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徒步行

[color=darkred]徒步路線1
  起點:3號線虹橋路地鐵站--淮海中路--武康路--諾曼底公寓(武康大樓)--黃興故居--武康亭--開普敦公寓--湖南別墅--巴金住宅--99號色戒拍攝地--復興西路--伊朗駐上海總領事館--巴西駐滬總領事館--(沿淮海中路)寶慶路--上海第一私人花園---(沿常熟路)桃江路--普希金紀念碑--汾陽路--海上小白宮--(返回)東平路--席家花園--愛廬--衡山路41號--基督教國際禮拜堂--1號線衡山路返回。about 5KM[/color]

[img]http://dl.iteye.com/upload/attachment/362359/38d01cfa-462a-3227-bbca-6ba7bb25d63b.jpg[/img]

[color=red]徒步路線2
  常熟路地鐵站出發,經過烏魯木齊路—>華山路—>鉅鹿路—>襄陽北路—>汾陽路—>東平路—>衡山路[/color]

[color=orange]徒步路線3
  衡山路——餘慶路——武康路——長樂路——淮海中路——黃陂北路——人民大道——福州路——中山路[/color]

[color=brown]徒步路線4
虹口足球場——魯迅公園——大連路——歐陽路——祥德路——山陰路——四川北路——多倫路(長春路—溧陽路)—甜愛路——虹口足球場[/color]

[color=green]徒步路線5
  天潼路地鐵站——北蘇州河路——郵政博物館——上海大廈(百老匯大廈)——外白渡橋——禮查飯店——俄羅斯領事館——外灘源——河濱大樓——四行倉庫[/color]
路線圖:

[img]http://dl.iteye.com/upload/attachment/359710/8f085e93-dc16-3c8f-af27-488099251dee.jpg[/img]

[color=olive]徒步路線6
從徐家彙港匯廣場——餘慶路——武康路——華山路——鉅鹿路——茂名北路——吳江路——石門路——成都路——思南路——重慶南路——建國中路——淮海中路——黃陂路——人民大道——西藏中路——南京路——人民英雄紀念碑[/color]

[color=blue]■私享:武康路[/color]

有上海最優雅馬路的美稱~沒有到過武康路的人,很難體會到上海老馬路的靜謐和幽雅。一條不算狹窄的路,斜斜地延伸着,沒有絲毫張揚的意味。武康路留給人們印象最深的是“電影《色,戒》最後那段”,放走了老易的佳芝裝得沒事人一樣叫了輛黃包車,說“到福開森路去!”張愛玲的小說裏,王佳芝最後是要去“愚園路”的,電影中卻改爲“福開森路”。湖南路上住過趙丹,住過阮玲玉,這些風流人物爲湖南路刻下了別樣風情。

■ 蹲點

●武康大樓:位於淮海路和武康路的交界處,是武康路標誌性建築。武康大樓猶如等待起航的巨輪般,以前曾叫諾曼底公寓。這是一座典型的法國文藝復興建築式樣的大樓,也是上海最早的外廊式公寓建築。上世紀三十年代著名的電影藝術家鄭君裏、趙丹也曾居住在這裏,現在,孫道臨的妻子王文娟依然住在這裏的新樓裏,他們的寓所恰恰便是當年孔二小姐的閨房。

武康大樓

●武康路240號開普敦公寓:就在湖南別墅的對面,湖南路武康路交叉口,是當年的英國公和洋行設立在上海的建築設計事務所。如今的匯豐銀行上海分行、海關大樓、渣打銀行等建築,都是公和洋行建築設計事務所的作品,簡練動感的造型、清秀流暢的線條,爲昔日的上海建築注入了全新的血液。

武康路240號開普敦公寓

●湖南別墅:位於湖南路武康路路口,有一個氣派的大宅門,終年緊閉,永遠別指望着能進去,半個多世紀以來很少有人進出。無論從哪個角度,都無法全窺它的風貌,只知道一幢掩藏在濃密的綠蔭中的西班牙式的花園洋房。解放後陳毅市長曾在此小住一段時間,後這裏作爲市委招待所,接待中央來滬的高級首長。在此居住時間最長的大概要推賀子珍同志,她在這裏度過了從1950年直到“文革”中患病住進華東醫院的這段時間。現在這裏是興國賓館的分部,外牆上燙着的“湖南別墅”四個金色大字。

●武康路107弄2號 (陳立夫、陳果夫在滬住宅):一幢英國鄉村式花園別墅。這幢建於1946年的三層花園洋房,造型十分典雅。目前,這幢住宅內居住着好幾戶人家,算是“四大家族”豪宅裏最平民化的一幢了。


[color=blue]■私享:東平路 [/color]
原名賈爾業愛路,有人說,從她的一頭到另一頭,一個人可以一直用最閒適的心情和步調去走。確實,這是一個安靜的地方,走在其間,內心也平靜下來。沒有公交車,行人也不多。因爲她雅緻、安逸、靜謐的環境,而稱爲“申城第一情侶街”。這短短不過兩百米的東平路本身就已經很有名氣,被戲稱爲“最佳上海風光片”的《大城小事》就是在這裏取景的。

■ 蹲點

●東平路1號(席家花園):清朝康熙年間,蘇州東山有一戶席姓人家,靠經營絲綢而成爲當地最知名的富商。後來,席家後代到上海經商,他們大多從事金融業。其中,席德茂曾任上海匯豐銀行買辦,席德懿官至國民黨中央銀行行長。這座1913年建造的歐式花園別墅就是席德懿的私人住宅。解放後,這棟別墅被收歸國有,成爲上海音樂學院附中的校長辦公室。1998年此房被出租並改建成酒家,根據此棟別墅的來歷取名爲席家花園酒家。

●東平路9號(愛廬):之所以將這所住宅稱做“愛廬”,皆因這是蔣宋聯姻以後在上海第一個穩定的家。而這第一個家並非蔣氏所置,而是宋子文贈予小妹的陪嫁,而蔣氏政治聯姻理想美滿實現後,樂極生趣便給這座洋房取名“愛廬”以討得美齡歡心。

[color=blue]■ 私享3:衡山路 [/color]
很久以前叫貝當路,法國人用他們一戰英雄貝當元帥的名字命名。因爲其雍容優雅、風情萬種,因而衡山路還被冠之以“東方的香榭麗舍大道”。1000多米長的路兩旁,全是樹齡超過半個多世紀的高大的幾乎遮蔽了天空的法國梧桐,在夏天連成一片綠色的甬道,秋天,陽光悄悄地穿過變得色彩斑斕的樹葉,灑下滿地碎金。路旁線條流暢的藝術護欄、行人道上鋪滿的紅色地磚,路旁一百多座羅馬風格的鑄鐵球形街燈和有着移步換景之妙趣的歐洲古典油畫與印象派油畫的長廊,營造出一派濃濃的異國情調。

■ 蹲點

●衡山路41號:這幢公寓從1993年開始建造,歷時整整6年,總投資達1.15億美元,被稱爲“天價公寓”。在建成後較長一段時間,衡山路頗爲神祕,它不掛門牌號,也不顯示大廈名稱,進入大廈只能預約,因而它的傳聞都十分離奇。其實它就是一個“拎個皮箱就能入住的酒店式公寓”,所有選材都是世界各國的頂級品牌,這裏的服務員來自中法英德美丹麥澳大利亞等9個國家和地區,所以入住的客人都能用母語交流,門前這塊“衡山路41號”就是這個酒店的名字,算是把衡山路的品牌用到了極致。

●香樟花園:地址:衡山路2號甲(近桃江路) 衡山路上的香樟花園,是上海很有氣質的咖啡館。那棵高大的香樟樹穿牆而出,樹與建築成了不可分割的整體,營造着獨特的韻致。臨街的一面,擁有明亮通透的開放式玻璃窗。如果走累了,可以在這裏選一個靠窗的座位,點一杯藍山咖啡,把思緒拋到九霄雲外,只管看着窗外發呆,讓路人成爲自己的風景,也讓自己成爲路人的風景。

●衡山路53號 國際禮拜堂:建於1925年,是上海現存規模最大的基督教堂,爲哥特式英國建築風格,內有1400個座位。教堂由禮拜堂和一幢連屋頂在內的三層樓房組成,作L形平面佈局,陡峭的兩坡屋頂採用人字形木屋架,有英國鄉村的風格。每逢星期天的上午都有舉行禮拜,路人能聽到裏面的管風琴聲,若逢聖誕節和復活節這裏都會舉辦隆重的音樂禮拜,有時間不妨來看看~~

[color=blue]■ 私享4:汾陽路[/color]
汾陽路這條小馬路原有個好聽的法國名字“畢勳”(Pichon),因正好在法租界裏,所以便以當年駐華法國領事的名字命名。現在的汾陽路首先讓我們想到的則是上海音樂學院。

■ 蹲點

●普希金紀念碑:汾陽路、東平路與桃江路構成了一個含蓄的三角街心花園,中央樹立一座普希金紀念碑,是中蘇協會爲紀念俄國詩人普希金逝世一百週年於1937年建立的。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曾將銅像掠走,1947年又重新制作,但文革中再次被毀,1987年又再度重建。每年6月6日是這位偉大詩人的誕辰,紀念碑前都會擺滿鮮花。

●寶萊納餐廳:從普希金銅像出發,沿汾陽路東走五六十米,寶萊納餐廳,就是當年的“白公館”。白公館是舊時南京國民政府國防部長白崇禧的府邸,如今名氣不小的臺灣作家白先勇是他的後人,曾在此居住過幾年。如今,這裏中國臺灣南僑集團旗下的上海寶來納餐飲接手,改建爲寶來納餐廳,並投資400萬美元裝修,但內部仍保留着原先的壁畫。

●汾陽路79號“海上小白宮”:這裏原來是法租界公董局的官邸,因其牆面爲白色,故稱爲“海上小白宮”,建於上世紀初,是法國鼎盛時期文藝復興式住宅的典型。這是一棟法式宮廷氣派的洋樓,樓房通體潔白,主體部分爲一圓柱體弧形地突出,二層的半圓券拱落地窗上有浮雕裝飾,細節處也不忘彰顯她的氣派。二層還有着寬闊的露臺,一圈好看的欄杆裝點着,就像維吾爾族姑娘起舞時的百褶裙,向南層層散開。樓前兩側各有一道流水般款款而下的合抱式樓梯,乾淨的就像經海水洗過一般。

[color=blue]■私享:襄陽北路[/color]
當你快到襄陽公園時,往北邊一擡頭便能見到一座與莫斯科紅場旁邊那蔥頭式屋頂教堂十分相似的建築,這便是上海的“東正教教堂”

[color=blue]■私享:長樂路 [/color]

長樂路以烏魯木齊爲界,劃分爲兩個世界。往西是老建築的天地,以民居爲主,其中不乏歷史保護建築。安靜地走走停停,在不期然中獲得一些驚喜。這些還不是全部,穿梭在長樂路大大小小的弄堂中,那纔是精髓所在。夜色漸臨,老洋房庭院前,一老人躺在樹蔭下養神,搖椅旁的收音機,播着咿咿呀呀的崑曲。往東則是有名的時尚一條街。服裝店、飾品店一家挨着一家,吸引大小藝人名人出沒。老外們會把店開在三層老洋房裏,黑白色系,復古牆面,嘎吱作響的木頭樓梯,時尚的衣飾,據說還可以度身定做。如果從東往西走,富民路附近有不少滬上有名的小飯店,像保羅酒家,阿毛餐館。

■蹲點:
[color=blue]
私享:餘慶路[/color]
這是一條溫情脈脈的路,沒有任何公交車的打擾,大多數的時光,路上行

人稀少,安靜的道路兩旁是茂密的法國梧桐,夏日濃廕庇日,寧靜舒展,只聞一片蟬鳴,讓走過的人似有相見恨晚之感慨。。。

■蹲點:

餘慶路80號:這是一幢有來頭的房子,坐落在一千多平米的花園內,除三層平屋頂的現代風格的主樓外另外還有三幢洋房和附屬建築。這樁豪宅是邵式軍擔任蘇、浙、皖稅統局局長後爲自己建造的花園別墅。現在這裏是部隊的招待所。

[color=blue]■私享1:甜愛路[/color]

甜愛路由千愛裏諧音而來,東側圍牆鑲嵌着二十餘副古今中外的情詩,構造了上海最浪漫的一面牆,這條路也被譽爲上海“最浪漫”的道路。老一輩的人有一個傳說,說相愛的人手牽手走過這條路,愛情就會長長久久。相傳這裏曾有一個財主家,財主家裏有一個女兒,芳名田愛,從小就知書達理,聰慧過人,長大後更是才貌雙全,家喻戶曉,而田宅裏有一個放牛的小夥,名叫祥德,聰明能幹。他和田愛從小在一起,有時還陪小姐一起讀書,兩小無猜,日久生情,最終成就了一段愛情佳話,從此,上海就有了甜愛和祥德兩條相依相偎的幽靜小路。與牛郎織女鑄就七夕神話一般,田愛與祥德也有着自己的動人與甜蜜。

■ 蹲點

●愛情郵筒:在甜愛路的路口有一隻愛情郵筒,從這座郵筒投出的每一封信函,都將被蓋上一枚英文愛的郵戳,讓收件人通過這個郵戳感受一份愛心與浪漫,留作永久的紀念和收藏。(p.s.不能直接投遞哦~~需要到附近的郵局老爺爺那裏蓋上愛心!)

●千愛裏:這是在甜愛路和山陰路之間的小弄堂。如果光靠自己能找到千愛裏,要找到這有着甜蜜名字的地方恐怕頗費周折。賣個關子,要是找不到千愛裏,就去找山陰路2弄,也許那裏就有你要找的答案。   

●甜愛咖啡館:位於甜愛路與甜愛支路的交界處,甜愛路上爲數不多能歇歇腳的地方,顯然,這裏儼然就是爲情侶開設的,門口的海報蠻有特色,累了也不妨進去一坐。   

●內山書店舊址:這裏是魯迅先生晚年經常散步的一條小道,當然也有在他散文中提到的內山書店,然而現在的內山書店舊址上是一座現代化的銀行,只能從門口的紀念銅牌上拾取一絲回憶。

[color=blue]■私享2:多倫路[/color]

夕陽灑在多倫路上,一條不足600米的街道,沿街的書販和古董攤吸引路人駐足。一條曾經同時住過魯迅、葉聖陶的街道。里弄深處的老建築流轉着1930年代風情,溼潤的空氣氤氳着懷舊的味道。 與上海的豫園老街、靜安寺、南京路相比,多倫路雖有開發,但沒有他們的奢華輝煌。然而這條外觀看似平凡的觀光景點,它卻是中國近代史上的臥虎藏龍之地,二十世紀初文化界重地,也是許多彪炳史冊的文壇名流曾經工作與居住的地方。其中就包括了魯迅、茅盾、瞿秋白、丁玲等,臺灣作家白先勇也在這裏的白公館裏度過童年。

■蹲點

●老電影咖啡吧(多倫路123號):上海首家主題電影吧,二樓可以看由老式電影機放映的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老電影。一杯咖啡,一盞充滿懷舊情調的街燈,一隻被歲月封塵的郵筒,就如同這條街上不變的老建築。

●孔公館(多倫路250號):孔祥熙、宋藹齡夫婦在上海就有四處豪宅,多倫路上的“孔公館”乃其中之一。漫步在多倫路上,向250號裏張望,那氣派的外牆,那華麗的拼花瓷磚,讓老建築的伊斯蘭風情撲面而來。據說,孔祥熙喜歡在週末坐夜班火車到上海府邸,常在此設宴招待賓客。



從喧囂的四平路彎進安詳的溧陽路,喧鬧一下子就被濃密高大的梧桐樹蔭趕走了。路旁盡是花園洋房,車子不多,行人寥寥,兩旁矮牆上還有風景畫,恍如衡山路的安靜版。沿着溧陽路一直走,就是多倫路。

■ 蹲點:上海郵政博物館

郵政博物館內最爲引人注目的是“郵票與集郵館”內設立的珍郵館和臨展區。珍郵館內的鎮館之寶當推集郵家馬任全先生1956年捐獻給國家的紅印花小字當壹圓蓋銷八卦郵戳的郵票,此票目前僅發現一枚,爲世界孤品。珍郵館內展出的還有清代大龍郵票、小龍郵票、中國人民革命戰爭時期的部分珍貴郵品和設計圖稿等。
上海郵政博物館位於蘇州河畔四川路橋北堍的上海郵政大樓內,地址是北蘇州路250號。公交25、928、19、21、14、939、66、17、801路可到。

門票免費。
  開放時間:週三、四、六、日9:00-17:00(16:00停止入場)。

■ 蹲點:上海大廈

上海大廈由英國人Fraser設計,1934年爲英商所建,是解放前上海僅次於國際飯店的最高建築,也是當時上海最高檔的飯店之一。1951年5月1日改名爲“上海大廈”,現爲掛牌五星級涉外飯店。在新中國成立之前,百老匯大廈一度成爲“萬國新聞記者俱樂部”長期聚會地點。1949年5月,國共兩軍在外灘打響在上海最後一戰,國民黨7374部隊借百老匯大廈地形優勢,在大廈四周建碉堡,大廈也由此成爲國民黨軍政在上海最後的指揮中心。1956年,上海市政府成立機關事務管理局,上海大廈由此歸機關事務管理局領導,並長期從事外事接待工作,上海大廈18樓的觀光平臺一直到今日都是眺望上海浦江兩岸風景的最佳平臺之一,觀景嘉賓包括美國總統尼克松、朝鮮領導人金日成等諸多要員。

[color=blue]■私享:鉅鹿路[/color]
鉅鹿路是上海少見的一條沒有公交線路的安靜馬路。身處繁華熱鬧的市中心,鉅鹿路顯得有點疏離,默默濾去了塵世的種種喧囂和嘈雜。。。這是一條適合於獨自悠悠漫步的路,不管是陽光明媚的午後,或是濛濛細雨的傍晚,抑或是月色融融的夜間,你都可以慢慢品味,與周圍這些花園洋房無言地對話。


蹲點:愛神花園(巨路鹿675號):
這裏是許多醉心文學的人心目中的聖殿,夢中的伊甸園。這裏是上海作家協會的所在地,上海的一流的文學刊物《收穫》《上海文學》《萌芽》以及《海上文壇》《上海文化》的編輯部也都設在這裏面的。這裏已成爲上海的一個標誌性文化設施和文學活動中心,大都市的文學客廳。這幢鉅鹿路上最著名的花園洋房,在上海解放以前,曾是一幢私人住宅,被叫作劉家花園,它的主人是舊上海著名愛國實業家劉鴻生的胞弟劉吉生。劉鴻生是解放前舊上海也是舊中國工商界四大天王之一。劉鴻生人稱“煤炭大王”、“火柴大王”、“水泥大王”。劉吉生娶的妻子名叫陳定貞,青梅竹馬,十分恩愛。1926年,在購買了今鉅鹿路675號及其681號共4000餘平方的地皮後,請著名的匈牙利鄔達克設計了這幢花園洋房,耗資20萬銀元,被公認爲當時上海最美麗的花園住宅之一。這是劉吉生送給他愛妻40歲生日禮物----愛神花園。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