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基礎句型結構------起源

英語基礎句型結構------起源

在學習雲唯真老師的《英語語法》的課程後,英語語法很多問題得到了回答,一改以前那種之說如何用而不講緣由的教學方式。

查閱了《英語語法的起源和發展概況》後,對英語語法從何而來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原來亞里士多德是西方語言學的第一人,在他的引導性,經過公元前2000多年的發展,形成了拉丁語語法。中世紀,羅馬帝國帶着拉丁語擴張整個歐洲,形成了拉丁語系。隨後人們對其各種修補,得到了現在的英語語法。

中英文的關鍵區別之一:中英文的目的都是一樣的,在於表意,而手法途徑是不同的,中文講究寫意,而英文講究不僅寫意還有注重形式,就好比文件名和文件後綴名一樣,中文不考慮文件後綴名。因爲英文注重文件名和文件格式,所以表意更加清晰,所以一般好的文獻都是英文撰寫的,與此同時,英語屬於拉丁語系,影響了全球的發達區域,如地圖,這就是爲什麼我們需要學習英語,不能只憋在咱們國內這點區域呢,要能走出去。


英語是結構化的語言,句型的雛形是A(a)+B(b)+C(c),A是動作的發起者,B是動作,C是動作承受者,當然,有時C是沒有的。a/b/c是修飾部分,加以擴充,就得到了各種從句,a/b/c修飾的對象不同,從而作用也就不一樣了,就分別變成了:定語、狀語、補語。通俗的來說,英語是:主人來做一些動作。

由此,可以得到兩個基本句型

主+謂+賓

主+系+表

中文也是主謂賓次序,但是隨意性就在於:(1)不要求一句話謂語的單一性,如“我跑到財務辦拿錢了”,因爲中文不會去修改格式,所以表現出來的是三個謂語動詞“跑”,“拿”,如果把這句話改成英語,應該是“我跑到財務辦for 拿ing 錢”,這樣就剩一個謂語動詞了,動詞“拿”就變成了非謂語動詞“拿ing”了;(2)中文語序並不嚴格要求,如“我吃飯了”,“飯我吃了”,“吃飯了我”,都可以表示一個意思,但是英語就沒有這個能力了。

系動詞是什麼?“系”古代文書檔案中是“是”的含義,英語中原型是Be,根據主語、時態不同而加以變化後,變身出來,但是中文是比較懶惰的,“是”出來的時候都是一個形式,“是“。

表語是什麼?表示意思的語言,即信息點,如I am a boy . a boy 是信息點。

中文中有“主系表”結構嗎?很明顯是有的,但是用法不同,中文中會省去系動詞,強調時纔會加上,如“我在教室中”,強調時“我是在教室中”。

表語有三種形式: n 或n短語、adj、介詞短語。

什麼是非謂語動詞?不作謂語的動詞,即幹副業的謂語,有三種途徑去幹副業,to do , v+ing,v+ed。

什麼是介詞?介紹方位的詞,如下圖。


綜上說來,英語真的不復雜,很簡單,之所以一直沒有學好,想必原因在於兩點,一是一直沒有理解,二是自己沒有花心思。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