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XTOR PX-712A 產品技術特點介紹

準專業級的 DVD刻錄機

PLEXTOR PX-712A 產品技術特點介紹

image002.gif

支持12X DVD+R8X DVD-R刻錄的PX-712A附屬了Plextor公司自行開發的可以對已刻錄盤進行品質測定等功能的應用軟件PlexTools Professional,通過強化PoweRec功能、激光頭偏差調節和控制功能、PCAV對應功能,使機器能達到行業內最高水準的刻錄。對於DVD雙層盤片的讀取也能達到世界最高速水平的12倍速。在此基礎上,更達到了DVD刻錄機對CD-R盤片刻錄的世界最高速48倍速,CD-R/RW盤片的擦寫24倍速,不但是對DVD而且連對CD-R/RW 盤片,也同樣實現了極高的性能…… 

世界著名的高端刻錄機生產廠商——PLEXTOR,以其一貫的高品質、高性能的刻錄機產品,博得了全球衆多刻錄權威網站以及刻錄發燒玩家的一致好評。在PLEXTOR研發人員不斷的努力下,世界上第一款12倍速的DVD刻錄機——PX-712A誕生了,這款新的刻錄機將針對DVD盤片的刻錄速度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image003.jpg

說到這裏,大家不禁要問,作爲享有“King Of Quality——世界刻錄機品質之王”的PLEXTOR,這款新的刻錄機到底有哪些與衆不同的特色呢?它和之前的產品又有哪些不同之處呢?下面就和大家作一下簡單的介紹。

我們先來這款PX-712A的特點概述:

Plextor的高級機種

●世界第一款支持12X 刻錄DVD+R的刻錄機

●世界首款對DVD±R採用P-CAV刻錄模式的DVD Dual刻錄機

●可以實現8X刻錄4X DVD+R(原則上需要對應的空白碟片支持)

●可以實現12X刻錄8X DVD+R(原則上需要對應的空白碟片支持)

●可以實現8X刻錄4X DVD-R(原則上需要對應的空白碟片支持)

D9格式(單面雙層)的DVD盤片讀取速度達到世界最高的12X

●讀取普通DVD盤片速度達到世界最高的16X

48倍速高速刻錄CD-R 

24倍速高速擦寫CD-RW 

●最大48倍速讀取CD-ROM

●附屬浦科特公司自行開發的可以對已刻錄盤進行品質測定等功能的應用軟件“PlexTools Professional

●搭載測定C1C2參數(CD)·FETE參數(CD/DVD)·BetaJitter參數(CD/DVD)·PIPO參數(DVD)刻錄品質直觀確認功能Q-CHECK 

此功能可以對已刻錄CD碟片進行C1C2出錯測定,對已刻錄DVD碟片進行PIPO出錯測定,也可以測定空白CD或者DVD碟片的可刻錄速度

●搭載刻錄機靜音調整變更技術SilentMode 

此功能可以對讀取速度·刻錄速度·尋道時間·托盤開閉速度等各要素進行最適狀態設定,可以實現刻錄機的靜音化 

●搭載硬件級CD刻錄加密技術SecuRec

此功能是用戶在刻錄時先輸入密碼以此來保護被刻錄內容,並且使用免費提供的專用讀取軟件可以在其他機器上讀取(僅限CD-R時)

●搭載使用一枚容量爲700MBCD-R碟片最大可刻錄910MB的刻錄密度變更技術GigaRec 

此功能可以對普通CD-R碟片實現其標稱容量的0.61.3倍密度的刻錄 

(原則上需要在本機上讀取此功能刻錄的碟片)

●搭載BURN-Proof緩存欠載保護技術(For CD-R/RW

●搭載Lossless Linking緩存欠載保護技術(For DVD+R/RW

●搭載ZeroLink緩存欠載保護技術(For DVD-R/RW

●搭載第三代VariRec技術 

此技術可以允許用戶在刻錄CD或者DVD時對激光功率強度進行±4段(-4-3-2-10+1+2+3+4)的細微調節,並允許用戶根據CD或者DVD盤片的不同染料選擇針對性的寫入策略,以改善刻錄的音樂CD或者DVD的音質,增加與自己的音樂播放器材的兼容性等特性

●搭載刻錄品質強化技術PoweRec 

此功能允許刻錄機本身通過對刻錄碟片的參數、狀態、刻錄速度以及溫度等等的實時監測,自動調整刻錄激光強度及最佳刻錄速度,以達到最高的刻錄品質

●搭載防止讀取低品質盤片時發生盤片爆裂的SpeedRead技術

此功能可以限制最大讀取速度,以防止讀取低品質盤片時發生盤片爆裂的情況。用戶也可以開啓SpeedRead技術,達到最大的讀取速度

●搭載 8MB 超大容量緩存,把緩存欠載的機率降到最低

●搭載自我故障診斷(Self-Test Diagnostics)技術--簡單找出問題所在

●採用黑色托盤,可以最大程度的減少激光亂反射的現象,有效減少Jitter,進一步提高刻錄品質

●支持硬件級的封包刻錄規格Mt.Rainier 

●支持刻錄99分鐘的CD-R碟片 

●高速尋道時間 150msFor DVD

●支持水平、垂直放置使用

以前對PLEXTOR系列產品有過接觸或者研究的朋友一定已經看出來了, PX-712A集成了Premium機型的所有功能,而且其Q-CHECK功能還加入了對DVD光盤品質檢測的支持!!

下面我把這款機器附帶的一些功能向大家作進一步的介紹:

一、刻錄DVD盤片的速度達到了世界最高的12X20043月)

由於物理條件上的限制,CD刻錄機的速度已經發揮到了52X刻錄CD-R32X刻錄CD-RW的最高“極限”,再要提升速度的話,則會使伺服馬達和激光頭難以承受巨大的“負荷”,而發生大量的寫入錯誤。於是,CD刻錄機的繼承者——DVD刻錄機誕生了。在DVD刻錄機市場的日益激烈競爭下,各大廠商紛紛推出了他們自己的高倍速的DVD刻錄機,以迎合廣大用戶對高速刻錄的追求。但是,以目前的技術水平來看,8X的刻錄速度似乎已經算是很高的速度了,而前些日子PLEXTOR官方宣佈他們已經推出12XDVD刻錄機,將刻錄DVD的最高速度在原有基礎上又做了進一步提升。此款DVD刻錄機的型號爲PX-712A,爲ATAPI界面的接口類型。同時還有一個支持S-ATA接口版本的內置式12X DVD刻錄機,型號爲PX-712SA

image004.jpg

image006.jpg

以下是關於PX-712APX-712SA)的性能參數,推薦盤片,附屬品等相關資料的列表:

image008.jpg

image010.jpg

從上表我們可以看到,PLEXTOR的這款712A除了支持對DVD進行12X的高速刻錄以外,對於CD-R/RW的刻錄、讀取速度也達到了目前DVD刻錄機中的最高速——48X/24X/48X!!對於D9格式的DVD,抓取速度達到了12X;而對於普通DVD盤片的讀取,也達到了終極速度——16X!這樣的速度指標,已經不輸給現在的任何一臺COMBO驅動器了!是不是很爽呢?~~不過單是這些還不能叫爽,因爲,這款712A還能夠在保證刻錄品質不會出現很大下降的前提下,12X刻錄標稱速度爲8X的盤;以8X刻錄標稱速度爲4X的盤!!(原則上需要質量較好的盤片),這樣既能爲用戶節約寶貴的時間,又能節約一筆花在購買高速刻錄光盤上的開銷,真是一舉兩得:)

二、世界上第一款採用P-CAV刻錄模式刻錄DVD盤片的刻錄機

我們都知道,在8X刻錄DVD的時代,刻錄模式都是採取單一的CLV(等線速度刻錄)或者Z-CLV(區域等線速度刻錄),但是採取這樣的寫入模式,也存在一些問題。首先,刻錄速度無法有效提升。由於採用等線速度,在刻錄盤片內圈的過程中,伺服馬達的轉速比外圈高的多,這樣就會產生很劇烈的震動,使光頭和伺服馬達難以“配合工作”,而發生大量的寫入錯誤。“飛盤率”也因而要高的多。所以爲了防止這一情況,針對大於4X的刻錄速度,就採取了Z-CLV刻錄模式。簡單的說,就是在內圈保持較低的等線速度刻錄,在中圈切換到較高的等線速度,而有些刻錄策略設計的較好的刻錄機,則充分考慮到要保證外圈的刻錄品質,在外圈又會切換到低速CLV模式進行刻錄。然而,這樣的“速度切換”,也有其不好的方面:對於伺服馬達的旋轉精度要求較高;光頭在每次切換速度的過程中需要重新對光盤的數據位置進行定位,增加了正常刻錄的時間。

而這款712A採用了新的P-CAV區域等角速度刻錄模式,在保證高刻錄品質的前提下,有效地做到了刻錄速度的提升,不存在CLV或者Z-CLV刻錄模式下的弊端,而且即使在相同刻錄速度下,刻錄時間也要比Z-CLV刻錄模式短。

三、搭載了獨特的刻錄品質強化技術PoweRec

image012.jpg

PLEXTOR系列的刻錄機,之所以被世界譽爲“King Of Quality”(刻錄品質之王),其所集成的PoweRec技術功不可沒。PoweRec的全稱是Plextor Optimized Writing Error Reduction Control,即爲PLEXTOR最優化刻錄錯誤控制技術。此技術的作用是將刻錄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寫入錯誤控制在最低的程度,從而有效地保證了高品位的刻錄品質。

PoweRec是一種集實時監控和實時調整最佳寫策略爲一體的智能化刻錄品質優化技術,它由幾個部分組成。首先他會對一張空白的光盤進行偵測,以確定其最佳的寫入功率開始寫入。在整個刻錄過程中,PoweRec會不斷的進行實時監測,一旦發現可能將有寫入錯誤發生,會事先通知控制芯片,使其放慢刻錄速度,保證優良的刻錄品質。

而且此技術還可以根據刻錄模式的不同,而相應的執行不同的寫入策略。在Z-CLV刻錄模式下,PoweRec在每次切換速度之前,會根據前一區域的刻錄品質,相應的調整在下一個區域內的刻錄速度和激光功率的大小,保證最佳的刻錄質量。而在P-CAV或者CAV刻錄模式下,PoweRec在速度與品質之間提供了一個最佳的解決方案——即光頭會在每提高1X時分析光盤品質,以作出不同的燒錄策略;與此同時每刻錄1min容量後都對盤片做一次最佳功率調整以達到最高品質刻錄的效果。

image013.gif

除此之外,PoweRec還採用了獨特的“雙保險系統”來監視P-CAV/CAV模式的寫入過程:

第一,在整個刻錄過程中PoweRec一旦檢測到刻錄品質低於其規定的標準,就會馬上命令控制芯片切換到CLV模式,以保證刻錄品質。

第二,獨有的溫度實時監測系統,當監測到溫度超出標準範圍時,會動態調整激光頭的發射功率,把刻錄品質保持在最高的水平。

四、搭載了±4段激光頭功率調節技術VariRec

image015.jpg

image016.jpg

此功能允許用戶改變激光頭的雷射功率(從-4+4一共9段),使用4倍速或者8倍速燒錄音樂資料於CD或者DVD光盤 (TAO或是DAO)。使用者可以輕微的調整設定值,此設定值的大小將會改變時基誤差(jitter)的大小;而jitter對於音樂CD或者DVD的音質好壞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關於jitter的概念將在後文闡述)。不僅如此, VariRec還可以根據盤片不同的染料,採取針對性的燒錄策略供用戶自行選擇(如下圖),滿足了音樂發燒友對於刻錄音樂CD或者DVD的最高要求。

image017.jpg

image018.jpg

那麼,這個技術有什麼實際意義呢?

在刻錄機的內部,有一個叫做Firmware的模塊。每一種光盤種類、每一種可能的速度,最佳化雷射功率數值將會從Firmware的數據庫中挑選出來;而這些數值是經過實驗室的測試而得來的最佳結果。

在開始燒錄之時,雷射功率校正(Optical Power Calibration, OPC)將會從數據庫中檢索必須要的信息,並且設定參數。最佳化的寫入策略將會有最小的時基誤差。

當設定了燒錄策略後,必須根據不同光盤與速度而採用不同的雷射功率。PlexWriter有很多種類的最佳化燒錄策略數據庫,最佳的燒錄策略在於如何設定最小的時基誤差。當空白光盤加載到燒錄機,在開始燒錄之時,燒錄機就會讀取寫入策略數據庫,調整寫入策略並進行最佳化功率校正動作;在最佳化功率校正之後,PlexWriter就會開始燒錄。

當撥放音樂CD/DVD光盤時,一些音樂光盤撥放機比較容易撥放稍微偏高或是稍微偏低的雷射功率燒錄的光盤,在一些場合下,使用某一激光功率燒錄的光盤,在一些CD/DVD播放器上會檢測不到,或者由於兼容性的問題,導致音質的劣化。透過VariRec技術,我們就擁有了自由選擇激光頭功率的自由,而且還可以根據盤片的染料選擇針對性的燒錄策略,使燒錄的音樂CD/DVD光盤的特性發生改變 (當VariRec設定在不同的數值時,音質和音域可能會有輕微的改變,或是某種程度的影響,與播放器才的兼容程度也會發生變化)

image019.jpg

爲了讓大家更直觀的理解VariRec技術,我們將在後文透過PLEXTOR獨有的Q-CHECK技術,對VariRec技術對一張音樂CD或者DVD的刻錄產生的影響作進一步的說明。

五、搭載了刻錄密度變更技術GigaRec

image020.gif

此技術允許用戶更改一張CD-R光盤的刻錄密度。通過將線速度變更爲通常線速度的1/0.61/1.4,並且無視軌道擺動週期(Wobble)及其預刻槽絕對時間(ATIP),但是激光頭髮射激光的頻率保持不變。簡單的說,就是更改3T11TPitLand之間的點距。也就是可以從通常刻錄密度的0.6倍~1.4倍之間調節,以此來增加或者減小CD-R碟片單位面積上的記錄密度,或者說記憶容量。

image021.jpg

更改刻錄密度的好處在於:較低的密度可以進一步降低Jitter,提高音質(這一點可以通過音響器材自己慢慢體會),而高密度則可以增加容量,使一張普通的700MB容量的CDR記錄多達980M的數據。一般來講,使用1.2倍密度刻錄的盤片,可以在絕大多數CD-ROMDVD-ROM驅動器中讀取,兼容性非常不錯。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有些朋友可能會認爲PLEXTOR GigaRec技術,其實就是SanyoHD-BURN技術的另一種叫法,使用的還是SanyoHD-BURN芯片。其實是完全誤解了。下面就向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這2種技術的區別。

PLEXTOR GigaRec技術,其實就是保持激光頭髮射功率不變,更改伺服馬達的線速度,使其變爲正常速度的1/0.61/1.4倍,從而達到提高/降低刻錄密度的目的。由於其糾錯原理沒有改變,依舊採用針對CD盤片的CIRC糾錯方式,所以即使容量改變了,也可以被絕大多數普通CD-ROMDVD-ROM讀取。

SanyoHD-BURN則完全不同。HD-BURN只允許有一種刻錄密度——即相當於GigaRec1.4倍的刻錄密度左右。而且關鍵在於,HD-BURN已經從很本上改變了普通CD盤片的糾錯原理,而採用DVD的糾錯方式——RSPC,調製解調也由原本的EFM變爲DVDEFMplus(這些都需要DVD刻錄控制芯片的支持)。這樣雖然能夠進一步增加刻錄容量,但是卻不能被普通的CD-ROM讀取。即使是DVD-ROM也可能要通過刷新Firmware後才能兼容。而且,HD-BURN的刻錄過程是在伺服馬達旋轉速率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增加激光發射功率,可以達到36X CLV刻錄速度和80X讀取速度,但是對盤片要求極高。這也是爲什麼HD-BURN技術只能集成在DVD刻錄機的控制芯片裏的緣故。

使用GigaRec技術,我們可以複製一些大容量的遊戲盤鏡像(比如850M900M)到一張原本容量不夠的CD中,或者製作一張大容量的VCD片子。。。。是不是酷呆了?:)(目前發現712A工程樣品的GigaRec技術最大刻錄密度可以達到1.3X

六、搭載了硬件級光盤加密技術SecuRec

image022.gif

此技術允許用戶爲一張普通的CD光盤加密,以防止重要的機密資料被他人竊取。只有加密者本人或者知道密碼的人,才能查看光盤裏的資料。由於採用了硬件級的控制芯片,對加密光盤做了特殊的物理特性處理,所以一般的“加密光盤破解器”之類的號稱可以查看到光盤中隱藏文件的軟件,對此技術都無能爲力。這一點對於使用PLEXTORSecuRec技術對光盤進行加密的用戶來說,完全不必有密碼被“破解”之類的後顧之憂。此技術非常適用於需要儲存高度機密性質的數據,以防止被他人非法盜取的企事業單位或個人用戶。

image023.jpg

以下是對於使用SecuRec加密技術的光盤進行讀/寫操作的運作流程:

image024.gif

image025.gif

七、搭載了刻錄機靜音調整變更技術Silent Mode

image027.gif

此技術允許用戶通過更改刻錄機的讀取速度、刻錄速度、尋道時間、托盤開閉速度,使刻錄機達到靜音的效果。我們可以通過PLEXTOOLS 軟件對其進行設定,如下圖所示:

image028.jpg

image029.jpg

現在的生產廠商越來越注重刻錄機產品的人性化設計,紛紛推出自己的“靜音技術”。那麼此技術和其他同類產品的靜音技術相比,又有什麼特點呢?

第一,此技術是通過更改Firmware的參數,來達到靜音的目的。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偏好,在速度與聲音之間,任意選擇一個最佳的平衡點。此技術允許用戶隨意設定刻錄機的機械工作速度的參數,以達到靜音的目的。這是同類刻錄機產品的靜音技術所不具備的。

第二,可以選擇關閉此靜音技術,以達到最高的機械工作速度。並且即使在關閉靜音技術的情況下,其噪聲依然是很小的。

、搭載了刻錄品質直觀確認功能Q-CHECK

image031.jpg

PLEXTORQ-CHECK是一種可以測試一張光盤品質好壞的技術。此技術和一般的測試軟件相比,其結果更準確、更全面,並且可以測試很多普通測試軟件無法測試到的參數。此功能可以分爲幾個部分:

1)讀取傳輸速率測試(PLEXTOOLS附加功能)

image032.jpg

此功能允許用戶對一張有數據的盤進行讀取速率測試,用以大致檢測一張光盤上的數據完整性。一般而言,曲線應該是平滑或者是勻速上升的。如果曲線不平滑,說明要讀取光盤裏的數據會有一定的難度。

2)刻錄傳輸速率測試(PLEXTOOLS附加功能)

image033.jpg

此功能允許用戶對一張空白的光盤進行寫入測試。在執行連續的寫入測試的同時,計算傳輸速率。此結果可以大致反應一張空白光盤的總體品質。一般而言,曲線應該是平滑或者是勻速上升的(當刻錄機預測到寫入錯誤將超過標準,會切換到CLV模式),如果曲線不平滑,那麼此空白光盤的品質可能是很糟糕的。

3Q-CHECK C1/C2 Test(光盤的C1/C2/CU出錯測定)

image034.jpg

此功能可以測定一張非空白CD光盤的數據錯誤率,或者說是出錯的嚴重程度。下面解釋一下C1/C2/CU的概念。

一張存有數據等資料的CD光盤,其中多多少少會存在一些錯誤。要完整讀取其中的數據,光驅必須要把這些錯誤糾正。錯誤被糾正以後,數據就不會有任何的問題。CD的糾錯一般分爲2個等級。

第一個錯誤等級稱爲C1錯誤。這是一張CD光盤存在的最普遍的錯誤,但是也比較容易被糾正。當激光頭檢測到C1錯誤以後,光驅會將錯誤的幀傳送到C1 Decoder進行修正。對於標準的CIRC糾錯碼而言,在一般情況下,C1 Decoder可以糾正1幀(28字節)中的1字節(8bit)錯碼。C1錯誤的指標,可以用C1=E11+E21+E31來表示。其中E11表示每秒鐘的單個碼位錯誤在C1 Decoder中發生的次數。E21表示每秒鐘的雙個碼位錯誤在C1 Decoder中發生的次數。E31表示每秒鐘的三個或三個以上碼位錯誤在C1 Decoder中發生的次數。其中E31是不能被C1 Decoder糾正的,這些幀將被送入C2 Decoder中。

第二個錯誤等級稱爲C2錯誤。一張CD光盤如果出現C2錯誤,說明該CD的品質存在一定問題,數據出錯的程度比較嚴重。但是還是可以通過C2 Decoder進行修復,修復後的數據不會有任何問題。對於標準的CIRC糾錯碼而言,C2 Decoder最多可以糾正1幀(28字節)中的4字節(32bit)錯碼(校驗碼不算)。C2錯誤的指標,可以用C2=E12+E22+E32來表示。其中E12表示每秒鐘的單個碼位錯誤在C2 Decoder中發生的次數。E22表示每秒鐘的雙個碼位錯誤在C2 Decoder中發生的次數。E32表示每秒鐘的三個或三個以上碼位錯誤在C2 Decoder中發生的次數。其中E32是不能被C2 Decoder糾正的,這些幀將成爲CUUncorrectable Error),即無法讀取的壞區。

PX-712A的檢測標準:

C1:代表E11+E21+E31出現的總和。

C2:代表E22出現的總和。

CU:代表E32出現的總和。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某些型號的刻錄機,可以通過特定軟件檢測C1C2(將C2CU的表示“結合化”了?),但是由於使用了“強糾錯”技術,其測試結果可能低於標準數值,使測試失去意義。而這款PX-712A不僅可以比較準確的測試出C1C2錯誤的數值,而且還可以測試出E32(也就是CU)的值。這一點對於測試精度來說,無疑又更進了一層。

4Q-CHECK FE/TE Test(光盤的FE/TE參數測定)

image035.jpg

此功能可以對一張空白的可刻錄光盤(CD或者DVD)進行品質檢測。這次712A新加入了對DVD盤片的FE/TE的測試支持。這是一種在光盤被刻錄數據之前,就可以檢測其品質好壞的技術。目前只有PLEXTOR的刻錄機有此技術。此技術可以計算出激光頭讀取一張空白光盤時發生的聚焦錯誤和尋軌錯誤的幅值,並且以曲線圖表的形式表現出來。非常酷吧~~ 下面對FE/TE的概念作一下簡單的解釋。

FE的全稱是Focus Error ,即爲聚焦錯誤。它表示激光停留在空白光盤的記錄層上進行聚焦的能力。其曲線應當相對平滑。其數值應該在030之間。如果FE的曲線變化很大,則說明光頭移動到盤片的外圈時難以保持穩定的聚焦,一般可以看作該空白光盤的品質是很糟糕的。

TE的全稱是Tracking Error ,即爲尋軌錯誤。它表示激光對空白光盤上的螺旋軌道路徑(凹槽)及其所包含的同步信息進行跟蹤的能力。其曲線應當相對平滑,這樣就表示激光頭很容易對該光盤的軌道進行精密的跟蹤。

如果FE/TE的測試曲線數值很高,就極有可能發生寫入錯誤。在這種情況下,應當採取低速刻錄的策略。

這項測試是讓刻錄機以最高的速度進行模擬刻錄,在整個測試過程結束以後,其測試結果可以表明該光盤是否能夠在高速刻錄的情況下保持高刻錄品質。(如果FETE的數值很大,請嘗試清除盤片上的灰塵,或者更換一片新的光盤,並確保盤片的加載方法是正確的。也有可能是環境過於潮溼引起的盤片問題。)

5Q-CHECK Beta/Jitter Test

image036.jpg

此功能可以對一張已刻錄數據的盤片(CD或者DVD)進行BetaJitter參數的測定。這些參數可以從側面反應出一張光盤的刻錄品質。目前只有PLEXTOR有此技術。這可是以前只有用萬元級專業測試設備才能測試的項目哦~ 不僅如此,這次PLEXTOR712A新加入了對於DVD盤片的Beta/Jitter測試!這個技術是在目前在的DVD刻錄機裏獨一無二的。

下面簡單介紹一下關於BetaJitter的概念。

在一張普通的帶有數據的刻錄盤上,有2種信號的表現形式,它們分別是012進制)。光盤上有Pit(坑,無反光部分)和Land(平面,反光部分)。其中的Pit是通過激光頭對染料層發射高功率激光“燒”出來的。爲了避免數據過於冗長密集而導致設計上的難度大大增加,紅皮書中規定,光盤上不能出現連續的“1”信號,所以刻錄時每一個字節必須通過EFM調製(即8-14位調製,DVDEFMplus8-16位調製),調製好的信號格式由激光頭刻錄到光盤上。讀取時,若光頭髮現反射信號跳轉,則爲1,否則爲0。所以一張CD纔會有3T11T 8種長度的Pit或者LandDVD加入了14T這個長度)。每一個PitLand的規定長度與實際長度的差就用Jitter來表示。由於3T長度的Pit或者Land在一張光盤上出現的頻率最高,一般的Jitter測試都是以3T長度的誤差來計算。

所謂Beta,是指激光頭讀取光盤上PitLand時所使用的激光功率的變化幅值。此數值的大小可以從側面反應出一張光盤的刻錄深度。紅皮書中規定了CD光盤的Beta的值應該在±0.08範圍以內,所以Beta值在此範圍內的光盤都是可以被正確讀取的。值得我們注意的是,一張光盤品質的好壞,不能單純的以Beta值的大小來衡量。如果C1/C2或者PI/PO很低,而Beta曲線不平滑,那麼說明雖然激光頭讀取光盤時發射功率發生較大的變化,但是光盤還是比較容易讀取的。如果C1/C2或者PI/PO很高,則不管Beta是高是低,該光盤都是難以被讀取的。

至於Jitter的概念,前面已經提到過,就是指每一個PitLand的規定長度與實際長度的差,單位爲ns(十億分之一秒)。在CD中,一個“T”的長度是213.4ns ,而在DVD中一個“T”的長度是38ns 。紅皮書規定了CDJitter值應當小於35ns。在DVD的場合,由於加入了數據對於PLL 時鐘電路信號的偏差,其Jitter值的標準並不是以ns這個單位來表示,而是以%來表示。一張質量好的DVD光盤,Jitter的範圍應當控制在8%以下。但是理論上Jitter值越小越好。就針對刻錄盤而言,Jitter的大小除了受到PitLand長度偏差的影響之外,還與刻錄深度(Beta)、PitLand之間的跳轉信號清晰度有關係。

請注意,用此功能所測得的Jitter曲線是相對值,它可以讓用戶看到一張光盤上的Jitter值的變化趨勢。表徵一張盤片品質的穩定程度。使用此功能對一張光盤進行測試時,必須結合該光盤的C1/C2或者PI/PO綜合判斷。單純使用此功能對2張不同的盤片進行Jitter測試,來比較其結果數值的大小是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也完全不能說明這2張光盤的刻錄品質(也包括音質在內)誰好誰壞!

另外,關於光盤中的Jitter和音質的詳細關係,可以參考PLEXTOR以前的文章,在此不作詳細介紹。下圖就是使用VariRec功能從-4+49階段調節、每個階段8分鐘使用TAO(track at once)進行追記的碟片的BetaJitter值的測定結果。由下圖可以看到,VariRec通過改變激光功率而改變了Beta值,而使Jitter值也發生了變化。於是在音質方面也會有相應的微妙改變。

image037.gif

6Q-CHECK PI/PO Test

image038.jpg

此功能可以測定一張非空白DVD光盤的數據錯誤率,或者說是出錯的嚴重程度。下面簡單的解釋一下PI/PO的概念。

DVD的品質標準中,我們需要引入ECC BLOCKError Correct Code block)的概念。

image040.jpg

DVD的數據結構中,是以“扇區”爲組成單位的。連續的16個數據扇區,構成了一個192(行)×172(列)的ECC BLOCK。在這個ECC BLOCK的每一列上,增加了16字節的Outer-parity Reed-Solomon code ,也被稱爲PO (Parity Outer,外部奇偶校驗碼)。這樣一來,就增加了16PO編碼。變成了208行。而在ECC BLOCK的每一行後面,再增加10字節的inner-parity Reed-Solomon code ,也被稱爲PIParity Inner,內部奇偶校驗碼)。這樣就得到了一個208(行)×182(列)的完整的ECC BLOCK

第一層糾錯被稱爲PI糾錯,當ECC BLOCK的一行中出現超過5個字節的錯誤時,就變成了PI-uncorrectable errors(即不可修正的PI錯誤)。第二層糾錯被稱爲PO糾錯。當PO錯誤不能被糾正時,就變成了POFParity Outer Fails),也就是壞扇區。通常而言,一張DVD光盤上是絕對不允許有POF出現的。根據PLEXTOR的測試標準,一張質量好的DVD光盤PI值應該在20以下,POF則爲0

根據ECMA的規定,8ECC BLOCKPI-correctable errors之和不得超過280字節,1ECC BLOCKPI-uncorrectable errors之和不得超過4字節。(LITEONK-Probe裏的PO值其實指的就是這裏的PI-uncorrectable errors,以8ECC BLOCK爲一組,計算出和不得超過32,但這是不嚴密的)。估計這也可能就是PLEXTOR沒有測試PO值的原因吧。

、搭載了防止讀取低品質盤片時發生盤片爆裂的SpeedRead技術

image041.jpg

image042.jpg

此技術是把讀取CD或者DVD的默認速度限制在最大速度以下,而防止某些質量不好的盤片在高速讀取時發生爆裂的情況。而且此技術既針對CD的讀取,又針對DVD的讀取。

另外,使用SpeedRead功能有2種辦法。

第一,我們可以使用PLEXTOOLS Professional 來開啓/關閉這項功能。(如圖)

第二,在沒有加載盤片的情況下,按住“托盤退出鍵”3秒鐘,直到綠色指示燈連續閃3下,就說明開啓了SpeedRead技術。

、搭載Self-Test Diagnostics(自我故障診斷)技術

此技術可以在刻錄機發生問題的時候使其進行故障的自我檢測。要開啓Self-Test Diagnostics功能,必須按照下圖來設置跳線。

image044.jpg

如圖將2個跳線帽分別接在CABLE SELECTSLAVE跳線上。當以上連接完成以後,再按住托盤彈出鍵重新啓動機器,指示燈會以黃綠交替的形式閃光,然後托盤就會自動彈出。這時候就可以放入一片空白的DVD±R或者CD-R(前提是必須保證空白光盤本身沒有問題,最好採用PLEXTOR的推薦盤片)。如果沒有故障,盤片就會自動退出。如果有故障存在,那麼指示燈將會閃光。閃一次綠光代表寫入或者讀取錯誤,閃兩次綠光代表初始化錯誤。

有心的讀者可能會注意到,PLEXTOR的刻錄機怎麼多了一個DMA跳線呀?其實這個跳線就是用在一些開啓了DMA通道以後會導致刻錄機不動作的主板上的,一般情況下不用跳那個線。

總結

這款PLEXTORPX-712A,是繼PLEXTOR Premium之後,又一款在DVD刻錄機系列中的“超強機種”。它不但繼承和改進了Premium機種的所有特色技術,還增加了對DVD盤片的支持,其功能可以說在DVD刻錄機中是最強大的。再加上人性化的功能設計,不失爲發燒級刻錄玩家的首選產品,對於普通的刻錄愛好者,也非常有收藏價值。同時也再一次證明了PLEXTOR 的“King Of Quality”——“世界刻錄機品質之王”的稱號並非浪得虛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