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山地車知識:什麼是XC,什麼又是Freeride

什麼是XC (cross country)? 什麼是Freeride? 從來就沒有弄清楚過。
一般知道 MTB 主要分爲:

____ DH (DownHill) 下坡車
____ DS (Dual Slalom) 曲道土坡車
____ Enduro 林道騎乘
____ XC (cross country)
____ Freeride

其中Enduro、XC、Freeride着實讓人搞不懂,
off-road是相對於on-road的,on-road是在柏油路、水泥路類的都算,所以除此之外的路面,騎在泥土路、石頭路、沒有路的都算是off-road,如果地形不是很複雜,爬坡佔大部分的,大多稱爲Cross-Country(XC),臺灣林道大多是算這種,FR現在趨向跳大落差這類的,DH就是純下坡,AM則介於XC與DH之間,爬坡爬不快,下坡也不會到DH激烈,但兩邊都可以玩得很快樂。

以下是 [b]Shimano 對登山車所作的分類[/b],

[b]XC Racing Bikes[/b]
一般稱爲 Cross Country,而這類 'Racing' 是設計用於從下而上的爬坡路段,輕量化及高效率爲主要目的,這類車子會犧牲舒適及操控性,因爲他是以比賽爲大前題。

[b]XC Trail Bikes [/b]
一般稱爲全功能車,亦是一般大衆所說的 '登山車'。

這一類型的車是設計於爬坡時可兼顧操控性及舒適度,以及下坡時有一定的速度,配上避震器、較粗的輪胎及低比例的齒輪比。所以這一類型的登山車會相對比專爲比賽用的來得較沒效率,但卻於下坡時會有更大的樂趣。而且針對一些比較陡峭或不平的地型,便會比 XC Racing 的車更適合。

[b]All-Mountain Bikes [/b]
對一些車友來說,他們希望有更長的避震行程,以及下坡的操控性及更好信賴度,All-Mountain Bikes 便是他們所要的。

比較粗的輪胎、更好的避震器及制動力更強的剎車器,這些都是爲了避免騎乘時不必要的意外,以達到可以盡情的享受騎乘時的快樂。一些崎嶇的地型或是差距小的跳躍會是很適合這一款車型,但相對平坦的路段就會變得沒趣。

[b]Freeride Bikes [/b]
Freeride Bikes 是設計給那些比較 '極端' 的路段,十分崎嶇的山路、大的石頭或樹根、落差十分大的跳躍或下降。

爲了應付以上的路況,他完全不會理會爬坡的路段,他有一點介於腳踏車跟機車中間,8' 的後避震、3' 的輪胎或是直徑 8' 的剎車碟都是 Freeride Bikes 一般的配備。

[b]Downhill [/b]

顧名思義,Downhill 車主要設計爲下坡專用,爲了穩固的前題下,所使用的材質會比較堅固及重,前後避震的行程會到 6-8 寸不等,因爲需要應付更高及遠的跳躍及下落。

[b]越野單車分爲四大類[/b],分別系 Cross Country(XC),Freeride(FR) ,Downhill(DH) 同埋 Trial(技術攀爬單車)比賽名詞
Cross Country 泛指繞圈賽之意。
Downhill 泛指下坡賽之意。
Dual Slalom 泛指下坡曲道賽之意。
XC 爲Cross Country的簡稱。
DH 爲Downhill的簡稱。
DS 爲Dual Slalom的簡稱。
Enduro 表示林道騎乘或使用的意思。
Cross Country Race 爲繞圈賽之意。
Dowinhill Race 爲下坡賽之意。
Race Team 形容車隊之意。
START 有起跑或開始意思。
FINISH 有結束或終點意思。
排位賽 指正式下坡賽之前,選手的時間排名比賽。


[b]車種分類 [/b]Cross Country Bike 一般指稱爲前避震車款。
Downhill Bike 一般指稱爲下坡賽車款。
Dual Slalom Bike 一般指稱爲下坡曲道車款。
Free Rider Bike 一般指稱爲功能較強的前後避震車款。

[b] 避震系統各類名詞 [/b]Suspension 指稱爲避震之意。
Rear Suspension 指稱爲後避震之意。
Full Suspension 指稱爲前、後避震之意。
Suspension Fork 指稱爲避震前叉之意。
Rear Shok 指稱爲後避震之意。
Upper Tubes 泛指避震前叉的內管。
Lower Tubes 泛指避震前叉的外管
Air Suspension 是指氣壓式避震。
Oil Suspension 是指油壓式避震。
Air Spring 指的是用氣壓來作爲彈性體。
Coil Spring 指避震器的圈狀彈簧。
MCU Spring 指的是用優利膠來作避震彈性體。
Dual Air 雙氣壓之意。(常見於Rock Shox的規格手冊中,指的是正氣壓和負氣壓。)
Travel 是指避震行程的長短。
Negative Travel 是指避震負行程。(常見於Roxk Shox的規格手冊中。)
Rebound 指避震器作動時回彈速度快慢的功能。
Preload 指避震器可預壓空間作動的功能。
Lockout 指避震器有鎖定功能之意。

[b] 零件製造或表面處理方式[/b]
1-piece 是指一體成型的製造對象,通常是鍛件或鑄件。
CNC Machined 用精密計算機輔助與控制,採用機械方式來切削的工法。
Forged 指金屬採用鍛造工法,是將金屬質料經過數次的衝壓而成。讓內容分子更加密實,所以有很高的強度表現。
T6 熱處理之意。讓鋁合金素材的內部分子重新排列,降低應力的發生,有於減少斷裂的發生。
7075-T6 Aluminum 7075是單車工業鋁料的分級名稱,再加上熱處理程序。
6061-T6 Aluminum 6061是單車工業鋁料的分級名稱,再加上熱處理程序。
Double Tubbed 意指有兩個不同厚度的雙抽管材。
Triple Tubbed 意指有三個不同厚度的雙抽管材。
T.I.G Welding 爲焊接的一種工法,不用任Lugs,管材對管材直接焊接,其焊接成魚鱗狀也有簡稱魚鱗焊。
Smooth Welding 爲焊接的一種工法,是將T.I.G焊道磨平讓表面光滑沒有痕跡。
Polish 指管材或零件表面的拋光處理。
Anodized 泛指管材或零件表面的電鍍處理。如果有顏色如紅(Red Anodized)或藍(Blue Anodized)等等則可以稱爲陽極處理。
Powder Coating 粉體塗裝之意。是一種表面硬度高、耐衝擊、耐鑄的塗裝技術。

[b]
車架型式或零件的專有名稱 [/b]
Pivot 泛指零組件的軸心,通常是指固定煞車夾器的固定座軸心,或是連桿的轉軸。
Adapter 意指轉接板,如煞車盤片孔位的更動或轉換油壓煞車的卡鉗固定板。
Disc Mount 泛指碟式煞車的卡鉗固定座。
Link 指車架的連桿組件。
Small-size 或'SM'指小尺寸的車架。現在登山車的雙避震車款常用SM、MD、LG或XL來表示車架的尺寸,但各家車廠的尺寸範圍並不相同。
Medium-size 或'MD'指中等尺寸的車架。
Large-size 或'LG'指大尺寸的車架。
Center to Center 指車架尺寸而言,是指車架五通中心(B.B)到上管的中心位置。(通常會用英吋或公分來標示。)
Center to Top 指車架尺寸而言,是指車架五通中心(B.B)到上管的上緣位置,但有些是到立管的末端(束環位置)。依各家車廠標示的各有不同。(通常會用英吋或公分來標示。)
Standover 指的是車架上管的中心位置到地上的距離,可以用來參考騎士和車架之間的跨下間距,但原則上必須裝上前後輪。公路車在3至9cm左右,登山車在6至12cm左右。(常見於Cannondale的目錄裏)
Hard tail 泛指後三角沒有避震效果的XC登山車。
Soft tail 指後三角沒有轉點但有避震效果的XC登山車。如KHS、MOOTS、Ritchey、TREK等等都有推出這樣的車款。
URT 懸吊設計 是Unified Rear Triangle的縮寫,指單一轉點避震車採用一體式的後三角懸吊設計,如KLEIN Mantra車款、GIANT的Warp及Cannondale的Jekyll或Raven車款等都屬於URT避震設計。
Active懸吊設計 可稱爲連動設計。
多連桿懸吊設計 是指採用多組連桿組合的設計原理,常見的有三連桿如FOES、ROTEC下坡車款等。四連桿如GT的LTS車款、GIANT的ATX、NRS車款等等,甚至是五連桿設計都有。
懸臂式懸吊設計 泛指一體式的後懸臂,如FASTRAX的F2車款。
轉點位置 以車架五通的中心來區分後懸吊的轉點位置,在五通之上爲高轉點,在下則爲低轉點。

[b]品牌的專有名詞[/b]
I-Drive 這是GT公司在98年所開發設計的獨立驅動系統也就是ISOLATED DRIVENETRAIN 或簡稱I-DRIVE,目的是騎乘時讓鏈條不會有拉伸的動作,可以達到最佳的傳動效果。
Lawwill四連桿 是著名的Mert Lawwill所設計的四連桿搖臂系統。如Schwinn的4 Banger、99年前的Tomac Magnum204、Yeti Lawwill等等車款都可看到應用Lawwill四連桿。
CAAD 爲Cannondale Advanced Aluminum Design的簡稱。是Cannondale管材設計的代表型號,如CAAD5、CAAD4、CAAD3。
ELO 是Cannondale電子鎖定的縮寫,原文爲'Electroic Lockout,應用在Lefty避震前叉上。
HeadShok Fatty Fork 是Cannondale獨立開發的避震前叉,使用在登山車、公路車或Cyclocross車款。
HeadShok Lefty Fork 是Cannondale在99年末推出的單腿式避震前叉。
NRS 是GIANT公司在2000年所推出的避震系統,最主要是能提供完全沒有能量損失,也就是所謂的'No-Power-Loss'。而NRS 爲No Resonance System之意。
AC 爲'All Condition'的縮寫。是GIANT 2001所推出的全能車款,有三種避震行程可選擇,可用於Free Rider 和Dual Slalom騎乘。
S-Works 爲Specialized最頂級車架的代稱。強調高強度及輕量和純美國製造,有DH、DS、XC、ROAD等車款。
Horst link 爲HORST LEITNER所創的連桿系統,在99年末由Specialized獨家買下專利權,應用在FSR系列產品上。
SID 爲ROCKSHOX在98年所推出的氣壓式避震前叉。其超輕量和雙氣壓的設計,一直領先其它品牌,己成爲ROCKSHOX XC 競賽的代表作。
TPC 爲Manito雙活塞油壓避震系統。一個掌管壓縮行程,另一個掌管回彈行程,在2000年則改爲TPC PLUS,也就是有三組活塞,此係統一直是Manitou的避震系統代表作。
SPD 這是Shimano對於開發設計其卡式踏板系統的名稱,原文爲'Shimano Pedaling Dynamics'。SPD現在幾乎己成爲登山車踏的代名詞。
V-Brake 這是Shimano於94年所推出的V型煞車系統與專利,現在己成爲V型煞車的代名詞。
Hollowtech 這是Shimano於99年推出中空的曲柄技術,現在則成爲許多製造廠模彷的對象。
(資料來源:單車DIY登山車完全組裝手冊。BIKE單車運動雜誌。頁12-13。紫棠春文化。2001/9月出版。)


[b]以下則是大蘋果某文章的分類:[/b]
針對登山自行車的種類, 請教專家, 各種車種的用途與相關規格,請補充,謝謝!
1.Downhill-下坡車:由山上往下衝, 計時賽, 或是 Dual salon 兩兩淘汰制
自行車規格:無中變, 車架雙肩前避震8'後避震8',大盤碟煞(203mm),2.5'外胎,車重19.8kg 參考規格Giant 05 DH team http://www.giant-bicycle.com/tw/030.000 ... odel=10689

2.Freeride-自由騎:指定一區域或是多條路線, 以特技跳躍方式的騎法爲主, 有局部上坡或是要牽車越野, 無計時, 以特技動作騎乘技巧與樂趣爲主
自行車規格:有中變 18速, 車架8'避震,前叉行程130-180mm20軸心快拆花鼓, 前DH後一般碟煞,2.8kg前叉, 可調組尼與回彈速度的後避震器, 19.8kg 參考規格 Giant 06 Maestro Faith-1 http://www.giant-bicycle.com/tw/030.000 ... range=257

3.Enduro-林道車:或是Trail車種, 於一個有某些難度的越野路線中, 採計時賽
自行車規格:4-6'避震車架, 死鎖功能前叉

4.Cross country-登山越野車:比賽時以一封閉的路線, 主要是碎石山路或是穿越森林或山丘,採計時賽, 一般騎乘以輕度的爬山越野路線爲主.
自行車規格:27速, 輕量化, 剛性車架, 有碳纖化的趨勢,代表車種:Giant XTC 10kg以內

5.Freestyle:

6.All-Mountain:綜合越野的登山環境用途, 重視跳躍的舒適性與爬坡的效率, 強度與輕量化的綜合車
自行車規格:6'避震車架, 前叉具死鎖功能,高級版使用20軸心花鼓具快拆功能,低價版使用一般快拆,重視輕量化使用氣壓彈性體與行程可調, 單肩座長行程110-160mm, 2.3-2.5kg , 後避震器具死鎖功能,27速,
參考規格 Giant Reign1, 13.9kg

7.Dirt-jump 土坡車:於人工的跳躍跑道中於一高度的起跑點下衝採計時賽
自行車規格:前8'碟煞後6'碟煞, 8速, 中盤加導鏈器, 車架有的沒避震強調後叉腳的強度, 24'輪組2.5寬胎, 前叉行程80-130都有
參考車種:Giant 05 Warp-DJ 16kg

8.Sport 運動休閒車:一般道路之登山車, 重視舒適性與上坡踩踏的協調
自行車規格:24-27速, 剛性車架, 前避震80或100mm, 附死鎖功能,

9.DS 街道車:
自行車規格:剛性車架, 低坐墊

看你大致上是依車身強度排序的,這樣的話我覺得順序應該是:
1.Extreme Freeride
2.Downhill
3.Freeride
4.All Mountain
5.Aggressive XC
6.XC
7.XC race(說這個有點多餘,不過追求頂級輕量化的人還蠻多的,就算他一份吧)

無法列入上述排名的(個人覺得):
DS(BSX, 4X)
DJ
Urban(street)

與登山車無關的:
Trial
BMX
公路車
Sport 運動休閒車(什麼時候這也在討論範圍裏了??)


發展史:
1.最早出現的應該算XC。畢竟隨便一臺XC就比公路車強壯多了

2.後來才又發展出DH

3.之後在DH(只能下坡)與XC(不夠強壯)兩個極端之間,需要更多的選擇
才又衍生出FR,定位可能就類似現在的AM(North Shore不知道算不算這一型)

4.FR發展一分支越走越極端,變成專門征服不可能的地形,也就是現在的Extreme FR
之前有大大所提,跳3層樓的落差,多半是這種類型
因應超大落差,車身剛性與衝程可能要比DH更要求

5.ㄜ......FR還是太重ㄟ,可是騎XC去五指山我怕撐不住...不能有其它選擇嗎?
有,廠商聽到數錢聲...喔不,是你的心聲了
所以現在又多了AM與Aggressive XC
讓你不用提心吊膽的衝林道

6.還會不會增加其它的類型?那就看會不會有更多的騎乘需求(例如折迭車)出現了
終極目標應該是200MM衝程但騎上坡不會bob,10KG以下但騎下坡不會飄,可以折迭隨身攜帶但車身剛性不會影響。哪加廠商有偶願意賣身跟你買

XC
XC-----------------------------------DH
XC-----------------------FR---------DH
XC-----AggXC-----AM-----FR-----DH/ExtremeFR

ps1.不知道外國人是不是比較猛
像nomad廠商/雜誌定義爲AM~FR車架,視配件而定。在臺灣大概都會覺得是FR
reign是AM,means go-anywhere bike
真的會有人「騎」reign上五指山衝林道嗎?


===========================我是分隔線=================================
回來看各騎乘類型的style與車子特色
ps.車是人在騎的,這些分類也不是硬性規定
車子設定自己去各大車商網站搜尋一下,大概就有個譜了。

Extreme FR、Downhill: Demo, Bighit, Glory DH, Stab, V10, VP Free
ps. DS不算DH

FR: Enduro SX, Glory, Stinky, Xplore, Nomad

AM: Enduro SL, Reign, Dawg, I-drive5, Nomad

Aggressive XC: Stumpjumper FSR, Trance, I-drive4, Blur LT

XC: FSRxc, Anthem, the King, I-drive4, Blur XC
XC race: Epic, Anthem Advanced, I-drive team. you know what i mean.

DS, DJ:
有些廠商會細分,不講究的話車架可以共享
車身小:靈活纔好操縱/耍花招
堅固:土坡跳起來也能到2層樓高吧
其它設定還是要看個人
比如說單避震吧,但kona出了cowan怎麼說?brian lopes也是會騎id雙避比DS
你可以裝後變加導煉器,但DJ更多人會選單速
你可以選24吋好操縱,但比DS可能會跑輸人

Urban:
沒人規定怎樣才能騎市區、街道
不過要耍帥的話,當然是會trial/BMX技巧的人才kool
BMX有小車(一般看到的BMX)、大車。小車騎長途太累,所以大家都騎大車了吧
爲了好操縱,大車車架當然會像DJ一樣。其它飛輪、前避震、旋轉器就看各人喜好
trial騎長途太累,所以也會變成像上面講的一樣
搞到最後DS/DJ/street都長一個樣

ps1.當然,沒人規定怎樣才能騎市區、街道,所以你也可以像SuperT用下坡車跳街道落差滴~
ps2.我覺得從騎乘方式可以看出這個人是哪個門派的ㄟ
比如說,如果這個人會點跳,騎乘方式比較靜態,那大概他原本的門派應該是trial吧
ps3.我記得DS原本是兩個人比的(所以才叫DUAL)。印象中也不是先到先贏,是有積分的計算公式,小複雜
兩年前好像國際組織更改比賽規定,所以才變成4個人比(所以又叫4X)
ps4.有關DS, DJ, street還是請ts080, kalaguda等真正高手出來解釋吧

Urban(street), North Shore, Freestyle, slopestyle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