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構造的質量目標

一、外部和內部質量因素

1 、外部因素:通過用戶檢測軟件產品的質量(如速度或者易用性)

       注:用戶不僅是真正與最終產品交互的人,還包括那些購買軟件或簽約的人 

2、內部因素:適用於軟件產品的其他特性,例如模塊化的或可讀的。只能能夠訪問實際軟件文本的計算機專業人員察覺

3、外部質量因素影響用戶,內部質量因素影響軟件本身及其開發人員。

4、只有外部因素很重要,但實現這些外部因素的關鍵在於內部。外部質量是內部質量的結果。

二、重要的外部因素

1、正確性

    正確性是軟件產品按照其規格所定義的執行其確切任務的能力。

    正確性是最重要的質量因素。

    確保正確性的方法測試和調試

2、健壯性

   健壯性是軟件系統對異常情況做出適當反應的能力。

   健壯性補充正確性。(正確性解決了系統在其規範所涵蓋的情況下的行爲,健壯性表徵了該規範之外發生的事情。

   穩健性是爲了確保如果出現這種情況,系統不會導致災難性的事件; 它應該產生適當的錯誤信息,乾淨地終止它的執行,或者進入    所謂的“優雅降級(毀壞)”模式。

3、可擴展性

   可擴展性便於規範軟件產品適應變化。

   兩項原則對於提高可擴展性至關重要:

   簡單的設計 :簡單的架構將會更容易適應變化。

   分權 :模塊越自主,可擴展性越高(一個簡單的改變只會影響一個模塊,或者一個小模塊。而不是在整個系統中觸發變化的連      鎖反應。)

4、可重用性

   可重用性是軟件元素爲構建許多不同應用程序提供服務的能力。

5、兼容性

   兼容性是將軟件元素易於與其他元素相結合。

   兼容性的關鍵是標準化,特別是標準協議。

   方法包括:

   標準化的文件格式 ,如Unix系統中的每個文本文件一樣只是一個字符序列。

  標準化的數據結構 ,如Lisp系統中的所有數據和程序也由二叉樹表示(在Lisp中稱爲列表)

  標準化用戶界面 ,如各種版本的Windows OS / 2MacOS,所有工具都依賴單一的通信範例與用戶一起,基於標準組件如   Windows,圖標,菜單等。

6、效率

  效率是軟件系統對硬件資源儘可能少的需求的能力,例如處理器時間,內部和外部存儲器中佔用的空間,通信設備中使用的帶寬       等。

  如果軟件不正確,效率無關緊要

7、可移植性

  可移植性便於將軟件產品轉移到各種件和軟件環境的軟件產品中。

8、易於使用

  易用性是各種背景和資質的人們可以輕鬆學會使用軟件產品並將其應用於解決問題。 它還涵蓋了安裝,操作和監控的簡易性。

9、功能


  功能性是系統提供的可能性範圍。


10、及時性


  及時性是軟件系統在何時發佈的能力或者在用戶需要之前。

三、內部因素

1、源代碼相關因素,如代碼行(LOC),循環複雜性等。

2、體系結構相關因素,如耦合,內聚等。

3、可讀性,可理解性和清晰度,複雜性,尺寸。

四、質量屬性之間的權衡

完整性與易用性、 經濟與功能、效率與可移植性、 效率與可重用性、 及時性與可擴展、 經濟性與可重用性

五、在軟件行業中最重要的四個

正確性、健壯性、可擴展性、可重用性

六、軟件構建的五個關鍵質量目標:

- 易於理解 :優雅和美觀的代碼/可理解性

準備好改變 可維護性和適應性

開發便宜 :設計/重用:可重用性

從錯誤安全 健壯

高效運行 性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