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M飛控學習之路:1 無人機的分類與發展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無人機也像那堂前燕,從以前爲軍事所專屬,負責偵查和戰鬥,飛入民用領域,在航拍、植保、快遞、救災、巡檢、拍攝等行業大顯身手,無人機+的應用遍地開花,成爲智能時代機器人領域的尖兵。

        無人機,顧名思義,即不載人的飛行器。目前飛行器主要分爲3類:固定翼(fixed wing);直升機(helicopter);多旋翼(multi-rotor)。最近風頭最熱、也最有前景的,當屬多旋翼大家族的主力軍——四旋翼無人機(quadcopter),大大小小的無人機廠商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大的有DJI、零度、億航、極飛等,小的就數不勝數了,最近京東也衆籌了一款PowerEgg無人機,無人機行業的繁榮可見一斑。各飛行器的特點簡介如下:

飛行器分類

固定翼

直升機

多旋翼

穩定性

自穩定

不穩定,完整驅動

不穩定,欠驅動

續航時間

飛行效率

載荷

其他

起飛助跑,降落滑行

可垂直起降,機械結構複雜

可垂直起降,機械結構簡單        


         本系列博客的重點也是四旋翼無人機。四旋翼含4個螺旋槳,即4個電機,4個自由度,而三維空間的位姿有6個自由度,4<6,因而稱欠驅動。受控的自由度可以從遙控器的輸入看出端倪:左邊的搖桿控制上下的高度和機頭的朝向(Yaw),右邊的搖桿控制飛機的前後和左右,共4個自由度。而欠驅動的2個自由度爲飛機的俯仰(Pitch)和橫滾(Roll),和飛機的前後、左右是耦合的,因此也可以說右邊的搖桿控制飛機的俯仰和橫滾。無人機在前後左右運動時機身會產生一定傾斜的原因即在於此。


        上表大致總結了各飛行器的特點,那麼問題來了,多旋翼各項指標落後仍受大衆青睞到底爲哪般?讓我們走近科學,探祕多旋翼。由於多旋翼系統不穩定、欠驅動,需要自動控制器來控制飛行器的姿態,而要取得姿態,就不得不提慣性導航系統(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以下簡稱INS)。INS的主要原理是利用加速度計和陀螺儀,對時間積分獲得速度,進而獲得飛行器的位置和姿態。INS最初用於導彈、火箭等軍事領域,十幾公斤的大鐵疙瘩對於按噸計的巨型鐵疙瘩來說那都不算事兒。但要放到多旋翼頭上,這可是泰山壓頂,愚公有心也無力,多旋翼的研究一度停滯。

        到了上世紀90年代,隨着微機電系統(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以下簡稱MEMS)的發展,幾克重的mm級INS被開發出來,多旋翼的自動控制器又重新擡頭。但是條件還不夠,傳感器的噪聲、多傳感器的數據融合、多旋翼的非線性系統結構、飛行控制算法等問題仍像一座座大山,等待探路者去征服。到了2005年,穩定靠譜的多旋翼自動控制器才正式面世。四旋翼作爲多旋翼無人機中最簡潔的一種,開始受到廣泛關注和研究。由於其結構簡單、控制靈活、成本較低,也逐漸進入了商業領域和大衆視野。

        之後的歷史,諸君都是見證者。2009年,《三傻大鬧寶萊塢》中Geek的小四軸,把新鮮感帶給了大衆。2010年,法國Parrot公司發佈AR.Drone——世界首款流行的四旋翼,上能飛天拍大地,下可懸停擺造型,成爲人們的天空之眼。此時的四旋翼,還是小衆人羣的玩具。直到2013年,DJI的Phantom與GoPro結合,讓四旋翼從一個玩具變身成了航拍精靈。先手優勢一發不可收,至今DJI已成爲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無人機廠商,成爲中國智造的驕傲,也成功幫汪峯求婚,新娘頭條雙豐收!除了DJI,國際的3D Robotics、AscTec,國內的零度、億航也加入戰局,羣雄爭霸,硝煙四起。


        一個Interesting&Exciting的無人機時代正在拉開序幕,讓我們拭目以待。

       PS: 無人機系列的第1篇至此結束,有關無人機的基礎知識,且看下回分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