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技術無法碎片化

近期有一種聲音,就是“學習要碎片化”,主要考慮是現在人們的工作和生活節奏加快,很難有比較長的時間段來專門進行學習。爲此有人高呼,將來圖書會碎片化,視頻課程也會碎片化,認爲這樣就可以充分利用吃飯前的幾分鐘,睡覺前的十幾分鍾,甚至上廁所的幾分鐘等一切可利用的時間來學習,並以期最終通過日積月累的方式達到全面學習的目的。

 

看似合情合理,也很符合時代特點,但筆者認爲對於技術的學習是不能這樣做。娛樂可以碎片化,休息可以碎片化,資訊獲取也可碎片化,因爲這些方面彼此沒有太多關聯。但學技術不可能碎片化,因爲任何一項技術都不可能是一個個孤立的知識點的簡單累加,而是各個知識點的橫、縱融合,相互協同來實現某項複雜的功能。如果你硬要說可以,那隻能說你根本沒有深入地去學習,只是停留在膚淺的概念表面。

 

就像我們平時記英語單詞一樣,每天利用碎片時間記幾個,甚至幾十個,一年下來是可以記下很多單詞,但記了這麼多單詞就行了嗎,就可以有好的英語水平嗎?顯然不是的,記了單詞後,關鍵還是要學會如何運用這些單詞來遣詞造句,靈活應用於日常的英文書寫和交流,而這遠不是僅靠那些零碎的幾分鐘時間片段可以學好的。

 

IT技術(其它行業技術也一樣)中有許多術語,這些術語就像英語單詞和漢字,但技術本身遠不是這些術語所能替代的。這些術語只是技術原理或者技術功能實現過程中的一個個元素,完整的功能原理實現則需要在這些元素的共同作用下實現的,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是幾分鐘無法真正講得清,道得明的,更無法在這麼短時間真正理解的。否則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比如一個簡單的DHCP服務器IP地址分配原理,它是通過多種DHCP報文交互來實現的,但僅僅瞭解這幾種報文的概念及它們的主要功能就可以了嗎?肯定不是,DHCP服務器的IP地址自動分配是一個複雜的報文交互流程,在其中涉及到各種報文中的取值變化及變化的原因,這纔是真正的原理,遠不是幾分鐘可以講得清,甚至十幾、二十分鐘也做不到。

 

再如TCP數據段格式方面,許多人可能只會簡單地去記各個字段的基本功能,根本不會結合這些字段的應用來進行深入理解,更是很少人能夠結合多個字段的功能來理解TCP協議的各項功能實現原理(如TCP協議的確認機制中就涉及到“序號”、“窗口大小”、“確認號”和“ACK”等字段)。

 

再如OSPF協議的鄰接關係建立,它裏面涉及到多種OSPF路由器接口狀態機的變化,我們不可能僅通過對這幾種狀態機的瞭解來得出我們理解了OSPF鄰接關係的建立原理,因爲每個狀態的變化同樣涉及到多種OSPF報文的交互,涉及到各種OSPF報文的工作原理。

 

試想一下,如果我們學這類技術都採取碎片化學習方式,每次看幾分鐘書或視頻,一個原理還沒學完就中斷了,下次再來,你的思維還能接得上嗎?思路一斷,學習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硬着頭皮學下去,最多也只能停留在“認字”的水平上。再試想一下,如果圖書和視頻也都採用碎片化方式來編寫,或錄製,書中每個小節的內容最多也不會超過一頁紙,每節視頻課程的內容也就幾分鐘,這樣一來,就會有許多原理方面的內容要硬生生地被拆分成多個小節或多個課時來講了。這樣人爲的“碎片化”,一方面會使得我們的圖書和視頻課程條理不清,章節結構雜亂無章,缺乏系統性,另一方面也使讀者的學習不能系統、深入,嚴重影響了我們學習的效果,最終很難形成自己的一個完整知識體系。

 

正因如此,我的圖書和我的視頻課程均沒有采取“碎片化”方式,書中的小節該短則短,該長則長,我的視頻課程也是如此,每個課時普通在30分鐘左右(儘可把相關的知識點在一節課中加以講解,使得每個課時都有一個相對完整的知識體系),有的課程課時數達到近200個,我也不想把它拆分,因爲它們本身就屬於一個完整的系統中。也正因如此,許多讀者朋友看後都覺得我的書和視頻課程顯得更加系統,更便於系統、高效地學習。

我的視頻課程中心http://edu.51cto.com/lecturer/user_id-55153.html

我的視頻課程終身會員卡http://edu.51cto.com/member/id-9.html贈送價值800元的全套7本配套教材和價值1500元的電子書一套!

零基礎圓夢華爲R&S HCNP完整套限期直降1000元http://edu.51cto.com/pack/view/id-3.html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