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在香港做支付,爲何要牽手馬雲?

與微信不同,螞蟻金服全球化被其總結爲glocalization模式,不同於“買船出海”和“造船出海”,而是“出海造船”:走出去,然後本土化。

李嘉誠在香港做支付,爲何要牽手馬雲?

鈦媒體作者丨陳紀英

9月26日,螞蟻金服宣佈與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長江和記)達成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共同運營香港版電子錢包——“支付寶HK”,在香港發展線上線下的移動支付服務。

要知道,1999年前後,李系公司香港盈科還爲馬化騰創業注了“第一滴血”,而這次,李嘉誠爲何要捨近求遠牽手馬雲呢?

爲何捨近求遠

根據ChinaTechInsights發佈的報告,中國內地84%的用戶表示,已經習慣“不帶錢、只帶手機出門”。移動支付領先也讓中國有了“世界範本”,連新加坡總理李顯龍都在全國演講中提倡學習中國移動支付技術。

相形之下,香港移動支付市場卻遠遠落後於內地。在香港,錢包還是必需品,有大量商戶依然不支持手機支付,但日益緊密的兩岸往來,大量的旅遊人口流動,香港的移動支付市場潛力巨大,也是未來商機所在,這是引得李嘉誠出手的直接原因。

做實業出身的李嘉誠,並非互聯網的檻外人,他是硅谷名副其實的大金主,投資過facebook、siri、skype,在互金領域,也投過比特幣交易平臺Bitpay、個人徵信網站Traity、理財平臺Osper等,斬獲頗豐。但投資之外,李氏家族並未在互聯網領域成功落地過業務,究其原因有一個,香港本地沒有互聯網巨頭。

第三,香港作爲購物天堂,是中國內地人購物旅行的首選,因此,香港的移動支付場景,可以分爲兩大類:香港本地人和內地人來港。如此一來,選擇一個內地合作伙伴,也就成了李嘉誠切入移動互聯網的優選項。

從絕對用戶量上,微信以9億活躍用戶超過了5億活躍用戶的支付寶;從地緣優勢上,騰訊和李嘉誠的公司總部同處於大粵港地區;再看歷史淵源,李嘉誠兒子李澤楷創辦的香港盈科,還是騰訊的早期投資人。那老謀深算的李嘉誠啥沒選微信,選了支付寶呢?

原因無外乎以下幾點:

第一,就香港而言,微信的本地化相對支付寶並不成功。

根據appannie提供的實時排名,在ios香港社交榜中,微信落在了whatsapp後面,而在ios香港財務app榜單中,支付寶hk超越了payme和八達通,排在第一。可以說,依賴社交粘性的微信,在香港的“羣衆基礎”和“具備錢包屬性”的用戶認知都很薄弱。

去年8月,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同批拿到香港金融管理局發佈儲值支付工具(SVF)牌照,今年5月,支付寶香港版上線,上線時間略晚於八達通手機錢包,並以大波優惠活動、實用功能,迅速反超八達通、“拍住賞”等本土玩家。

所以,李嘉誠在挑選合作伙伴上,選了支付寶並不奇怪。

第二,支付寶“多維縱深化”比微信“流量入口”更有吸引力

李嘉誠的長江和記業務遍及世界各地,核心業務涵蓋港口、零售、基建、能源和電訊,在香港經營超過600多家店鋪,爲消費者提供電訊服務以及銷售食品、電子產品、葡萄酒和健康及美容產品。在金融領域不斷縱深的支付寶,相較於微信,和李嘉誠的家族產業協同性更高。

支付在微信裏,屬於其業務的自然延伸,是對社交主功能的完善,通過支付連接人與商業,支付是起點,但基本上也是終點。騰訊沒有2B的優良基因和成功經驗,微信所做的“連接”工作,僅僅解決了線上的部分流量和小額支付問題。

反觀支付寶,以支付爲起點,經過多年積累,在保險、信貸、理財、信用等業務領域不斷完善,構建起了相對成熟、縱深的金融科技體系,可以給香港本地用戶帶來更多維的服務體驗。對於已經掌握着九成香港人日常的李嘉誠來說,未來業務的縱深潛力遠勝於眼前的流量。

牽手支付寶以及其後的大阿里系,所帶來的想象空間是巨大的。

阿里系對於李嘉誠來說,是一個充滿誘惑力的“樂高積木”。比如,在全球化業務上,支付寶有“花唄”可以對接長江和記的零售、酒店,提供退稅,最優匯率等服務;長江和記的零售還可以與阿里新零售銜接;其港口業務,未來和正在搭建全球化物流網絡的菜鳥網絡,也有深度合作機會。

第三,毫無疑問,支付寶的國際化是領先的。

目前,微信支付接入了12個國家,而支付寶的合作伙伴遍佈31個國家,囊括20多萬商戶,支付寶海外用戶超過3億,這個數字是微信支付海外用戶的三倍。從這個角度看,業務遍佈全球的李嘉誠,也會優選支付寶。

一個應用打天下vsGlocalization

中國移動互聯網的紅利逐漸到頂之後,支付寶和微信都在加速全球化,藉着華人出境遊浪潮,把以支付爲主的業務場景落地海外,是全球佈局的第一步,但是,真正的全球化,是吸引來本地用戶,實現本地化。

微信的全球化,最初是一個app打天下。支付作爲微信的附屬功能之一,高度依賴於微信的全球化。在微信全球化的鼎盛時期,曾一度拿下多國社交榜第一名。但是到了今天,微信的全球化卻出現了大幅撤退,比如在一度被微信作爲全球化樣本的印度市場,微信在其ios社交榜上排名19,而微信在巴西ios社交榜上已經滑落到了37名,這些國家社交榜的頭牌,都被whatsapp佔領。

爲啥節節落後呢?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微信不夠本地化,在全球不同國家,都用wechat一個版本包打天下。

與微信不同,螞蟻金服全球化被其總結爲glocalization模式,不同於“買船出海”和“造船出海”,而是“出海造船”:走出去,然後本土化。

自2015年之後,螞蟻開始加快投資、牽手本地化的合作伙伴。2015年1月和9月先後投資印度版支付寶paytm,目前持股40%。同年投資了韓國首家互聯網銀行k-bank,這一路徑已經複製到新加坡、韓國、泰國、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美國等等。

螞蟻金服給的不止是錢,還會幫助後者提升技術能力。以Paytm爲例,後者最初只有單一的網關支付業務,沒有賬戶體系。螞蟻金服投資後,Paytm開始移植支付寶經驗和技術,拓展更多服務場景和功能,引入餘額寶、芝麻信用類似的服務,開拓線下支付體系,迅速拉開了和競爭對手的優勢差距。如今,paytm已經成爲印度第一,全球第三大電子錢包。

在支付寶和微信在海外投資標的競爭中,技術能力也成爲了競爭砝碼。最典型的例子是,韓國的第一大即時通訊工具kakaotalk2012年引入騰訊成爲其二股東,但kakao2017年,卻轉頭牽手螞蟻金服,成立移動金融子公司kakaopay———就是看中了螞蟻在金融科技領域的專業能力。

通過投資和合作本地公司,間接實現全球化佈局的路徑,已被支付寶初步驗證。

這一模式,微信不會看不懂。比如在印度市場,微信曾投資國本地化的社交應用hike,但hike的ios排名爲第10,並不靠前。這種尷尬並非印度獨有,在全球100多個國家,排名前列的社交app多數來自具有先發優勢的fackbook家族,市值超過5000億美金、月活用戶超過20億的facebook,很難允許騰訊插手。

因此,在去年舉行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馬化騰多少有點失意的表示,各個社交應用的程序和功能基本一致,對於微信而言,除非能夠提供完全不一樣的用戶體驗,否則要進入海外市場非常困難。

兩相對比,可以說,在進軍全球化市場上,支付寶靠深耕專業技術能力及本地市場,走在了前面。

香港本地化特徵明顯,但同時又與國際深度接軌,從這片土地白手起家的李嘉誠最清楚其中的規則。香港商業高度發達,但同時也面臨發展瓶頸,眼光毒辣、野心龐大的李嘉誠也最清楚趨勢與商機所在,這次他放棄馬化騰,選擇與馬雲牽手,正反應了競爭的殘酷所在。

這次合作,也成了一次觀察微信與支付寶海外佈局的絕佳窗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