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讀論文2

作爲一名科研人員,常常要花大量的時間進行閱讀。一些人可能會按從頭讀到尾的順序閱讀論文,這樣會陷入論文閱讀泥潭中,浪費寶貴時間。所以,有策略的進行論文閱讀就顯得非常重要,正所謂磨刀不負砍柴功。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S. Keshav教授的見解。
S. Keshav把他十多年來讀論文的經驗總結成“三階段法則”,凡是論文要有一個由淺入深的閱讀方式。
第一階段
第一階段的時間一般是5-10分鐘,掃一遍文章,具體要看的部分有:
  1. 標題、摘要、簡介
  2. 章節以及子章節的名稱
  3. 總結
  4. 看一下引用,記住哪些論文已經看過了
在第一遍之後,應該已經掌握的:
  1. 論文門類。這是一篇關於已有系統的分析,還是研究原型描述呢?
  2. 論文上下文。相關論文和作者解決問題用的理論基礎
  3. 作者做的假設是否合理
  4. 論文貢獻是什麼
  5. 這篇論文寫作是否條理清晰
大部分情況下,一篇論文只會被別人進行第一階段的閱讀,所以在寫作的時候,尤其要注意第一遍會被閱讀到的部分,有如下幾點建議:
  1. 章節之間是否條理清晰,脈絡明確
  2. 摘要是否簡潔,是否全面的描述論文內容
  3. 論文的主要idea有沒有體現出來
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一般用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這個階段要仔細閱讀文章,不過忽略例如理論證明這樣的細節。具體要注意的部分有:
  1. 注意論文中的圖示。仔細查看這些圖示是否有都正確,座標軸是否正確的標識。數據說明有沒有合理的表示,有沒有統計上的錯誤。(論文評閱者會從這個方面區分優秀和拙劣的論文)
  2. 標記出沒有閱讀過的相關引用
這個階段結束之後,應該掌握的程度如下:
  1. 領會文章內容
  2. 可以總結這篇論文的精髓,並介紹給他人
第二階段結束後,可能會出現因爲術語和縮寫太多等原因而無法理解論文的現象,這可能是因爲背景知識的缺乏。可以考慮進行一些學習之後再來讀相關論文,或者直接忽略這篇文章。
如果對文章的內容只是感興趣,第二階段就可以結束了,但這對於專業需求而言還不夠。
第三階段
第三階段是精讀階段,叫做“論文重構”。對於入門的研究生,這個過程可能需要4-5個小時或者更多,對於有經驗的研究院,這個過程大約是1個小時。
這個過程中要做的事情有:
  1. 做出和作者一樣的假設
  2. 重新實現這個問題,並就自己的重現和作者的實際論文進行比較
在這個過程要注意的有:
  1. 發現論文的創新之處,隱藏的問題和隱含假設
  2. 思考自己如何提出一些特定的idea
  3. 學習別人論證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4. 記錄下可能的未來工作
第三階段應該達到的目標:
  1. 在大腦中重建論文的結構
  2. 辨別論文的長處和短處
  3. 發現文章的隱含假設,缺失的相關工作,實驗或分析方法中的潛在問題
最後我來一點小小的評論:這篇文章作用不僅是從一個普通的閱讀者角度出發,也從一個論文評審的角度出發看待論文的閱讀和評價問題,所以不僅指導我們讀論文,更重要的是通過鑑別什麼樣的論文是好論文,自己寫論文的時候也就會注意很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