達,一方面是精神極度空虛,追求物質成爲新的“信仰”,這種精神與物質的分裂愈演愈烈,戰爭擴張、殖民掠奪、西方規則下的不平等競爭,在他們看來都是天經地義的,因爲物就是目的。在他們看來,誰能用笛子吹出最美妙的音樂,誰就應該是笛子的主人。

西方政治學有兩個前提,一是資源是有限的,二是人是自私的,因此零和博弈不可避免。薩特說,人人都想成爲主體,他人即是地獄,因而千方百計要把他人變成客體,國家與國家之間也是這樣。而且,他們自信地認爲,自己可以永遠處於而且必須處於優勢地位,因此你死我活是他們必然的選擇。

回望歷史,西方社會的盛世其實只存在於19世紀,工業革命、能源革命、科學理論不斷突破,但是到了20世紀,發生了兩次世界大戰,金融災難不時發生,世界進入長達四十年的冷戰,人們生活在覈恐怖之下,心驚膽戰。這是理性主義的自然產物。

在理性主義的旗幟下,自然之道是不存在的,天理、大道、本體,被視爲共同的神話,這些傳統的信仰被當做迷信來拋棄。

弗洛伊德在僞科學的掩護下,把人的慾望根本化、正當化、合法化。

納粹在法律的掩護下,實施慘絕人寰的大屠殺。

馬克斯韋伯、尼采、薩特都發現了理性主義將給現代社會帶來的必然的困境。

尼采寄希望於超人,但自己卻瘋了。

韋伯希望人們面對困境,不要陷入悲觀主義,而要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正如羅曼羅蘭說的那樣:“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以後,依然熱愛生活。”其實無非煽情。

薩特認爲,人的存在就是虛無,人必須依託於物的存在而存在。虛無才產生自由,人的自由是絕對的,絕對自由意味着自主選擇。但自主選擇卻面臨嚴峻的挑戰,因爲人們沒有了終極的評判依據。薩特最後的結論並不消極,他提出,人們在作出自由選擇的時候,也要勇於承擔相應的後果。但問題是,誰能承擔這樣的後果呢?現實只能是悲劇和慘劇。

英國社會學家齊格蒙·鮑曼寫了一本《現代性與大屠殺》,把納粹暴行歸因於理性主義孕育出來的官僚體系,它把人都變成了機器的零部件,因此提出人需要堅守道德。

阿倫特同樣把納粹極端的惡,歸於道德的缺失,道德的缺失讓人把法律命令作爲藉口,自甘淪落爲沒有思考力的平庸的人。因此她提出人應該有獨立的判斷力,並願意承擔爲此付出極大的風險而採取行動,英文表達爲“integrity”,這不就是王陽明早就說過的知行合一嗎?

但是,缺乏對自然之道的信仰和敬畏,所有這些理論都顯得虛弱無力。

先進文化只存在於自然之道的基礎上,中華文化雖然古老,卻是先進的,正因爲其先進,纔有他的古老。

中國一以貫之的傳統文化,無論是儒家還是道家,都崇尚自然之道,道家講道法自然,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中國人的道德感不是虛空的,他的根本依據在於天道。因此主張天人合一,民族融合,文化多元,人與人之間秉承仁義禮信以和諧相處。中國人認爲天地之道和人道是完全一致的,天人合一,人與人和諧共處,天地人三才,人是天地的樞紐。宇宙之事,說到底是人事,我們是既對人也對事,而不是那些自以爲是者冠冕堂皇地說什麼對事不對人。

因此,我們崇尚中道,提倡和而不同,合而容分,總體是和合,但承認並接納差異和分流。只有承認差異,承認百川分流,纔有和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