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麼拯救ERP?

  這本來是管理軟件公司的大儒或者嘎吶(英文不記得怎麼寫了,國際上比較有名的關於ERPERPⅡ分類和論述的公司,包括RTE-實時企業這樣的概念也是它們提出的)這樣的公司提出,或者處理的事情。王甲佳實在是另類,也關心起這個了。

  從實際的情形看,ERP的勢力範圍在能力單元之內部,也就是最大在一個工廠這樣範圍的內部,還是非常有用的。它的定位是企業資源計劃,確實可以做好資源的管理,尤其是它適應了資源管理特性——收斂管理這樣的基本訴求。當然,如果要做得更好,還必須進一步將能力單元進行降解,也就是要減少管理範圍的複雜度。

  爲什麼要對能力單元進行降解呢?早先企業的經營環境是比較穩定的,變化節律不快,一個工廠總是能幾乎按照一臺機器那樣的邏輯來運行,即便是調整也不會急迫到按照小時來進行。但是隨着從消費者那一端所傳來的“牛鞭效應”,放大到作爲供應商的工廠一級,通常是沒有辦法那麼快速地響應了,其實是內部供應鏈開始出現問題,如果減少能力單元的顆粒度,那麼ERP的邏輯與方法還是能適應它的變化節律的。這個道理我想我們都會很明白。

  事實上,尤其在企業的內部已經產生了類似外部供應鏈那樣的業務特性,如果跳出企業的邊界,我們會越來越多地發現企業的業務過程已經摧毀了圍牆,與社會上的供應鏈融合在一起。

  這是一個大勢,不容我們迴避。可惜ERP公司們,總是企圖用一個適應較慢節拍的管理軟件,管理越來越快節拍的公司。在裏面相出了各種各樣的改良措施,甚至誕生出SCM這樣的軟件,最多隻能實現一個在業務上遠程鏈接的功能,在實踐上根本無法改善企業間在業務上的耦合。

  許多人將信息化與ERP等同,確如將開司米衫與開司米等同,將企業文化與文娛活動等同一樣。局部與整體,靜態與演進的邏輯在高智商的系統設計者身上有點蕩然。我們要還原信息化的本來面目,其實就是要知道作爲一個業務載體或者業務本身,信息化的角色是多麼重要,它的使命首先是將時間與空間進行一定程度的統一,繼而對物質進行統一,這些依賴着類似商業世界裏面的貨幣一樣的信息進行交換。IT只是信息交換的統一性要更便利一些而已。

  當時間、空間、物質、信息與能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統一的節拍的時候,企業是戰無不勝的。這本來也就是宇宙的初始狀態,我們作爲信息化工作者,只是設法讓社會經濟的運行更貼近世界的本源規律,設法讓它“返樸歸真”而已。

  誠如是,就ERP的進化而言,是不是要以時間鏈爲鏈,以能力單元爲珠,進行某種形式的結合呢?這樣的結合是網絡狀的嗎?會促進因特網在商業應用上疊代嗎?

  這似乎是一個沒完沒了的題目,只有實踐纔有資格去回答它。近兩年王甲佳在東經公司所開發的信息系統,就是基於這個思路來進行的,已經真切的體驗到了基於“分離與調用”原理下的“能力延遲整合”思路的妙處。因此想到,該給ERP找一個恰當的位置了。

  不要讓ERP去做它力所不及的事情,那不是擡高ERP,而是毀掉ERP。看來,ERP需要被拯救,拯救的方法就是讓它回到自己的勢力範圍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