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明信息】虛實之間 ---關於企業架構是與非的探討

說到企業架構(Enterprise Architecture,EA)這個詞,往往會有幾種反應:“高深”“神祕”“怎麼落地”“虛”。那究竟什麼纔是企業架構?企業架構能夠解決什麼問題?它真的是“假大空”嗎?

首先,企業需要架構。

將凌亂變得有序是人類根深蒂固的思想。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能夠聽到這樣的報道:修供水管挖斷燃氣管線、燃氣施工不慎挖斷水管、埋光纜反而挖斷電纜、通訊管線2個月內被挖斷10次……爲什麼修繕某個線路會殃及其他呢?一方面城市規劃循序漸進,圖紙只能反應某一條或某幾條線路的情況,沒有哪一個人能夠將錯綜複雜的地下管網描述清楚,某一線路在規劃過程中很難從整體進行把握;另一方面,圖紙比較陳舊,再加上地下環境變化導致管線位移等自然因素,同時也不排除施工方存在違規操作等情況,問題就出現了。

映射到企業中,情況亦然。信息技術(IT)已經成爲支撐企業戰略規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IT系統在企業中的發展進程亦如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歷程,總是伴隨着某一特定業務需求而產生的,因爲缺少整體規劃,隨着企業的不斷壯大,IT系統種類也就不斷增多,管理費、運維費隨之膨脹,同時功能重複建設、信息割裂、集成關係錯綜複雜……這些問題使得業務與IT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因此,一個堅實、縝密、彈性的骨架是企業持續發展、提升競爭力所必需的。

其次,企業架構規劃並非醫治企業的靈丹妙藥。

對於企業架構的認知存在兩種較爲普遍的態度,一是認爲只要實施了企業架構就能夠解決現有信息化建設所面臨的問題;二是認爲實施後只產出了一堆圖紙,很容易被會束之高閣,方法理論太虛,無法落地。二者均犯了同樣的錯誤,認爲企業架構只有規劃或企業架構能一勞永逸、短期內解決所有問題。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至今三十多年,對於企業架構一直沒有一個標準的定義,但人們唯一一致認可的是,這個來自於建築領域的名詞是用來解決如何從業務戰略到IT戰略的制定和有效執行的。執行是這一理論得到驗證的唯一方法。而通常,企業架構項目在架構治理階段的執行力,正是考驗企業管理水平和對企業架構認知度的時刻,此時不僅需要強有力的推手和制度,還需要藉助一個好的平臺和工具來實現治理過程的管控。從對企業戰略的認知和明確架構願景開始,到解決方案和演進路線設計,再到治理與架構變更,這個過程將通過迭代的方式持久性地存在,因此這是一個循序漸進、有條不紊運行的過程。後續我們會詳細介紹何謂有效執行。

再者,企業架構理論幫助企業組織上下改變看待問題的角度。

以往,某一個功能的改變要進行大量的調研纔能有可能得知會影響到哪些方面,即使這樣信息也不一定會準確,而多數情況是變更人員不會去考慮變更所涉及的影響。實施企業架構,可以形成一整套囊括企業關鍵管理要素、標準高度一致、多維度分析的架構資產,業務流程、應用系統、數據信息等相互關聯,毫無掩蓋的呈現出來,從任何維度都可以知道其他領域的信息是如何流轉與工作的,同時強有力的標準將支撐新系統的快速建立。結合相應的管理制度,企業組織上下開始從多維度關注圍繞企業戰略進行的變化,改變了以往從單一角度看待問題的方式。

管理理論自然爲“虛”,將管理理論滲透到日常生活工作中,正視問題,運用管理方法,執行它,才能“實”。

三言兩語話架構,虛實之間辨真僞,各位,你理解的企業架構是什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