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軟件產業發展中的問題與思路(轉載)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軟件產業VS“三條突破線”

政策的推動之下,“軟件熱”正在達到一種前所未有的白熱化狀態,可是政策卻也始終無法迴避冷靜而理智的市場。彈指間已是二十年,儘管軟件依然是IT的靈魂,儘管軟件產業已經成爲知識經濟的最佳代言人,中國軟件業卻始終萎靡不振、徘徊不前。面對這樣的尷尬,我們究竟該作何思考、如何面對?這樣的中國軟件產業究竟該何去何從?

姜廣智:我認爲我國的軟件產業的發展道路主要有三條突破線:

第一,國產軟件開發應用。開發應用國產軟件的價值不僅僅在於能夠掙多少錢,而是有關整個國產軟件產業鏈的形成和發展。現在我國軟件產業沒有完整的國產軟件平臺,上層應用軟件開發商的利潤空間十分狹窄,國產軟件企業面臨着巨大的生存壓力。要發展國產軟件,不能是某個產品的突破,而是需要一整套產品的突破,包括操作系統、數據庫、開發工具等每一個環節。

第二,發展軟件外包。近年來我們在對日軟件外包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可是還遠遠不夠。日本的信息化水平是非常高的,而且日本很少有公司專門做軟件產品開發,所以它對於軟件開發的需求很大,這就給我們做軟件外包提供了很好的機會。其次,我感覺對於美國的軟件外包形勢也非常好,我堅信一兩年內能夠在美國市場上有所突破。不過這一切都是要有充足的、合格的軟件人才做後盾的。

第三,  數字技術的開發應用。互聯網的技術的突破,數字視頻技術的重大突破,這些都爲我們的發展帶來了機遇。我總覺得中國人生活在一個精神生活貧乏的時代,我們的精神產品、特別是原創的數字內容產品不夠豐富,我們看外國的動畫、數字電影、玩外國的遊戲,無疑也潛移默化地接受着國外的精神教育,這對於我國的精神文明建設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我們要運用信息化技術把我們的民族精粹表現出來,替代“舶來品”並將之展現給世界。

“砌牆”而不是“拓荒”

幾乎所有的業界人士都在說軟件人才相對匱乏,幾乎所有計算機相關專業的大學畢業生都在說就業難,這兩個對立的矛盾體就這樣堂而皇之地存在於我們身邊。不可否認這是教育與社會的脫節錯位,這更是一種人力資源的極大浪費。軟件人才究竟該如何培養,纔可以解決這一現實問題呢?

 

姜廣智:中國的軟件人才從總量來說儲備是很豐富的,但是軟件企業普遍認爲要招聘到合格的人才非常難,我覺得這主要是教育體制的問題。國家在計算機教育方面在不斷地探索和改革,其中包括示範性軟件學院、軟件高職等多種形式。體制的改革畢竟是需要時間的,所以短時期內青年人還是要從自身找原因,我認爲現在的軟件青年大多存在以下幾點需要改善的地方:

第一,外語水平普遍不理想,達不到軟件國際化的基本需求。現在我們發展軟件外包,需要大量的具備一定外語水平的軟件人才,才能抓住這個“龍擡頭”的機遇,可是如果我們無法培養出這樣一批軟件人才,那麼就只能是坐失良機。國家針對這一點採取了很多措施,比如開辦示範性軟件學院並採取雙語教學,嚴格要求軟件學院外籍教師必須在半數以上;對所有培養日文軟件人才的大學或者學院給予特殊補貼等。今年軟件學院將迎來第一屆的畢業生,究竟改革的收效如何、軟件教育這樣走到底對不對,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第二,知識結構不完整。軟件公司招聘時常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我們大都會收到幾尺高的簡歷,可仔細一看所有的學生掌握的東西都差不多:基本都是一些比較常見的、流行的編程語言。如果再深入地瞭解一下,基本沒有人能夠掌握紮實的基本理論知識,也很少有人有實際項目的實踐開發經驗。這樣一來既沒有經驗,也不具備再學習前沿技術的潛力,所以就形成了“軟件人才富餘而企業招不到合適的軟件人才”共存的矛盾現象;其次就是軟件青年的知識面狹窄。軟件是一個工具,它最終是要爲社會經濟服務的,所以做軟件的人要具備較爲完整的知識結構,知識結構不完整將很難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

第三,缺乏團隊精神 ,缺乏軟件業特需的規範紀律。做軟件開發需要創新,但更需要有嚴格的規範紀律,這是所有大型軟件項目所必需的。可是年輕人經常給自己留有過大的自由空間,這可能是大學特有的散漫教育養成的。我一向認爲:一個好的軟件工程師,溝通能力遠遠大於他的專業能力。缺乏團隊精神,與我們自己的軟件工程師之間溝通都有問題,那何談去和客戶溝通、去做軟件外包呢?

第四,缺乏踏踏實實的工作態度。這一點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應該向現在的青年人強調的。最近由共青團中央指導、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和中國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共同主辦了“中國青年軟件振興計劃”,我非常認同這項活動的理念:“軟件產業的希望寄託在青年人身上!”我希望通過 “阿拉神燈杯”中國青年實用軟件設計大賽等類似活動推動我國軟件業的發展,激發軟件青年創新創業的激情。軟件業的生命力正是來源於年輕人的激情,來源於年輕人持續學習、持續創新帶來不斷地自我突破,不過這一切的基礎正是踏踏實實地寫好每一行程序。從技術創新的週期來看,現在我們需要的更多的是認真分析我國國家信息化的瓶頸在什麼地方,真正滿足我國信息化的需求點在什麼地方,如何把已有的技術恰到好處地真正應用。今天,產業模式的創新和市場的創新更加重要,已有技術的進一步開發應用更加重要。這就如同砌牆,前人已經在一些適合的位置打好了地基,我們現在應該做的是把牆砌起來,把房子、高樓蓋起來,而不是再去重新拓荒。畢竟對於我們的社會來講,需要的不是地基,而是成型的建築物。

所有的這些我覺得都是年輕人成長當中必經的階段,沒有經驗、知識結構不完整等等都是無可厚非的,但是最終態度決定一切。如果軟件青年沒有要爲軟件產業改變自己、努力地提高自己以適應產業發展的精神的話,那麼他們終將會越來越遠離這個行業;如果軟件人才的水平提高不了、軟件人才還是如此匱乏的話,那麼整個產業的水平自然也就提高不了;如果無法培養一批合格的軟件人才作爲產業的堅實後盾,那麼我們軟件產業的未來只能是空談而已。
轉載自:http://www.blogchina.com/new/display/55230.html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