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愛還是害,很難說的清楚

明朝將領吳三桂,因爲自己的愛妾陳圓圓被李自成擄去,一怒之下引清軍入關,打敗了李自成,留下了“衝冠一怒爲紅顏”的典故。但是就是這一念的喜好,也讓吳三桂也留下了不忠不義的千古罵名。爲什麼說吳三桂對陳圓圓只是一時的喜好呢?那是因爲據歷史來說陳圓圓

原创 這輩子你被誰折磨最深?

如果要問這輩子誰對你折磨最深,那我想非枕邊人莫屬了!能夠結爲夫妻的人,關係一般分兩種,不愛的人互相傷害;相愛的人互相折磨。我這麼赤裸裸說出婚姻的真相,感覺好殘忍,我好不忍心這麼直白地說出來,但是現實就是如此。所以古人對“婚”這個字的解釋是頭

原创 家裏的修羅城

曾經看過關於一個作家的訪談,那位名作家說他因爲和父親有矛盾,所以整整十六年沒有和父親說過一句話。後來他的兒子到了叛逆期的時候,也開始和他不說話,無論他怎麼努力,想和孩子溝通,孩子都不理他。所以他在兒子到國外去上大學時特意爲兒子寫了一封信,他

原创 天真的真相

小孩必須迷失於世界纔會再次成爲一個小孩。天真必須進入所有狡猾和詭計的混亂中,纔會再次成爲真正的天真。小孩是天真的,但他的天真屬於無知。聖人也天真,但他的天真並非無知而是充滿經驗、老練、成熟。他再次成爲天真,但這個“再次”非常重要──他再也不

原创 集體蹲坑的貓咪們帶來了什麼

我家衛生間的地板漏水了,請了工人來修,工人們來了以後就將地板全砸掉了,準備重新做防水,重新貼地板。因爲工程複雜,需要用到水泥和沙子,所以樓下的過道里就暫時成了存放水泥和沙子的地點。又恰逢國慶七天假,所以工程剛做到一半,工人們就休息了。只是工

原创 生活中哪一種人最令人討厭?

我想很多人大概會選沒有界限感的人,因爲這樣的人不懂得尊重別人,最會指手畫腳干涉別人的生活。擁有這樣性格的人常常會不自知地造成很多生活的悲劇,比如說我就知道有的婆婆特別沒有界限感,兒子已經結婚了,擁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但是作爲婆婆還常常要求兒子

原创 善於反省的人,才了不起

有一隻狐狸碰巧救了一隻老虎,老虎就和狐狸做了朋友,爲了報答狐狸的救命之恩,老虎每次捕到獵物都會請狐狸先喫。狐狸和老虎形影不離地在森林裏穿梭,百獸們一看到老虎出現,往往聞風而逃。時間長了,每當看到其它動物狼狽奔逃的樣子,狐狸就忍不住得意的哈哈

原创 我的兒,要不要感謝你給媽帶來了煩惱

兒子昨天說了一句特別有哲理的話,他說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所以就不能用相同的方法去教育所有的孩子。他還說爲啥現在人口多,而人才少,就是因爲現在的教育太統一了,沒辦法做到因材施教。他說這話的時候,你想不到上一秒還在流着淚跟我強調他才十三歲,我對他

原创 大學——不要讓孩子生無可戀,父母要從這裏開始改變

《詩》雲:“瞻彼淇奧,菉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學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傈也;赫兮喧兮者,威儀也;有匪君子,終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詩

原创 爲什麼要學着去講別人的好?

如果自己不喜歡聽到別人講自己的不好,那麼自己也要學着不要去講別人的不好。當我們爲了只講別人的好處,而不講別人的壞處時,我們就能夠經常有意識的去發現別人的優點,而不是去發現別人的缺點。當我們發現了別人的優點,又能去真誠地去讚美別人時,也同樣會

原创 今天成年人遇到的坑,應該都是過去最愛的人給挖的

今天是國慶節,本來想聊一些比較輕鬆的話題,但是看到現在那麼多因爲生活不幸而感到水深火熱的朋友,我今天還是想聊聊生活水深火熱的根源,以及應對的方法。昨天看到一個信息,說的是有漢學家研究漢朝跟隨劉邦開國的那些元老,除了蕭何的後人留存了下來,其他

原创 大學——善念是一個人最高貴的體面

小人閒居爲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後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小人喜歡做各種不利於別人的事情,見到君子就表現出很討厭的樣子,然後還要一邊掩飾自己的不善,一邊去忽悠不明真相的人,將自己做的不好的事情,說成是好的事情。小人活得複雜,君子活得簡單

原创 給孩子留什麼?

在漢朝開國,劉邦打下天下分封了一百多個功臣,都有封地,給他們很多田宅。這一百多個功臣經過了一百年,漢朝的史學家突然想說:我去了解看看,這一百個功臣的後代,經過一百年後是什麼樣的情況?結果這個史學家非常驚訝,這一百多個功臣的後代,基本上都已經

原创 大學——狗狗帶來的關於誠實的啓示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不去欺騙自己,就是做到了誠其意,這是作爲一個有人格追求的人所必經的路。這麼一解釋,是不是覺得原來所謂的修身養性也沒有那麼難?有誰會喜歡自我欺騙呢?我們一般應該都會認爲

原创 大學——用食物堆積的身體,要小心病從口入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昨天用了一章的篇幅,專門講了“至善”,因爲這兩個看起來平平無奇的字正是整個《大學》論述的目標。一 至善我們每天都要經歷的人生爲何會總是會充滿各種各樣的煩惱和不足,正是因爲人很難做到“至善”。真的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