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稅種,你知道多少?

近年來,按照“簡稅制、寬稅基、低稅率、嚴徵管”的稅收改革原則,我國先後取消了一批稅收,形成了更爲合理的稅收制度。自2000年以來,我國相繼取消了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2000年)、農業稅(2006年)、牧業稅(2006年)、農業特產稅(2006年)、屠宰稅(2006年)、筵席稅(2008年)、城市房地產稅(2009年)等。其中最引人關注的,莫過於在我國擁有2600餘年歷史的“皇糧國稅”——農業稅、牧業稅、農業特產稅(除菸葉外)已於2006年經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決定全面取消。

以課稅對象爲劃分依據,可以將各稅種劃分爲流轉稅類、所得稅類、資源稅類、財產稅類和行爲稅類五大稅類。我國目前在徵的稅收有18種,其具體分類和基本特徵如表1-1所示(注:以下分類僅供參考,土地增值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耕地佔用稅的分類一直具有爭議,這裏按通說將其劃入資源稅類別中)。

按照稅負的實際承擔人是否爲納稅人,現代稅法將五大稅種區分爲直接稅和間接稅。直接稅是與間接稅相對而言的一個概念。簡言之,直接稅就是納稅人繳納的這筆稅費沒辦法轉嫁給別人來承擔,確確實實就是從自己口袋裏拿走的銀子。

間接稅就像一個“小偷”,通常在你購買貨物付款的同時繳納,無聲無息地拿走你口袋裏的銀子,即便你有所察覺,也根本不知道這筆銀子到底是何時花掉了。

在五大類稅種中,所得稅類和財產稅類都屬於直接稅,行爲稅類裏印花稅、車船購置稅也是直接稅;而流轉稅類、資源稅類均屬於間接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和菸葉稅也是間接稅。當然,目前我國越來越多的稅種呈現出間接稅的特徵,因此該區分方式僅供參考。

可以說,個人所得稅是普通民衆體會最深的稅種,而對於家裏置有車、房等的民衆來說,財產稅和行爲稅也能讓他們記憶深刻。房產稅是最典型的財產稅,目前上海和重慶等地已經開始試點對個人住房開徵房產稅了。遺產稅也是財產稅,但我國目前沒有開徵。而有車一族對車船稅更是不會陌生,因爲只要你開車,你就得繳納這筆稅費。總的來說,直接稅總是直接從你口袋裏拿走銀子,每拿出一筆,你都會很清楚地知道。

在間接稅中,流轉稅可算是我國真正的“納稅大戶”,包括近年來較爲人熟知的增值稅、營業稅、關稅、消費稅等,這些都是商品在流轉過程中需要繳納的稅費。表面上看,生產或者銷售企業是納稅人,但是實際上這些稅費最後都計入了商品價格,轉由消費者承擔了。雖然是從企業口袋裏拿走的銀子,但是卻轉嫁給了消費者,這就相當於稅費只是經過企業之手,不是由企業實際承擔,而是間接向消費者徵稅。總之,這一稅種其實和我們的生活是休慼相關的。物價上漲與流轉稅也有着很大的關係,畢竟消費者纔是流轉稅的買單人。

資源稅,作爲間接稅的一種,也是近年來纔開始受到重視,並正在着手改革。資源稅包括針對某些資源開發徵收的稅種,像土地增值稅、資源稅等。以前民衆都不太重視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就拿煤炭來說,開發無節制,生態環境被破壞,部分人牟取了暴利,而環境惡化的後果卻要由全社會民衆來承擔。從公平的角度來說,資源是全社會的,部分人以過於低廉的成本開發牟利易導致不公。重視資源稅是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一個信號,是一個難得的進步。

流轉稅類和資源稅類這兩類間接稅之所以被人們忽視,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民衆稅務知識的缺乏。每次打開電視,看到資源稅改革的新聞,也許大部分人都覺得和自己的生活距離很遠。殊不知,你的忽視和某些商人的唯利是圖正在一步一步地侵犯每個人的實際權利,包括環境權和平等享用資源的權利。多一個人知道環境權的存在,瞭解資源稅與環境權休慼與共的關係,就證明我國的稅收制度往前邁了一小步。納稅人對於稅制的關注和了解,是推動稅收制度趨向於更加合理化的內在力量。

其實,隨着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納稅人意識的增強,那些以前不被重視的稅種也在發生着改變,資源稅就是很明顯的例子。當人們吃穿都成問題的時候,自然沒有能力去關心環境和資源。而隨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開始關注環境了,自然也就開始關心資源稅了。以前,人們體會最深的是個人所得稅佔據6.6%的“稅”天空,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其他90%以上的稅收內容了。因爲只要稍微用心地關注一下政府發佈的數據,人們就會發現個人所得稅在所有稅收中佔的比例只是“浮雲”,流轉稅纔是“神”一般的存在。

除了直接稅和間接稅的劃分外,我們還可按稅收的管理和使用權限,將稅收劃分爲中央稅、地方稅、中央與地方共享稅。關稅、消費稅屬於中央稅,個人所得稅、部分行爲稅屬於地方稅,消費稅和資源稅屬於中央與地方共享稅。我們還可按稅收的形態,將其劃分爲實物稅和貨幣稅。典型的實物稅是農業稅,即以實物充當稅收,目前我國已經取消農業稅,全部稅收均爲貨幣稅。我們還可按稅收的計算依據,將其劃分爲從量稅和從價稅。從量稅以課稅對象的數量來計稅收,如1噸石油徵收×元;而從價稅則是以課稅對象的價格來計稅收,如1噸石油售價1萬元和1.2萬元時,稅率均爲5%,稅收則分別爲500元和600元。

在五大稅種之中,所得稅雖有“切膚之痛”,但只是給人帶來“皮肉之傷”;流轉稅是靜“稅”流深,不知不覺間就將你的錢包掏空,痛在深處卻不自知,納稅人受的是“內傷”;資源稅,是取之於環境資源,也該用之於環境保護的專項費用;而財產行爲稅,重在調節貧富差距,促進社會更加公平、公正。

本文節選自《一本書讀懂中國稅》,作者言譚,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藍獅子財經出版中心策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