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科創

屏幕快照 2015-10-16 下午8.39.50

今天做爲學長參加了基地的科創交流會,學弟學妹們熱情很高,聽了他們的許多想法後,感覺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同學願意參與到科創中來,他們的思維也越來越活躍。這是件好事,意味着這邊的科創氛圍會越來越好,會有越來越多的志同道合之士來到這裏一起發明創造。但也有幾件事引發了我的思考:

  1. 做什麼纔有意義

我演講過程中對這一點有特別特別多的強調。很多的學生現在還是處在大創項目就是做一個循跡小車、攀爬機器人、四足機器人這樣,不是說做這些東西不好、不行,能把這些東西做到極致、能在飛思卡爾智能車那樣的比賽中得到很高的獎項、把這些東西做出新創意、應用新技術也是很好的。但是實際情況呢?每年會有很多同學做這些東西,拿到學校1000-3000的基金之後做出來的東西只不過和某寶上賣幾百塊錢的現成機器人差不多。現在在做的這些東西,可能10年之前的大學生也在做這些,那我們花這麼多時間精力還有金錢做這些意義何在呢?當做練手嘗試當然可以,但是大創,我認爲還是要有自己的創新、要有前景在裏面纔對。

2. 爲什麼而做

可能在大多數高校,做科創如果能做出一點成績,比如在各種比賽中獲得一些或大或小的獎項,是可以在綜合測評中大幅度加分的。而很多同學可能對科創有那麼一點興趣,再加上這一點的鼓動,就找幾個同樣想法的人一起報名參加了。可能幾個月之後,真正做項目的人就所剩無幾,甚至一個也沒有了。根據我這一年的經驗,如果爲了加分,做科創想做出點成績所花費的精力是遠遠超過課內知識學習的,這也導致了很多有想法、有前途的項目小組四分五裂,不得不半途中止。浪費了時間,也沒有產生回報。

3. 抱大腿

有很多很多學弟學妹在演講之後問我說,能不能找學長現有的隊伍,和他們一起做項目,說白了就是抱大腿。雖然初衷是好的,可能是爲了學到一點東西。但是有這麼幾個問題:大腿不一定是大腿。學長不一定水平就一定高,也不一定能夠帶別人飛。抱大腿做的項目是別人的項目,不一定是你真正想做、真正擅長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做自己提出、自己喜歡的同喜才能真正沉下心把它做好。我個人大一的時候參加了一個學長的隊伍,結果呢,在開頭一個月開過幾次會就再沒有了動靜,這個項目就這麼廢棄了。在今年暑假剛開始的時候,有個學長找到我,問我要不要一起做他們那個項目,那個項目已經接近成熟,因爲準備參加暑假的一個比賽急需人手,這個人手可能做的就是一些打醬油的工作。我思考了很久,這個項目已經做了很長時間,已經做好了實物、申請了專利,如果我參加的話就只是做一些最後加工,參加那個比賽基本上一定能夠得獎,算在自己頭上只是辛苦了兩個月就能拿到這麼一個國家級大獎還是很讓人心動的。不過那時候我們已經準備好了參加西門子自動化挑戰賽,想好了要做的東西,不過一切還沒有開始,能不能拿獎一切都是未知數。思考了很久,我還是最終拒絕了那個學長,理由很簡單,我還是想做我自己喜歡、自己從頭打造、真正屬於自己的項目。最後,學長那個項目拿到了那個比賽的雙項第一名,我們這個項目也拿到了兩個一等獎,可以說皆大歡喜。可是,拿着自己從頭打造的獎牌這感覺才酸爽。

最後,說一點感想吧。上週去見指導老師的時候,老師說的一段話讓我感受很深:這個時代對你們來說是最好的時代,很多技術都已經成熟,你們要做的,就是把這些技術應用到現實生活,爲這個世界make a difference。勿忘初心,希望在科創的路上我們能夠保持住最初的激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