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和tcp,udp,ip等網絡協議學習

前言,計算機網絡的分層,按照OSI標準,分爲物理層(硬件),數據鏈路層(雙工等這一些),網絡層(以太網協議等),傳輸層(可以理解爲計算機裏面的傳輸),會話層(創建一個會話),表示層,應用層,看到狹義來說,可以把最後的會話,表示,應用層都統一爲應用層

1,在數據鏈接層上的以太網協議,分爲head和data,head固定爲18字節,data:46~1500,所以當傳輸的數據大於1518,就必須分爲多個幀來發送。
head裏面有MAC地址(12個16進制,唯一的)。
注:MAC地址表,ARP緩存地址表和路由地址表的見解:
(一)MAC地址表,是存在於交換機當中的,交換機有一張記錄MAC地址和端口號對應的表,由時候存在這對應關係把數據傳播分爲廣播和單播(有學習到的)
(二)ARP緩存表是在主機當中的,發送數據的時候,先檢查有沒有對應ip的對應mac地址,沒有的話,就發送一次ARP請求,IP的目的主機的ip,MAc地址是交換機的地址,交換機接受到後,知道是廣播幀,廣播出去,目的主機接受到後,檢查時候是自己的ip,是的話,發送一次ARp響應,這就是有IP地址轉MAc地址。傳送門
(三) 路由表,首先,路由表是基於不同網段使用的,存在於路由器當中,hostA會檢查hostB的ip,兩個ip地址與子網掩碼相與,如果不是一個網段,則傳輸數據通過路由器,hostA發送一次數據包(ARP同樣適用於主機獲取路由器的MAC地址,A首先發送請求得到路由器的MAC),裏面包含着路由器的MAC地址,路由器A首先把數據鏈路層的封裝去掉,檢查裏面的目的ip是否存在於路由表,存在的話(不純在呢),就把數據進行二次分裝(MAC地址換爲下一個目的MAC地址),在接口處轉發到下一個路由器當中。同理下一個路由器進行同樣的操作。當ip的網段屬於路由器的網段的時候,就獲取目的主機的mac地址,廣播出去。

下班了,未完待續


8.7早
2,ip協議,ip協議裏面的ip地址,同時也引入了子網掩碼的概念,子網掩碼由網絡位和主機位構成,網絡位+主機位,網絡位全爲1,主機位全爲0,用兩個ip地址和子網掩碼相與(同爲1的時候爲1,其餘的情況爲0)。判斷兩主機是否在一個局域網內。ip數據包也是分爲head和data
,head爲20到60字節,整個數據包最長爲15535字節,所以data最長爲15535-20爲15515,而以太網數據包爲46~1500,所以可能會分開幾個數據包發送。
3下面介紹傳輸層的協議
(一)udp協議最長是15535,裝在ip數據包裏面。
(二)由於udp協議是不可靠的,面向用戶的,不返回數據。tcp就是防止這種無狀態的鏈接而來的,三次握手協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