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嶽恆:區塊鏈商業模式全景分析

6月4日晚,鏈得得邀請了陳偉星、黑客趙偉、Jeffrey Wernick等專業人士解讀了EOS的爲什麼是空氣幣的原因,引起行業震動,當天EOS下跌超過10%大關,放在中國的股票的市場就要跌停了。6月11日,爲了迴應XMX的風波,玉紅不得不出面組了一個“面懟局”來應對。

目前區塊鏈行業牛鬼蛇神,魚龍混雜,什麼都有乾的,看起來一片欣欣向榮的樣子,但是我們細細梳理後,不外乎還是那些商業模式,似乎那些要顛覆互聯網的願景還沒有發跡。被稱爲區塊鏈元年的2017年,爆發了大量的真的、假的、騙錢的項目,但這都到了2018年了,也沒見去年那些火的項目有什麼大的進展,或許已經跑路也未可知。那區塊鏈行業到底是個什麼樣子的呢,我們從市場現狀、商業模式、未來前景等幾個模塊進行分析。

一、市場現狀

區塊鏈加上炒幣這個圈子,算上來也就三五百萬人蔘與,如果一個項目能夠有50-100萬用戶,足以躋身第一梯隊了。所以在這樣小的一個圈子裏,新項目的進入必然是在搶這樣一個存量市場,如果沒有爆發性的增量,無論是用戶的新增成本還是後續的留存、轉化成本必然會居高不下,後發優勢難以體現。

在這樣一個市場環境下,共同努力創造增量、等待增量市場的爆發。如果未來能從500萬,到5個億,那在這個巨大的增量是市場中,只要佔有一席之地也很容易獲得幾千萬的用戶量。就像移動互聯網來臨之際,智能手機用戶暴增,也讓很多的app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在區塊鏈行業,錢包、交易所、媒體等這種類型的項目就非常依賴這個市場的增量,所以可以遠期看好這種類型的項目,在未來的三五年,隨着行業的發展、技術的不斷成熟、參與的用戶量不斷增大,能夠快速搶佔市場的也必然是這樣長期堅持下來的項目。

區塊鏈目前已經從1.0(比特幣)時代進化到2.0(以太坊,超級賬本等)時代,隨着大家的努力,也即將進入3.0的時代,應用場景不斷擴展。據諮詢機構Marketsandmarkets預測,2016年全球區塊鏈市場規模爲2.1億美元,2017年有3.3億美元的規模,預計到2021年市場規模將達到23.1億美元,複合增長率83.8%。

【透析】區塊鏈商業模式全景分析

因此在這樣一個比較高的增長面前,現在是項目好好修煉內功的時候,那些空氣幣、傳銷幣的項目也必定無法撐到區塊鏈行業真正爆發的時代。

二、商業模式

目前整個區塊鏈的商業模式其實並不複雜,主要分爲以下幾種項目:公鏈類項目、應用類項目(DAPP)、交易所、媒體、錢包、投資機構等。在這些項目中,各個商業模式各不相同,其中也有不少都是利益相關的。

公鏈類項目:此類項目最關鍵的是技術能力,能否做出不僅具有去中心化的特點,也要有靠譜的共識機制與大規模的交易速度。公鏈也是目前區塊鏈行業的天花板,去中心化、交易速度、安全,在前的技術條件來看尚無法實現三者皆得的區塊鏈技術。這也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應用類項目(DAPP):DAPP是在底層公鏈生態上衍生的各種分佈式應用,也是區塊鏈世界中的基礎服務提供方。但是在目前公鏈不成熟的情況下,大部分DAPP都難以提供比較正常的大規模應用。因此我認爲,在公鏈不成熟的今天,去大肆談DAPP還爲時尚早。大部分的項目都是爲了區塊鏈而區塊鏈,發幣圈錢的。

交易所:以上兩種項目發的Token必然要經過交易所與ETH、BTC等主流幣種進行交易兌換變現。而目前大多都是中心化的交易所,雖然方便,但是安全性還是有很大問題的。交易所按道理是靠手續費盈利的,目前區塊鏈行業中的交易所還有上幣費、槓桿期貨方面的收入呢。

媒體:由於媒體門檻比較低,搭建一個網站、註冊一個公衆號就可以做一個區塊鏈媒體了,有人開玩笑說,2018年春節後出現了1000家區塊鏈媒體。 目前區塊鏈媒體主要盈利方式就是傳統的廣告、軟文、掛名、活動、會議等方式。但能夠長期堅持下去的媒體纔是未來區塊鏈媒體行業的贏家!

錢包:公認的區塊鏈行業的入口級應用,分爲聯網的熱錢包、不聯網的冷錢包兩種。

投資機構:主要投資上面的項目,但是問題在於不少頂級的投資機構已經完成生態投資了:交易所、媒體、公鏈、DAPP的項目都有所投資呢,也會導致一個很悲劇的問題就是:這四方組團成一夥的了。翻100倍的項目也是這四方先受益,而不是用戶啊!

三、未來前景

未來區塊鏈還有很長髮展的一段時間,需要公鏈成熟、DAPP有千萬級用戶的應用,需要各方規則的完善等等,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我們堅信,區塊鏈技術是非常有前景的,是有未來的,但現在還太弱小、太早期。那未來,區塊鏈都有哪些前景呢?

我們希望公鏈能否通過分片技術、5G技術升級等方式大規模提高去中心化的公鏈的交易速度,是未來發展的方向。另外與公有鏈不同,在企業級應用中,大家更關注區塊鏈的管控、監管合規、性能、安全等因素,因此在聯盟鏈和私有鏈這種強管理的區塊鏈部署模式,是企業級應用的主流發展方向。像DAPP、錢包、交易所等等應用,都需要基於這種技術之上的。

讓我們一起期待區塊鏈技術的未來吧!

作者:李嶽恆  資深區塊鏈產品經理、Token經濟研究者 (微信:ruobingyuxuan)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