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814小記於頤和園附小詩一首(當時由感而發所作)tiger

     彩 舫 漣 波 沉 畫 影

     遊 船 隨 映 醉 丹 青

     如 煙 岸 柳 漫 行 人

     清 音 蟬 樂 淡 光 陰 

 

    昨天(週日)我又和我的愛人又把我們的半天時間用在了頤和園裏,這不知是我們第幾次去了,今年至少有15次了 

    去年夏天我們大都是在八大處裏登山,賞景,遊園,讀書 

    今年,我們各買了一張北京公園的年卡,可以經常的到公園裏去了 

頤和園離我家只有5公里,就成了我們週末必去的地方 

 

    每次去我們都到一些不同的地方走走,每次去都有些地方是第一次路過 

    頤和園冬天有冬天的美麗 春天 夏天、秋天都是美侖美奐 

    這皇家的園林 中國古代建築羣 世界的遺產 豐厚的文化底蘊 給了我太多太多 

這些不但使我增強了做爲中華民族後代的驕傲 也讓皇家的格局 優美文字 畫境般園林設計 久久 久久在我腦海裏迴盪 衝擊 沉澱 

 

    這時有一種隱隱的宿命告訴我 我的精神聖地 一定是和頤和園非常相似的什麼地方,

    讓我以頤和園爲開始 撿拾我所能遇的中國文化精髓 直至探尋我可能阪依精神聖地

     而又當我走過青青的低低的垂下的岸邊柳樹 掩映下的西堤,坐在橋上的小亭了,

     任由清爽的湖風吹拂,讓我的每個神經鑽出我的身體,在夏日中去體會風中,雲中,湖中,柳蔭中的清心,

     而我....就讓我融化在   這畫中

 

     讓我靜靜的坐在我的視野中,看啊 看啊

     看到如畫般的湖水,聽到新鋪設的音樂播放設備放出的古琴的優雅音樂

     看到靜靜的彩舫,悠悠的小船,靜靜的湖水   

     看到行人忘記了炎炎烈日,彷彿若畫中游一般

 

     這些景像強烈地衝擊着我的大腦,於是就形成了這樣一些文字

 

    彩舫漣波沉畫影    遊船隨映醉丹青

    如煙岸柳漫行人    清音蟬樂淡光陰 

又要告訴大家我寫了一首詩了,好像上次說寫一首頤和園的詩要十幾次的沉澱嘛,是啊我也在想這個問題,當我昨天(2005-8-21週日)又走進頤和園時,當我有要寫些東西的時候,我也在問我這個問題,僅僅過了7天我可能對同一個頤和園又有什麼新的認識嗎?我猶豫了。只是靜靜的坐在從南如意門進去後不遠的,去往西堤方向的一個椅子上(注,這樣的空坐椅可不好找喲) 我在沉思中,細細品味是什麼的文字衝動在我腦中就是不能平靜下來。

 

       又是什麼理由讓我對頤和園如此癡迷,半年來每個週末都來一次? 是那些高閣瓊宇嗎? 是那些幽幽曲徑和深深庭院嗎?

只有當爲外地或外國的朋友做嚮導時我才願意再去看看它們。

         

而我們(和我愛人兩人)獨自去頤和園的時候,我們漸漸只願意坐在一處能看到萬壽山和昆明湖的地方,且有着不多的遊客喧譁,和微微的湖風及靜靜的樹陰的地方。

 

!在轉了很多頤和園的細節後(我還不敢說是全部),我還是願意把頤和園的景當做一副看不完也畫不完的藝術品來欣賞。

 

       而在我的思維裏早已經爲它設計好了 許許多多的細節,諸如那些撒滿陽光的小軒窗或是那斑駁的紅欄杆。

 

這幅藝術品只在我的視野裏!

      

       我每週都去爲它增加一些設計!

 

       而萬變流雲,七彩的霞光,小小的遊船和紅紅的龍舟,如鏡一般的湖水,茂密而又美麗的樹木,只有當離它們足夠遠時,這些才能成爲你設計這件藝術品的時 可成爲隨意拈來的小點綴,只有當離它們足夠遠時,你才能使它們更朦朧,更婆娑,

 

       而在這些‘點綴’裏,我最喜歡(心情可能會變的,所謂最可能不變,也可能會變的)的是那些

 

       想過只吟誦樹的詩詞和人們可能不多(當然我知道的詩詞也沒多少),或也不夠純粹,有個千樹萬樹梨花開,或梅,雪,菊等中代個樹字。

 

       然而只要想 無情的流水,萬變的浮雲,哪個能伴着這頤和園走過百年的歷史,哪個能到過乾隆盛世,哪個曾洗禮侵略的戰火,哪個經歷了太平粉飾,哪個又伴着頤和園走出清王朝,走過民國,走到現在。

      

       就是那些樹,百年滄桑的大樹,與這片園子同歷繁華,共經榮辱。根相連,心相印。它們之間太多,太多的事只有樹知道。

 

       而當第一次來的時候 它們就用低垂的柳枝撫着我的肩,要告訴我這一切,要用綠蔭留我坐下聽,可是,我到現在才知道……

 

頤和園。樹

百年浮華過,

幾枝曾送拂。

閒客常相訪,

撫肩如聲訴。

 

盡能固山河,

予心印疆土。

曾敵寒風傲,

湖映靜自憐。

 

垂柳散七彩,

低枝繞錦鱗。

無心引浮雲,

孤意伴湖光。

 

 

 

050821日小詩之前傳及友人之復詩

       就像在電影<少數派的報告>裏,有一些腦海中的碎片其實是對未來模糊的預告。

       我從‘我的未來不是夢’起我就喜歡張雨生的風格。一路聽下來,感覺他是極堅持自己風格的創作人,受到商業化的污染很少的一音樂人。      

       ‘大海’就首歌是我能完整唱下來的2-3首歌中的一個。我的‘大海’記錄着我的一大段時間、承載着感情之重,記錄着無數次的回味。

       而‘我是一顆秋天的樹’是反覆聽,反覆聽,好象是在和作者一直交流,總感覺懂些了,又懂些了

       我們的性格不知有沒有,或有多少樹的性格。

       向上,不計較身世,地域,不畏惡劣環境,而又善待周圍的一切,惠澤路人。

       我寫這首詩是早有一些‘碎片’

       我寫這首詩有張雨生的一些影響

這是一個友人的復詩

              很有幸得到他的回覆

                            感覺比我的功力高出許多

秋風拂柳瑟瑟聲,

我踏秋風緩緩行;

追思乾嘉盛世日,

猶悲羣寇弒生靈。

曲徑迴廊吞靜氣,

高閣亭宇吐威風;

欲得夏園真意韻,

  駐足西堤自品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