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Gtalk的幾點說明

懸疑一:GTalk身世之謎
GTalk一推出,就受到不少人的好評,Google突然挺進IM領域,它究竟花了多少功夫在這上面?在衆人驚豔於GTalk漂亮的界面時, 更讓人吃驚的是GTalk背後協議卻是採用了基於Jabber的XMPP協議,這個協議是一個開源同時強調互聯互通的業界標準協議。
Google到底是Google,總是不斷在給人驚喜,進軍IM也沒有步MSN,ICQ這些競爭對手的後塵使用封閉專用協議,而是擁抱開源,擁抱互聯互通。難道Google這麼做只是爲了與衆不同嗎?這也使得GTalk各方面的表現,特別在語音傳輸上面,有這特別的優勢,讓它不但擁有華麗的外表還有着深厚的“內功”。
提示:XMPP協議採用類似傳統的Email運作原理,所有的通信都是基於客戶端和服務器之間的聯繫的。當你要與其他用戶交流時,信息首先由客戶端發送至你使用的服務器,再由你的服務器發送至對方使用的服務器,最後才由對方服務器轉發給對方使用的客戶端。

懸疑二:GTalk想靠什麼套錢
GTalk這次出人意料地使用Jabber開源協議,給大家直接的感受便是,任何支持此協議的IM軟件都可以連接上GTalk的服務器,不一定必須使用GTalk客戶端。
提示:開源軟件的英文爲open source software,簡稱爲OSS,直接的字面意思是公開源代碼的軟件。軟件既然連源代碼都公開,那麼使用自然是自由的,因爲用戶可以利用公開的源代碼自己編譯爲可運行的程序。
看來Google已經打定注意,不會如同QQ那樣通過這樣那樣的增值服務來套錢,畢竟Google始終是靠關鍵字廣告起家,看來它也想把這套模式搬到自己的IM軟件上來,因爲IM上你來我往的文字信息不會比GMail電子郵件來得小。這就有點像MSN們現在所幹的那樣。
但是GTalk使用的是開源協議,任何支持此協議的IM軟件都可以連接上GTalk的服務器。如此一來,通過GTalk客戶端投放廣告的如意算盤豈不是落空了?
從第一個懸疑那裏得知,用戶所有的網絡應用都由Google的服務器代勞,這樣Google對於用戶的動態就可以知道的一清二楚。在服務器中心的模式下,Google要想加強廣告實在是易如反掌的事情,Google仍舊可以通過轉發文字內容的時候在末尾加入廣告內容,或者通過IM收集信息,將對應的廣告投放到GMail的對應賬戶中去,Google甚至還能借此獲得其他使用非Google服務器的Jabber用戶的具體信息。

懸疑三:爲何必須用GMail賬號登錄
有一點我們不能忽略,要用GTalk就必須擁有GMail的賬號,我們的確不得不佩服於Google的自信,也可能是因爲GMail已經大獲成功,這個以大容量免費郵箱爲賣點的服務,贏利的手段便是用戶通過WEB登錄系統後,Google提供的基於郵件關鍵字的文字廣告。而這次GTalk的推出,它和GMail緊密地綁定在了一起,也就是變相地爲GMail提供了POP3支持。
要知道,靠關鍵字廣告贏取收入的Google,推出類似POP3這樣的客戶端協議應該是GMail絕不該提供的功能,因爲一旦用戶通過客戶端收取郵件,那就無須登錄WEB系統,Google的關鍵字就無從投放了。
但仔細想想,Google這樣做可能會有用戶流失,不過考慮到現在上網的用戶越來越多,而能夠在客戶端設置POP3協議的的高水平用戶並不算多,絕大多數的用戶還是乖乖成爲了GMail的廣告受衆。那些高水平用戶雖然沒有成爲GMail的廣告受衆,可是他們卻是GMail發展中的中堅力量,正是他們的大力推廣,GMail申請需要邀請的“病毒式”營銷纔會如此成功,從這個角度而言,提供POP3恐怕是利大於弊的高招。
再說回GTalk,雖然它採用了開源協議,甚至還在主頁上詳細的說明了如何用第三方軟件連接GTalk,可是你問問身邊使用GTalk的朋友,有多少人是真正使用客戶端的?
解開這個懸疑,相信大家對以上的疑慮心裏也有了一些答案。

懸疑四:GTalk靠什麼競爭IM市場
近日,微軟收購了Teleo,一家同樣基於GIPS提供VOIP(網絡語音傳輸)服務的企業。如此一來,Google、微軟、Skype三家都使用GIPS,在語音引擎上站在同一起跑線上,要在VOIP上比個高低,就看各自在網絡連接上的本事了。VOIP這個東西,目前各家都靠PC2Phone來贏利。可是從長遠來看,當大家都基於IP時,互相間通話就是免費的了,屆時從何收費就是問題了。
不過,GTalk在這個問題上也許是最不用擔心的,此次其提供的語音聊天服務同樣也是通過Google服務器中轉完成的,這也就意味着只要在服務器那邊加上一個語音識別引擎,就可以根據語音關鍵字出售關鍵字廣告,繼續通過老本行贏利了。
有分析者說,同樣使用GIPS協議的Skype和GTalk之間的競爭,其實是一場以Skype爲代表的P2P模式和以GTalk爲代表的服務器中心模式之間的競爭。不過,誰優誰劣,最終讓我們用戶多了一種選擇,何樂而不爲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