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史記》初鑑 二百二十四

引:孝王,竇太後少子也,愛之,賞賜不可勝道。於是孝王築東苑,方三百餘裏。廣睢陽城七十裏。大治宮室,為複道,自宮連屬於平臺三十餘裏。得賜天子旌旗,出從千乘萬騎。東西馳獵,擬於天子。出言蹕,入言警。南川子曰:爲王若此,已是人臣之極。引:梁多作兵

原创 《史記》初鑑 二百二十七

引:【索隱】姚氏案:《釋名》雲“天子諸侯羣妾以次進禦,有月事者止不禦,更不口說,故以丹注面目旳旳為識,令女史見之”。王粲《神女賦》以為“脫袿裳,免簪笄,施玄旳,結羽釵”。“旳”即《釋名》所雲也。《說文》雲“姅,女汙也”。《漢津》雲“見姅變,

原创 《史記》初鑑 二百三十

引:或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若伯夷、叔齊,可謂善人者非邪?積仁絜行如此而餓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獨薦顏淵為好學。然回也屢空,糟糠不厭,而卒蚤夭。天之報施善人,其何如哉?南川子曰:“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之言,千古之大謊也。引:盜蹠日殺不

原创 63.一場愛情

一包香菸再有一盒火柴就是一場愛情一陣大雨再有一把雨傘就是一場愛情一條長街再有一道林蔭就是一場愛情愛情似乎簡單又很艱難因這香菸總要燃盡因這大雨總要停歇因這長街總要轉角而人之一切的一切也總是變換沒有永恆的愛情只有永恆的慾望即便到死也是如此所以若

原创 《史記》初鑑 二百一十六

引:絳侯、灌將軍等曰:“吾屬不死,命乃且縣此兩人。兩人所出微,不可不為擇師傅賓客,又複效呂氏大事也。”於是乃選長者士之有節行者與居。竇長君、少君由此為退讓君子,不敢以尊貴驕人。南川子曰:教之用大矣。引:景帝長男榮,其母慄姬。慄姬,齊人也。立

原创 《史記》初鑑 二百一十九

引:吳楚反,趙王遂與合謀起兵。其相建德、內史王悍諫,不聽。遂燒殺建德、王悍,發兵屯其西界,欲待吳與俱西。南川子曰:建德、王悍之死,不亦冤乎。引:太史公曰:國之將興,必有禎祥,君子用而小人退;國之將亡,賢人隱,亂臣貴。南川子曰:誠哉斯言,國之

原创 《史記》初鑑 二百二十

引:高帝曰:“伕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今諸君徒能得走獸耳,功狗也。至如蕭何,發蹤指示,功人也。且諸君獨以身隨我,多者兩三人。今蕭何舉宗數十人皆隨我,功不可忘也。”羣臣皆莫敢言。南川子曰:高祖功狗功人之論,實令人耳目一新。

原创 《史記》初鑑 二百一十七

引:衛子伕立為皇后,後弟衛青字仲卿,以大將軍封為長平侯。四子,長子伉為侯世子,侯世子常侍中,貴幸。其三弟皆封為侯,各千三百戶,一曰陰安侯,二曰發幹侯,三曰宜春侯,貴震天下。天下歌之曰:“生男無喜,生女無怒,獨不見衛子伕霸天下!”南川子曰:憑

原创 《史記》初鑑 二百二十二

引:【正義】《括地誌》雲:“褒穀在梁州褒城縣北五十裏南中山。昔秦欲伐蜀,路無由入,乃刻石為牛五頭,置金於後,偽言此牛能屎金,以遺蜀。蜀侯貪,信之,乃令五丁共引牛,塹山堙穀,致之成都。秦遂尋道伐之,因號曰石牛道。《蜀賦》以石門在漢中之西,褒中

原创 《史記》初鑑 二百二十三

引:居無何,上至,又不得入。於是上乃使使持節詔將軍:“吾欲入勞軍。”亞伕乃傳言開壁門。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驅馳。”於是天子乃按轡徐行。至營,將軍亞伕持兵揖曰:“介冑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天子為動,改容式車。南川子曰:周

原创 《史記》初鑑 二百二十一

引:相舍後園近吏舍,吏舍日飲歌呼。從吏惡之,無如之何,乃請參遊園中,聞吏醉歌呼,從吏幸相國召按之。乃反取酒張坐飲,亦歌呼與相應和。南川子曰:丞相如此,夫復何求。引:參見人之有細過,專掩匿覆蓋之,府中無事。南川子曰:人至察則無徒。引:參為漢相

原创 《史記》初鑑 二百一十八

引:【正義】《括地誌》雲:“雲陽陵,漢鉤弋伕人陵也,在雲陽縣西北五十八裏。孝武帝鉤弋趙婕妤,昭帝之母,齊人,姓趙。少好清靜,六年臥病,右手卷,飲食少。望氣者雲‘東北有貴人’,推而得之。召到,姿色甚佳。武帝持其手伸之,得玉鉤,後生昭帝。武帝末

原创 《史記》初鑑 二百一十一

引:孔子葬魯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三年心喪畢,相訣而去,則哭,各複盡哀;或複留。唯子貢廬於塚上,凡六年然後去。弟子及魯人往從塚而家者百有餘室,因命曰孔裏。南川子曰:孔子之喪,弟子如喪考妣。引:魯世世相傳以歲時奉祠孔子塚,而諸儒亦講禮鄉飲、

原创 《史記》初鑑 二百一十二

引:【索隱】按:勝立數月而死,無後,亦稱“系家”者,以其所遣王侯將相竟滅秦,以其首事也。 南川子曰:滅秦啓漢,事在陳勝。引: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無相忘。”

原创 《史記》初鑑 二百一十

引:【集解】馬融曰:“亦不必進,亦不必退。唯義所在。” 南川子曰:義之所在,進退之所在。引: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沒世而名不稱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見於後世哉?”乃因《史記》作《春秋》,上至隱公,下訖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據魯,親周,故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