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網絡領域國際會議/期刊排名

無線網絡算是計算機(CS)和電子工程(EE)的一個交叉學科。相關的會議和期刊通常沒有物理生物等領域那些量化的影響因子排名。但是有一點是公認的:會議影響力遠大於期刊。而會議之間也沒有任何量化比較,只有人們默認的一些不成文的檔次劃分。我讀碩士和博士期間,組裏對於會議和期刊檔次的劃分大致如下(其中加入了一些個人分析和評價)。

第一檔:SIGCOMM, MobiCom

SIGCOMM是ACM老牌會議,其首席地位無可置疑。SIGCOMM論文錄用率在10%左右,收錄的論文偏重系統和協議設計,極少有理論論文。另外,每年收錄的二三十篇論文中僅有1/5左右是無線網絡,但這些論文的平均質量和影響力都很高。

MobiCom 專注於無線網絡,每年收錄30篇左右,錄用率在10%~15%。在2005年以前,MobiCom論文以理論加仿真佔主導,所以一人一電腦就可搞定。但之後隨着WiFi硬件接口的公開和軟件無線電平臺的星期,做實驗變得越來越容易,所以對於實驗驗證的要求越來越高,收錄的論文也越來越偏系統設計測量之類。 2010年MobiCom的一位組委會成員感嘆:MobiCom is becoming highly imbalanced. The systems guys clearly dominate the entire conference. Most of them don't have the patience to read theory papers... If you don't have any running code, it's very hard to get in.  


第二檔:MobiHoc, MobiSys, SIGMETRICS

MobiHoc, MobiSys兩個會議可以說是MobiCom下比肩而立的兩兄弟。MobiHoc偏理論,MobiSys偏系統和應用(特別是手機等移動計算系統)。 SIGMETRICS偏重計算機系統的測量和建模,只有很少一部分是無線網絡論文。 按照ACM的統計,MobiCom, MobiHoc, MobiSys, SIGMETRICS的平均引用率19.6, 15.2, 9.2, 9.1。當然,論文的影響力不能單純用引用率決定。系統論文的引用率相對低,因爲做系統的週期較長。理論論文的延續工作做起來比較容易,所以會被很多後續論文引用。


第三檔:INFOCOM, ICNP

INFOCOM 幾乎是做網絡(特別是理論)的人必投的一個會議。每年提交論文在1200篇以上,錄用率在15%~20%。INFOCOM論文的平均水準還是比較高的,哈佛計算機系的Michael Mitzenmacher教授在博客上將INFOCOM影響力排在第一位(當然,僅就他所做的理論方向)。但是由於收錄論文太多,組織困難,INFOCOM的review質量參差不齊;很多時候論文會被分配給一些不相關的reviewer,相對第一二檔的會議來說,隨機性很大。一般來說,如果一個組的實力達到INFOCOM平均水準,那麼可以說:投的越多,中的越多。至於中多少篇,那是個隨機數。

ICNP相對INFOCOM來說投的人較少,每年收錄論文30篇左右,錄用率在15%~20%;總體偏重協議設計,而且只有1/3左右是無線網絡論文,但論文的平均質量很高。


第四檔:MASS, SECON, ICDCS, IWQoS等

這一檔會議可以說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每個會議中都有一部分頂級論文,質量超過了上一檔;但也有不少水平一般的論文,質量低於下一檔。值得一提的是 ICDCS,錄用率很低,只有15%左右,但整體質量比INFOCOM差不少,因爲相當一部分論文都是被INFOCOM拒了再投ICDCS。 其它幾個會議的錄用率基本都在20%。


第五檔:ICC, GlobeCom等。

這些會議都是IEEE老牌會議,很受EE的做通信的人的敬重。但是其中的無線網絡論文總體質量不高。錄用率在30%~40%。


再說說期刊吧。無線網絡的期刊論文不受重視,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很多論文都是會議論文的擴展版本。很多期刊都有不成文的規定:只要比原有會議論文擴展30%以上,就可以向該期刊做爲新論文投稿。以下是我接觸較多的期刊:


第一檔:JSAC, ToN

JSAC審稿效率較高,大概第一輪3個月,第二輪3個月。據一位同學說JSAC是整個網絡領域“影響因子”最高的期刊,在3.6左右,所以很受亞洲國家的一些高校重視。但總體來說JSAC的論文水準和會議中的INFOCOM平均水準差不多。ToN是ACM/IEEE合辦的期刊,會議論文不經修改可直接投往ToN。ToN審稿期很長,一般需要一兩年。


第二檔:TMC, TPDS
收錄很多系統和協議設計論文,也有不少理論論文。

第三檔:TWC, TVT
偏重理論,EE的人特別是做通信兼網絡的投這兩個期刊較多。


需要說明的幾點:
1. 如果讓做純理論和純系統的人分開排名,以上檔次劃分肯定得重新調整,因爲每個會議和期刊偏重不同。我讀碩士和博士的組裏,都是兼做系統和理論。所以以上算是個綜合排名吧。
2. 還有一些其它會議和期刊,質量也很高,比如NSDI, SenSys, IPSN, ToSN, 因爲接觸較少,很難將他們歸類。
3. 網絡的發展可以說是日新月異,而以上會議和期刊的影響力也隨着它們所偏重的方向的熱門度而逐漸變化。所以,以本文做參考的讀者應謹記其"歷史侷限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