斬亂麻

整整一天如同荊棘中穿過。回想起來慘不忍睹,如果每天如此,還能有progress?

晚上聽完EMC關於EMC的課程,回到座位上,繼續修改着料號與Connector,以及經Buyer覈算後更合理的方案,風扇控制換成ENE的DC/AC方案,Cardreader也要換成32pin更加合理,BlueTooth換一個模組可以節省USD1.00……硬件是一場不斷與成本鬥爭的行業,而今成本控制只侷限於更便宜的物料,很少用到更科學合理的電路方案,而後者纔是王道

晚餐時閒聊,測試的老大哥J請H給他簡化一個OVP電路,測試老大布置給他一個專利的任務,他想來想去只有這麼一個點子,用一個IC來取代現在電路中普遍存在的幾個電容電阻三極管……H和君都提出異議:如此說來,只是別人(IC廠商)的想法,按照別人的想法、已經成熟的方案,連接成電路,豈可謂專利耶?可恨我等百般“刁難”,J終於不再辯駁:藕是要讓人看到,我提出過專利……只是沒通過審覈罷鳥!

 

-----------------------------------------之乎者也的分割線--------------------------------------------

 

每天總有些時間該留給思考的:

 

1.做了《Lapetus硬件總體設計方案》

有模板可循,在相應欄填出所選用器件,主要與採購、CE確認物料是否是最合理(便宜&可用)的,對於不同方案,列出各自優缺點。這個很簡單吧。只不過相比以前的項目,採購動作相當大,許多零件物是人非,要麼我們棄用XX廠商的產品,要麼XX廠商狂打價格戰,把自己搞破產了——以上,R&D都需要把原理圖中對應的東西換過來(注意Footprint)

《系統總體方案》的評審相對嚴格:列於其中的物料,都必須在EVT、DVT階段測試,比如DDR3諸多供應商產品,比如硬盤等等

 

這一步驟,主要與Buyer、PM確認器件,書面形式。以免後面糊塗賬。

 

2.學習Uranus S× DSP Datasheet

 

無話可講。只是看看他們講了些什麼,這些IC datasheet 只抓住其中重要部分看即可,注意培養一種讀datasheet的敏銳,知哪些地方該注意,哪些地方可以忽略

 

3.同一信號在不同IC間:IC電平可能不一致,在原理圖不同頁面中……那麼滴,要注意加分壓電阻使兩邊電平一致。這裏,要搞清楚那邊是輸出,哪邊是輸入。今天因爲沒有仔細看好一個powergood信號爲輸出,結果鬧出了笑話

 

4.Capture的使用:許多連接點處,圓圈打得挺漂亮,殊不知沒有連接在一起。layout在佈線時發現問題,及時告予。若他們也忽略了呢?在連接線時,須多拉幾次,確保線路確實連接上了(use: select entire net)

 

5.方式方法:關於一個Footprint(minipcie)向S請教了兩次,隱隱記得3天前問過他一次,但沒有記錄下來。雖說再去問,也是工作態度之謹慎,但如果當時及時記住(記在記錄本上),那麼也不至於再給別人添麻煩。做工作,需要逐漸訓練一步到位的工作方法(細緻、全面)——即使許多事情並不能一步到位

 

乾貨:MiniPCIE分0、1、2 Nut的三種,帶debug觸點的又加三種,共6種

發佈了28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3 · 訪問量 5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