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陲陽明謀永安 廟堂君臣何寡恩(3)

【王陽明傳略】152

嘉靖七年(1528年)

王陽明廣西之功萬衆矚目,如青天白日。但朝中仍有不少非議,先是明世宗貶以“有失信義,恩威倒置”,後有大臣議論說,王陽明奉命撫剿田州、思恩,既然不征剿田州,那爲什麼又剿滅八寨?或吹毛求疵說,新建城邑,乃是大事;區處錢糧,那是戶部職權,王陽明不先向朝廷奏報申請,就獨行其是,難道可以這樣嗎?

兩廣人士、禮部尚書方獻夫、詹事霍韜對此非常憤慨,於閏十月二十一聯名上《地方疏》,梳理兩廣匪患歷史脈絡,盛讚王陽明平亂之功,駁斥不實之誣,並追述平朱宸濠叛亂後,王陽明及其功臣遭受的不公正待遇,請明世宗明察,儘快頒敕嘉獎,落實兩廣善後建設防衛事宜。

《地方疏》歎服王陽明不但能肅將天威,更能誕敷天德。

兩廣山高土惡,習氣兇悍,雖良民到此也會變成盜賊。故當地民諺曰:“廣西民三而賊七。”因地勢險要,連綿成片,160年來,沒有人敢徵八寨。流串犯及他處盜賊爲逃避衙門追捕,只要逃往八寨,便可高枕無憂,因此八寨成爲四方寇賊淵藪,而斷藤峽是八寨之羽翼。

王陽明沉機不露,掩賊不備,就像秋風掃落葉一樣,百數十年豺虎窟穴頓時蕩平,歷史上誰能做到?八寨平定以後,其他賊巢就可以依次撫剿,兩廣良民便可逐漸恢復生產、安頓生計,紓解了皇上的南顧之憂。

王陽明能體陛下之仁,對田州、思恩之向化之民進行懷綏;又能體陛下之義,討服八寨、斷藤峽梗化之賊,可謂仁義之用兩得。王陽明懂得田州、思恩可以德懷,遂約其降而安定之;知八寨諸賊百六十年未易服,遂因時仗義而討平之。對王陽明在廣西的所作所爲,明君都會認爲功績至偉,只有腐儒纔會以爲非。

方獻夫和霍韜又以周亞夫領兵救梁,不奉漢景帝詔命,以及范仲淹自主搶築大順城爲例,駁斥朝廷對王陽明自行其是的污毀言論。

正德十四年,宸濠謀反江西,江西兩司俯首從賊,只有王陽明同御史伍希儒、謝源誓心效忠。奸臣張忠、許泰等欲掩王陽明之功以爲己有,於是散佈謠言說:“王陽明初同賊謀。”等他們發現公論難掩,又無中生有造謠說:“朱宸濠府庫裏的金帛都被王陽明、伍希儒、謝源滿載而去。”當時大學士楊廷和、尚書喬宇忌憚王陽明的大功功,不爲王陽明辨白,反而黜罷伍希儒、謝源,竟剝奪了他們的仕籍。王陽明的冤情本來不辨自明,卻至今未雪,如同啞巴含冤一般。

方霍於是建言,若王陽明江西之功不白,則無以勸勵忠之臣;若廣西之功不白,則無以勸策勳之臣。

方霍說,我們都是兩廣人,目擊八寨之賊爲地方大患百數十年,皇上英明,任用陽明得以徹底平定,這是值得開心慶祝的事。但至今未見兵部施行功賞,戶部又反覆覈實開支預算。如此遷延,但恐機會一失,城堡不得修築,殘賊復據巢穴,地方不勝可慮。

方獻夫、霍韜最後乞請明世宗早作裁斷,使官僚早得激勸,城寨早得修築,逋賊早得招安,良民早得復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