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ERP普及化”的真實與謊言

原文:中國“ERP普及化”的真實與謊言

中國的ERP應用現狀是什麼樣子?中國企業對ERP真的認識成熟了麼?ERP本身是一種工具,如果管理本身跟不上,那麼再好的工具都沒有用。而且企業越來越認識到對自己的效益有幫助的工具纔是自己需要的。那麼,這條消息的內容似乎就有些單薄了。
而且,金碟、用友、速達的所謂的ERP不過就是一財務方面的大一點進銷存管理軟件,前兩家好一點,至少財務方面做的不錯,速達的東西簡直就是**,和ERP一點關係也沒有,看看真正的ERP,多少有規模的企業在用的SAP,一樣更強更大。不過速達都能贏得市場,那就表明這個領域還是發育不完全的。
 2005年的ERP市場似乎正在呈現一個新景象——包括用友、金蝶在內的國內管理軟件企業針對中小企業當前業務需求的ERP產品開始大量涌現——這類產品相對價格較低,實施週期短,用友甚至拋出了每套僅2萬元的低價產品。

  自去年11月用友軟件正式發佈價格低廉的ERP企業應用套件之後,王文京向業界提出了“ERP普及化”的口號。這看似平淡無奇的一個戰略佈局給國內的管理軟件領域帶來了不小的震動。什麼樣的產品才稱得上“普及化”的ERP?什麼樣的價格纔是“普及化”的價格?像賣白菜一樣地兜售ERP軟件,能否讓中國軟件業浴火重生?

  掙脫ERP死循環

  “上ERP是死,不上ERP等死。”這句 “名言”一直流傳在國內很多中小型企業。雖然爲數不少的企業上ERP系統都是由於其在產業鏈上下游中的地位而做出的決定,但對於企業本身,在ERP上的投入能否帶來直接投資回報則是問題的關鍵。

  一位溫州製鞋企業的老總告訴本報記者,“兩年前上了幾十萬的ERP後,很多業務流程都要整合,好幾個車間主管都去了沒有上ERP的另一家鞋廠。”當他的企業還在調整系統階段時,他的競爭對手卻已經超過他們了。“上ERP還不如養着熟練工人。”他很認真地說。對他而言,ERP似乎只意味着漫長的實施週期和昂貴的價格,而沒有實際的幫助。

  這些情況,從某個側面反應的正是所謂“大軟件小應用”現象——過於完整和細緻的ERP解決方案對中小型企業不能發揮實際效能,就像“將豐田的管理信息系統全盤複製給一汽,一汽未必使用得了”。

  而這樣的情況在前幾年的ERP市場並不少見。相比國外的廣泛應用,ERP產品的概念在幾年前的國內市場有些超前,管理軟件在大衆的心目中顯得過於“高端化和理論化”。但現在,用戶對系統的要求越來越高,對於ERP產品的投資回報要求也更高,對於ERP應用是否直接帶來營業額的提高,是否節省管理和人力成本已經有了更多實際的考慮。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在國內,一些資產幾十個億的製造企業信息化程度並不高,有些企業頂多有三臺電腦處理一些簡單的財務數據。“ERP”還是停留在規劃,但現在,他們則更多地希望瞭解?“用什麼樣的軟件包,解決什麼樣的問題。”

  用戶對信息化的主控意識越來越強的同時自然對管理軟件的需求發生了變化,他們更希望廠商能提供滿足實際需求的產品,省去集成和調整帶來的煩惱。某電子成品加工工廠的老闆在採訪中表示,他們不會選擇100多萬元的國外產品,因爲很多功能“不會用,也用不上。”

  用戶在ERP認知方面的階段性變化促使ERP廠商在商業模式和產品交付方面有所變革。用友軟件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文京認爲,“是否上ERP終究是企業自己的事情,但什麼樣的ERP產品才能爲更多用戶接受卻值得廠商研究。”

  另一方面,由於近年來的行業利潤下降,也促使軟件企業用“普及化”這樣的手段擴大份額,刺激市場需求。自2003年以來,由於市場的激烈競爭和價格戰導致的利潤空間縮水,企業利潤率下降已不僅僅是個別企業的問題。2004年,利潤下滑的現象仍普遍存在。用友和金蝶的2004年財報中顯示,用友主營業務收入72587萬元,主營業務利潤64677萬元,同比分別增長了21%和19%,但利潤率出現了7.3%的負增長。金蝶公司營業額爲44599萬元,相比2003年增長了22%;利潤同樣有所下滑。

  因此,業內專家認爲,讓更多用戶使用ERP產品是“普及化”的真正價值和意義所在。

  決戰中小企業

  根據賽迪顧問的數據,自2000年中國ERP軟件市場開始進入快速成長期以來,ERP軟件在管理軟件整體市場中的比重逐年提升,2002年ERP軟件銷售額首次超過財務管理軟件,成爲中國管理軟件市場最大的細分產品市場。2004年,ERP軟件佔據管理軟件整體市場49.5%的市場份額,比2003年提升了1.9個百分點。2004年中國ERP軟件市場銷售額達23.98億元,同比增長27.3%。

  以ERP爲代表的管理軟件是當前中國軟件產業中的最主要力量,在整個軟件市場所佔的比例最大。問題隨之而來,普及化帶來的低價格是否會影響ERP軟件市場的發展?

  計世諮詢管理軟件資深分析師孔慶軍表示:“ERP普及”和原有的ERP概念的普及不同,是應用層面的普及。“普及化”是企業把原來“盯着高端市場用戶”的戰略從上往下做了調整,重新定位在中小企業市場,針對客戶的簡單需求提供產品,是“從理論迴歸實際”。事實上,用戶需求的提升也將真正影響中國管理軟件水平的提升。

  有關數據顯示,未來五年,國內的ERP軟件將以20.7%的年均複合增長率增長,到2009年,市場規模將達到61.49億元人民幣。幾乎所有的國外企業都加大了在中國市場的佈局。

  目前,國內管理軟件企業主要面臨來自SAP、ORACLE等國外廠商的競爭壓力。但業內專家認爲,目前本土管理軟件廠商並不是沒有機會,SAP和ORACLE等國外企業在國內市場的定位主要還是在中型企業,尤其是行業內的配套應用。國內企業參與競爭的關鍵是繼續形成自己的創新產品和產業模式,服務好中國的企業客戶。目前金蝶、用友等企業已經將戰場轉向數量更多、企業範圍更廣的中小型企業市場——那些營業額在幾個億,信息化程度卻很低的大型“小企業”。通過“ERP普及化”的手段在中小企業未來的成長空間中增加了自己的砝碼,爲未來的高端市場留下一個“伏筆”。

  “普及化”從某種層面順應了用戶需求的發展,而且在客戶對ERP產品更爲熟悉和了解之後,降低了企業的服務成本。無論對於用友、金蝶還是SAP和ORACLE結果都是多贏的。賽迪顧問軟件分析師陸渝表示,“ERP普及化”帶來的市場容量和客戶對ERP的客觀認知會使廠商獲得更多的市場機會。“用戶是第一受益者,其次是企業,在市場細分後,企業一方面拓展了自己的產品線,將高端和低端有機結合;另一方面也拓展了市場,使市場空間更大了。”

  據業內人士分析,目前中國用戶對ERP的需求很旺盛,但需求的爆發期比較樂觀的估計也要在2006年、2007年纔會到來。

  定製化與標準化之爭

  專家認爲,“ERP普及化對整個產業是有推動作用的。”但“ERP普及化”的戰略也對企業自身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今天的ERP市場格局中,資本、商業模式和客戶資源是決定核心競爭力的三個要素。相比國外的管理軟件企業,國內的企業大多是從財務軟件起家的,在客戶資源方面大多沿襲了過去的客戶資源和品牌認知度,但在資本和商業模式層面沒有優勢。過去的ERP產品主要是定製模式和複雜配置模式。定製化代價高昂,不適合普及化推廣。因此很多企業都開始在商業模式的創新和實現ERP軟件的大規模交付上下功夫。

  從去年開始,用友推出了一系列配套措施,比如大規模的用戶需求調研?針對中小企業成立了“通字部”專門負責“財務通”等軟件的銷售。在100多家大專院校建立了ERP實驗室,並計劃在未來1-2年投入巨資興建50餘家用友ERP體驗中心,以解決快速推出新產品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的問題。王文京認爲,“打破傳統的客戶定製或複雜配製模式,走基於標準產品的大規模個性化交付模式纔是未來ERP的制勝關鍵。”

  用友不久前宣佈成立的“ERP普及聯盟”,聯盟對象包括政府部門及信息化研究機構、企業管理諮詢機構、解決方案供應商、獨立軟件開發商、系統的集成商和增值服務商等等。針對國內目前的情況,除產品外,規模化的應用服務支持體系、渠道體系和產業鏈各環節的整體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

  業內專家認爲,按照產業鏈分工協作的原則,根據ERP業務的夥伴結構和特徵,發揮企業和夥伴的聯盟優勢,共同構建適合中國企業應用的解決方案與專業服務,對實現ERP系統大規模個性化交付很有意義。但是否成功還要看“用戶對ERP的認識程度能否快速提升;用戶的認識和看待需求的成熟度。”

  低價格的陷阱

  用友作爲國內軟件廠商中的領導者,以其身份和影響力推出“ERP普及化”的概念似乎十分貼切。但對於“ERP普及化”,速達公司董事局主席岑安濱有自己的看法,“速達是最早開始注意到中小企業市場需求,也是最早滿足這些用戶需求的廠商。用友提出的概念對市場認知有推動作用的,而速達則直接用實際行動來推廣ERP普及化。”

  速達是典型的帶有華南地區“講究實際”印記的企業。由於其拷貝全球最大中小企業管理軟件Quickbooks的商業和產品模式,在6年間積累了近30萬的客戶資源。被《華爾街日報》稱爲“雜物堆裏的鑽石”。由於它不斷掀起的價格戰。被業內看作一個“異數”。

  價格戰一直是“ERP普及化”的潛臺詞。岑安濱在採訪中也曾向記者表示,“拼價格,沒有人是速達的對手。即便是這樣的低價格,速達也仍有降價的空間。”據他透露,目前速達的毛利達到90%以上,而且今年的盈利利潤將全部送股,因爲“資金儲備已經足夠”。

  專家認爲,速達產品的實際功能並不“出色”,但這樣的產品在市場上獲得了反響,從另一個角度也說明“中小企業的需求在過去確實被企業忽略了。”

  目前,用友、金蝶與速達這三家企業的市場有部分重疊,產品同質化競爭激烈。但“普及化”是否就是將價格降低到幾百元?

  業內專家曹開彬認爲,任何產品的普及都需要有價格作爲支撐點。價格對於普及ERP、推動企業應用有積極意義,但價格在“普及化”的過程中“只是一個方面,並不起決定性作用。” 對於大量的中小型企業,普及化的關鍵還是“好用,易用”。他表示,很多企業用戶的心理價位大約在20萬左右。“只要在客戶可以承受的範圍之內,價格並不是越低越好。”關鍵是更多的配套措施,比如產品成熟和零活度,能否很快實施以及服務體系的支撐等等。利用現有的資源、品牌等手段在已經顯現的市場需求下使ERP普及化”水到渠成“應是關鍵所在。

  雖然2005年ERP市場的競爭將“異常慘烈”,但市場分額並不是“圈地”或“低價”等手段可以單純解決的,也不是用友、金蝶、速達或任何一個企業說了算的,而是用戶決定的。對於企業而言,在細分市場中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間,真正關注用戶需求,得到用戶的最終認可纔是最重要的。

用友換標加速國際化
用友國際化開寶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