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真百科:傳真通訊技術的發展歷史

     傳真機的發展可概括爲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基礎階段(1843—1972年)

     1843年亞歷山大·貝恩(Alexander Bain)發明了一種原始的電化學紀錄方式的傳真機;

     1848年弗·貝克卡爾(Frederick Bakewell)進一步發展了貝恩的傳真技術,發明了滾桶掃描技術;

     1862 年意大利物理學家高瓦泥·凱斯利(Giovanni Caselli)製造出早期傳真電報機;

     1865年來自伊朗的阿巴卡捷根據貝恩和貝克卡爾提出的傳真機原理和結構,第一臺工作傳真機器和傳輸服務器面世;

     1903年亞瑟·科爾(Arthur Korn)醫生在德國發明瞭圖片傳真術;

     1925年艾多奧德·畢林(Edouard Belin)在法國成功構造出畢林諾圖解,所有的後來傳真傳輸機器都是以該圖解爲基礎;

     1925年美國電報電話公司(AT&T)的貝爾實驗室採用真空管技術和光電管技術研製出了實用型的傳真機;

     1926年美國電報電話公司正式開放了橫貫美國大陸的有線相片傳真業務和與英國橫跨大西洋的無線相片傳真業務;

     1934年美聯社開始使用有線電傳真(wire photos)傳輸相片;

     1964 年美國施樂公司發明了長距離電子影印法;

     1966 年施樂公司發明了Magnafax Telecopier,是第一臺基於電話線的傳真機。

     這一階段的傳真機基本上採用機械式掃描方式,並大部分使用滾筒式掃描。傳真機的電路部分是採用模擬技術,分立元件。在傳輸方面則是採用調幅、調頻等低效率的調製技術,且基本上利用專用的有線電路進行低速傳輸。這時期傳真主要應用於新聞、氣象、廣播等領域。

     第二階段:發展普及階段(1969年—1980年)

     這一時期的傳真技術從模擬發展到了數字,機械式掃描由固體化電子掃描取代,低速傳輸向高速傳輸發展。傳真的應用範圍也擴大至醫療、情報諮詢、金融數據、電子郵政等各行業的業務中。

     第三階段:無紙化階段(1980年至今)

     隨着微型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與使用的普及,傳真機作爲通信設備和微型計算機相結合,利用計算機技術來增加傳真在信息收集、存儲、處理、交換等方面的應用,通過傳真服務器能實現無紙化、自動化傳真文檔管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