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otLess 與 WithRoot 的 PC

RootLess 與 WithRoot 的PC

I see 所謂的”RootLess”完全是機緣巧合。有一次在操作Windows用戶管理的時候,發現“屬性”一欄裏面居然有禁用一說,就禁用掉了所有的管理員賬戶。重啓之後才發現沒法裝很多軟件,簡直痛不欲生,最後開機F8進到安全模式收場。

還有一次在新裝的Fedora的root下,執行了

~# passwd -l root

徹底廢掉了root賬戶。單用戶模式都進不去,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機緣巧合之下,又誤鎖了root。既然這樣的系統沒有root用戶,不妨就叫RootLess吧。那些老掉牙的管理員裝機,WithRoot的無敵執念。

大概有這麼幾個區別。

深度使用應用軟件,而不是包管理器

使用計算機的主要生產要素來源於應用軟件。

初接觸Linux的時候,經過翻查history命令記錄,發現自己在最初接觸Linux的時候,沒有走出dnf的泥潭。當時是典型的WithRoot循環:

燒錄LiveUSB->
安裝Linux操作系統->
安裝軟件包->
有一個軟件包工作得不好->
調整設置->
越來越多的軟件包工作得不好->
X11也卡->
找隔壁借Windows安裝光盤->
重裝Windows->
燒製LiveUSB

當root用戶被禁用了以後,這個循環一下就被打破了。

開機->對環境可以忍受->使用應用軟件

或者,

開機->對環境極度不滿->好像什麼也幹不了->關機

改變自己,而不是改變環境

當問題發生以後,RootLess的方法論拒絕改變環境。就像WithRoot拒絕改變自己一樣。

WithRoot發現問題以後:

是不是軟件版本的問題->
下載新版軟件->
安裝新版軟件->
發現舊版沒卸載乾淨->
配置不動了->
重裝系統->
安裝一個看起來還不錯的軟件版本

RootLess發現問題之後:

是不是軟件版本的問題->
好像改不了軟件版本->
找個繞過問題的方法->
留下一個標註

RootLess貌似更容易走向一個開環。

以數據,而不是以功能爲中心

在基於文本的世界,一切盡在文本。而文本的本質是數據。

WithRoot : I can .
RootLess : I own .

附件

重新寫博客的環境如下:
這裏寫圖片描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