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企業ERP面臨三大困境

  那麼,現在是“ERP大普及的時代”,還是“剎車的時候”呢?中國信息經濟學會電子商務專委會副主任王汝林認爲,信息化是國內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但在企業實施ERP的過程中要注意:認識不足、項目實施方案存在重大缺失、實施服務鏈斷裂等三大問題,而這正是目前企業ERP“失敗率居高不下”的關鍵所在。

 認識不足束髮展

 其實,企業決定要實施ERP,在上馬前,必須對其要有一定的認識,知道ERP是什麼,怎麼實施,難度在哪,如何配套等等。

 但目前企業並沒有對此做好充分準備,王汝林指出,在認識上,國內企業存在四個方面的不足:一,企業的主體地位認識不足。“當前很多企業往往形成理論主體化或供應商主體化”,“企業只是掏錢者,在實施中出現管理旁落”,導致很多項目成了馬拉松工程;二,對機構重組的艱難程度認識不足。許多企業或許因爲內部整合重組較難,因而在ERP實施中,造成組織架構安排上缺乏準備;三,對一把手的戰略定位認識不足。事實上,一把手的責任和職責就在於,在實施ERP中,着手解決新矛盾,填平新舊關係等;四,對ERP實施中的“戰略對應要求”認識不足。專家認爲,企業ERP實施中,既要求標準化,同時要求柔性調和,但企業往往強調一方,忽視另一方。

 方案缺失埋隱憂

 在所有造成企業ERP失敗率高的原因中,項目實施方案存在重大缺失成爲最爲關鍵的因素。根據IT168對收集到接近1000個企業ERP方案的調查顯示,相當一批方案不具備方案的水平和條件,而“其中相當一批方案的內容竟不符合編寫實施ERP方案的要求、要領和基本常識”,最終不少都出現了“實施拿另一招”的情形。

 調查也同時表明,“好方案太少”,其中爲客戶進行增值性思考和集成性思考的不足10%,能夠量化給客戶帶來商務影響和經濟分析的方案不足5%。專家分析,目前國內企業ERP在方案上缺失主要包括功能性不足、安全性不夠、擴展性不保等,統計顯示,有這些問題的方案約佔四成左右。

 服務鏈亟待完善

 對於企業信息化,服務是維護髮展的重要因素。而目前國內企業ERP過程中不得不面臨服務鏈斷裂的困境。

 專家分析,ERP實施服務鏈應具三個層次,一,環境服務鏈。目前“我國服務環境還不完善”,國外企業實施ERP時候,要進行風險鑑定和風險評估,但中國現在還找不到風險評估系統;二,實施服務鏈。現在國內企業在此方面還缺少第三方的諮詢,缺少客觀聲音;三,運行服務鏈。“很多企業上馬ERP,上馬了失敗,上馬了又下馬,來回折騰”,原因就出在運行服務鏈的斷裂。爲此,專家建議,運行中要進行對應性培訓,真正進行深入的培訓,並進行完整流程的複合性驗證。

 事實上,在企業ERP領域中,對於“成功”的定義,一直存在各種“理解”。專家認爲,成功應具三條:一,符合企業總體發展戰略;二,實現預期業務的功能和管理目標;三,達到預期的收益和成本的平衡。不過,按這三條標準來衡量,國內多數實施ERP的企業存在兩個不明確:應用方沒有明確的目標需求;實施方沒有明確的服務目標,最終導致了失敗。

 而這種趨勢也正在向廣大中小企業擴散和延伸,應引起各方重視。

談起ERP(企業資源計劃),它在國內“流行”已不是一兩年時間了,併成爲企業信息化過程中的“必修課”。

 但談到“上ERP”,國內許多企業則“又愛又怕”,“愛”的是ERP代表着一種先進的工具,能爲企業的發展提供“動力;”而與此同時,企業不得不面臨國內ERP失敗率居高不下的困境。調查顯示,國內企業ERP用戶中實施失敗率高達70%。“許多企業更是爲此陷入資金‘深淵’,無力發展,”專家如是說。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