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機器人來了_是淘汰還是新生?

原文地址


耐克工廠的製鞋機器人

9月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耐克工廠新採用了一款製鞋機器人,可以達到人工速度的20倍。

組裝一雙耐克鞋,最勞動密集的部分便是組裝“鞋舌”,即腳背上面十分靈活的地方。許多運動鞋的鞋舌看似一整塊未明顯縫合的材料,但它們實際上能由40塊材料相互堆疊,加熱融合而成。儘管機器人能夠處理大部分製鞋過程,但這個過程太複雜了,所以仍然由人類負責。

Grabit_

不過,耐克4年前投資的一家名爲Grabit的初創公司研發了一款製鞋機器人,利用電吸附來幫助機器用新穎的方法操控物體。儘管它的名字是“Grab it”(抓住它),但這家公司的機器人創新並未以模仿人類的抓取動作爲基礎。他們應用了電極板,它們在正確充電時,能夠產生一個幾乎可以附着在任意表面的電場。Grabit首席執行官Miller表示,這種結構讓Grabit能夠做到機械手公司無法做到的事情。

一名工人需要花10至20分鐘把一隻鞋舌的所有材料排好,而一臺Grabit 機器人只需要50至75秒。如果按一個班次8小時計算,一名員工操作的一臺機器人在一個班次可以製造300至600雙鞋。在過去一個月中,Grabit已開始爲製造耐克鞋的工廠提供數臺這種可以達到人工速度20倍的組裝設備。

到2017年年底,將會有十餘臺配備至中國和墨西哥。外媒稱,這可能會成爲耐克改變製鞋業經濟格局的一次突破性嘗試,繼而使製造業更加接近美國與歐洲的龐大消費市場。根據耐克公佈的數據,該公司目前在全球有591家工廠、超過100萬名工人制造耐克鞋。

Model 3製造機器人

據外媒報道,特斯拉接受了大批來自德國庫卡(Kuka)公司交付的生產機器人。它們在Model 3的量產中起到巨大作用。據特斯拉官方自己表態,Model 3大規模量產從7月份開始,如果一切都能按計劃展開,那麼這家公司最早能在今年年底就能出貨。

Model3_

德國庫卡公司是一家專門生產工業級別機器人的公司,Model 3組裝工廠留出一個非常大的區域,很多庫卡機器人都被等着安裝到那裏。

特斯拉的CEO億隆·馬斯克一直以來都是在組裝線使用先進機器人的奉行者,他甚至還稱特斯拉的機器人生產線是全球最大、最先進的。去年,馬斯克曾在社交媒體網站上宣佈,特斯拉生產線已經部署了542臺機器人。

天貓倉庫機器人

智能機器人倉庫是未來提高快速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由菜鳥網絡打造的中國最大的機器人倉庫,日前已經在廣東惠陽投入使用。跟隨官方揭祕,我們得以瞭解中國機器人倉庫的最高水平。

據菜鳥透露,該倉庫內有上百臺機器人,既協同合作又要獨立運行。該倉庫啓用後,天貓送貨將再提速,有望上午下單下午就到。

_
_

在該智能機器人倉庫內,上百臺AGV搬運機器人,其外形類似於大號“掃地機器人”。它們既相互協作執行同一個訂單揀貨任務,也能獨自執行不同的揀貨任務。雖然數量衆多,但現場井然有序,機器人能相互識別,並根據任務優先級來相互禮讓。

目前國內不少智能倉內搬運機器人僅僅只有十幾二十臺, “幾十臺和上百臺機器人在一起的難度是大不一樣的。”

菜鳥網絡高級算法專家胡浩源介紹說,更多的機器人意味着分配任務難度大增加,要合理地將每個任務分配給對應的機器人,從而實現整體任務完成效率的最優,還要防止機器人之間可能的碰撞、防止部分區域出現機器人擁堵、死鎖等。

據瞭解,每一臺機器人能頂起的重量可達到500斤,同時還能靈活旋轉,將貨架的四面均調配到揀貨員的跟前,方便揀貨員工作。

那機器人究竟是如何提高倉庫內的運作效率呢?
  
以消費者在貓超下單爲例,下單之後,菜鳥網絡惠陽智慧倉內的機器人便會接到指令。
  
機器人會自動前往相應的貨架,將貨架拉到揀貨員的面前,由揀貨員將市民購買的物品放置在購物箱內,隨後進行打包配送。目前,機器人與揀貨員搭配幹活,一個揀貨員一小時的揀貨數量比傳統揀貨員多了三倍還不止。
  
而在傳統倉庫內,消費者下單之後,揀貨員需要跑步到貨架跟前,將貨物揀出。由於一個市民的訂單往往有幾件、幾十件貨物,揀貨員需要在倉庫內多次跑動,通常一個小時能揀貨100多件。
  
據悉,智能機器人倉庫的啓用將大大提升快遞分揀效率,今年雙十一消費者在天貓超市網購商品後的收貨時間也將進一步縮短。

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說法,到2018年,大約有130萬個工業機器人將被引入世界各地的工廠,歐洲工廠的比例最高。

從零售業到製造業,從家政服務到國防軍事,相關從業者都在擔心智能化的機器人哪一天會讓自己下崗,變得對社會毫無用處,這個困擾像陰影一樣籠罩在許多人頭頂已經數十載。

不僅是機器人,近來較熱的人工智能此時也變成了另一個顧慮,因爲它們可以實現複雜的算法。科技現在變成不僅可以在體力勞動方面做得比人類好,在運用谷歌的搜索引擎或IBM的Watson系統之後,科技產品竟然可以在某些角度比人類更會動腦解決問題。

於是有些人甚至提議,還是要爲此提前做一些準備,比如像爲一些被淘汰的工人提供再就業培訓或者職業調動等。尤其有些社會工種和羣體本身在財政上就比較脆弱,受這種衝擊的影響也將是最大。

真正該考慮的,是等着被徹底淘汰掉,還是因此獲得新生,這纔是最重要的。

那麼,問題來了,選幾個你感興趣的話題展開聊聊吧~


原文地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