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網融合的技術基礎

三網融合: 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互聯網三網融合。

廣播電視和電信用的都是數字信號,如何傳送這些數字信號是三網融合技術的關鍵。三網融合技術由軟件技術和硬件技術兩方面的技術組成。三網融合在軟件技術方面 是基於數字信號的數據包技術、數據包傳送優先級別技術、流量的平衡技術(Qos)等技術 。在硬件技術方面廣域網和用戶接入網(如城域網)等技術 ,有了這些技術基礎纔有三網融合的條件。


軟件技術

三網融合最重要 的條件是數字信號的數據包技術 。電信業務數字化和廣播電視數字化後,在網絡上傳播的是“0”和“1”的信號,這與互聯網的信號是一樣的。而互聯網目前由廣域網和各種用戶接入網(如城域網、 ADSL)組成,在這種網上傳播的就是“0”和“1”的數字信號,這就是三網融合的技術基礎。如果把電信業務數字信號和廣播電視數字信號打包,即在這些數字信號的前面加上特徵碼,地址碼,在這些數字信號的後面加上結束碼,就成爲一個數據包,這個數據包就可以在互聯網上傳播 。對於一些如電話、監控等需要實時傳播的數據包,可以採用延時(爲何稱延時打包,而非實時打包?)打包的方法,即在通話時,對通話內容在一個很短的時間內(如0.03秒)進行採集,然後進行打包傳送,由於時間很短,通話的人就不會感覺到有時間的後延。這好比一個物流公司,接到用戶的郵包後,只要按郵包上的地址送到目的地,就完成了任務,至於郵包內裝的是什麼東西,只要合法,就不是物流公司的事了。從這一點上來說,是互聯網吃了另兩網

數據包傳送優先級別技術 是各種業務得以順利進行的保障。各種業務是有不同的優先級的,如銀行的數據通信,電話通話的數據就必須有較少的時延,這些數據就必須優先在網絡上傳送,而一些如電影數據對時延要求就不那麼高。流量的平衡技術 使得在用戶很多時,網絡能根據不同的用戶的需求分配網絡的流量,從而不會出現有些用戶佔用很多帶寬,而一些用戶則分配不到的現象。

 

硬件技術

硬件技術方面廣域網目前問題不大,在用戶的接入方面則出現了“最後一公里”的技術障礙,表現在採用低成本技術(如ADSL)時帶寬無法提高,採用高帶寬技術(如光纖到戶)時成本則無法降低,這兩方面用戶都無法接受。這就必須在技術上有所進展,目前比較好的方案是光纖到樓,到村,五類線到戶的方法,網絡上採用樹型網絡拓撲結構 成本比較低,但如何解決在網絡上運行的路由和交換機等用電器的用電問題就成了一大技術障礙。如果採用就地接入,斷電時後面就斷網,採用電池作後備則在維護和成本上難以接受。目前在國際上還沒行之有效的技術方案。不過,隨着國內《遠程有、無線寬帶網絡及電源系統》專利申請的出現,“最後一公里”的問題得以解決。該專利從電源和網絡兩方面入手,解決了用戶的接入方面的問題,並使成本得以大幅度降低而帶寬則大幅度提高。

 

原文鏈接:點擊這裏

 

另外一篇文章:

基於IP的VOD視頻點播關鍵技術研究(上)

基於IP的VOD視頻點播關鍵技術研究 (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