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測試面試題及答案(一)

一、判斷題

1.軟件測試的目的是儘可能多的找出軟件的缺陷。(Y

2Beta測試是驗收測試的一種。(Y

3.驗收測試是由最終用戶來實施的。(N

4.項目立項前測試人員不需要提交任何工件。(Y

5單元測試能發現約80%的軟件缺陷。(Y

6.代碼評審是檢查源代碼是否達到模塊設計的要求。(N

7.自底向上集成需要測試員編寫驅動程序。(Y

8.負載測試是驗證要檢驗的系統的能力最高能達到什麼程度。(N

9.測試人員要堅持原則,缺陷未修復完堅決不予通過。(N

10.代碼評審員一般由測試員擔任。(N

11.我們可以人爲的使得軟件不存在配置問題。(N

12.集成測試計劃在需求分析階段末提交。(N

二、選折

1.軟件驗收測試的合格通過準則是:(ABCD

A.軟件需求分析說明書中定義的所有功能已全部實現,性能指標全部達到要求。

B.所有測試項沒有殘餘一級、二級和三級錯誤。

C.立項審批表、需求分析文檔、設計文檔和編碼實現一致。

D.驗收測試工件齊全。

2.軟件測試計劃評審會需要哪些人員參加?(ABCD

A.項目經理

BSQA負責人

C.配置負責人

D.測試組

3.下列關於alpha測試的描述中正確的是:(AD

Aalpha測試需要用戶代表參加

Balpha測試不需要用戶代表參加

Calpha測試是系統測試的一種

Dalpha測試是驗收測試的一種

4.測試設計員的職責有:(BC

A.制定測試計劃

B.設計測試用例

C.設計測試過程、腳本

D.評估測試活動

5.軟件實施活動的進入準則是:(ABC

A.需求工件已經被基線化

B.詳細設計工件已經被基線化

C.構架工件已經被基線化

D.項目階段成果已經被基線化

三、添空

1.軟件驗收測試包括:正式驗收測試,alpha測試,beta測試。

2.系統測試的策略有:功能測試性能測試,可靠性測試,負載測試,易用性測試,強度測試,安全測試,配置測試,安裝測試,卸載測試,文擋測試,故障恢復測試,界面測試,容量測試,兼容性測試,分佈測試,可用性測試,(有的可以合在一起,分開寫只要寫出15就滿分哦)

3.設計系統測試計劃需要參考的項目文擋有:軟件測試計劃,軟件需求工件和迭代計劃

4.對面向過程的系統採用的集成策略有:自頂向下,自底向上兩種。

5.(這題出的有問題哦,詳細的5步驟爲~~)通過畫因果圖來寫測試用例的步驟爲:

1)分析軟件規格說明描述中,哪些是原因(即輸入條件或輸入條件的等價類),哪些是結果(即輸出條件),並給每個原因和結果賦予一個標識符。

2)分析軟件規格說明描述中的語義,找出原因與結果之間,原因與原因之間對應的是什麼關係?根據這些關係,畫出因果圖。

3)由於語法或環境限制,有些原因與原因之間,原因與結果之間的組合情況不可能出現。爲表明這些特殊情況,在因果圖上用一些記號標明約束或限制條件。

4)把因果圖轉換成判定表。

5)把判定表的每一列拿出來作爲依據,設計測試用例。

四、簡答(資料是蒐集整理的,感謝前輩的解題)無

1.區別階段評審的與同行評審

同行評審目的:發現小規模工作產品的錯誤,只要是找錯誤;

階段評審目的:評審模塊階段作品的正確性可行性及完整性

同行評審人數:3-7人人員必須經過同行評審會議的培訓,SQA指導

階段評審人數:5人左右評審人必須是專傢俱有系統評審資格

同行評審內容:內容小一般文檔<  40,代碼< 500

階段評審內容:內容多,主要看重點

同行評審時間:一小部分工作產品完成

階段評審時間:通常是設置在關鍵路徑的時間點上!

2.什麼是軟件測試

爲了發現程序中的錯誤而執行程序的過程

3簡述集成測試的過程

系統集成測試主要包括以下過程:

1.構建的確認過程。

2.補丁的確認過程。

3.系統集成測試測試組提交過程。

4.測試用例設計過程。

5.測試代碼編寫過程。

6. Bug的報告過程。

7.每週/每兩週的構建過程。

8.點對點的測試過程。

9.組內培訓過程。

4怎麼做好文檔測試

仔細閱讀,跟隨每個步驟,檢查每個圖形,嘗試每個示例。P142

檢查文檔的編寫是否滿足文檔編寫的目的

內容是否齊全,正確

內容是否完善

標記是否正確

5白盒測試有幾種方法

總體上分爲靜態方法和動態方法兩大類。

靜態:關鍵功能是檢查軟件的表示和描述是否一致,沒有衝突或者沒有歧義

動態:語句覆蓋、判定覆蓋、條件覆蓋、判定條件覆蓋、條件組合覆蓋、路徑覆蓋。

6系統測試計劃是否需要同行審批,爲什麼

需要,系統測試計劃屬於項目階段性關鍵文檔,因此需要評審。

7Alpha測試與beta的區別

Alpha測試在系統開發接近完成時對應用系統的測試;測試後仍然會有少量的設計變更。這種測試一般由最終用戶或其它人員完成,不能由程序或測試員完成。由一個或多個用戶在開發環境下進行測試。

Beta測試當開發和測試根本完成時所做的測試,最終的錯誤和問題需要在最終發行前找到。這種測試一般由最終用戶或其它人員完成,不能由程序員或測試員完成。由一個或多個用戶在用戶實際環境下進行而是。

8比較負載測試,容量測試和強度測試的區別。性能測試從使用方便的角度來說,可以分爲以下六種:負載測試、壓力測試、容量測試、配置測試、基準測試和併發測試。

負載測試:在一定的工作負荷下,系統的負荷及響應時間。在一定的軟件、硬件及網絡環境下,運行一種或多種業務,在不同虛擬用戶數量下,測試服務器指標是否在用戶的要求範圍內,以此確定系統所能承受的最大用戶數,系統響應時間及資源利用率等。

壓力測試:在一定的軟件、硬件及網絡環境下,模擬大量的虛擬用戶向服務器產生負載,使服務器的資源處於極限狀態下並長時間連續運行,以測試服務器在高負載情況下是否能夠穩定工作。

強度測試:在一定的負荷條件下,在較長時間跨度內的系統連續運行給系統性能所造成的影響。

容量測試:容量測試目的是通過測試預先分析出反映軟件系統應用特徵的某項指標的極限值(如最大併發用戶數、數據庫記錄數等),系統在其極限值狀態下沒有出現任何軟件故障或還能保持主要功能正常運行。容量測試還將確定測試對象在給定時間內能夠持續處理的最大負載或工作量。容量測試的目的是使系統承受超額的數據容量來發現它是否能夠正確處理。容量測試是面向數據的,並且它的目的是顯示系統可以處理目標內確定的數據容量。在一定的軟件、硬件及網絡下,在數據庫中構造不同數量級的數據記錄,在一定虛擬用戶下運行一種或多種業務,以獲取不同數量級別的服務器性能指標,以確定數據庫的最大容量及最佳容量。

配置測試:在一定軟件、硬件及網絡環境下,運行一種或多種業務,在一定數量的虛擬用戶下,獲得不能配置的性能指標。

基準測試:在一定軟件、硬件及網絡環境下,模擬一定數量的虛擬用戶運行一種或多種業務,將測試結果作爲基線數據,在系統調優或系統評測的過程中,通過運行相同業務場景比較測試結果,確定調優的結果是否達到預期效果或者爲系統的選擇提供決策數據。基準測試一般基於配置測試,通過配置測試得到數據,並將這個這個數據作爲基準來比較每次調優後性能是否有所改善。

併發測試:通過模擬多個用戶併發訪問同一個應用、存儲過程、數據記錄或其他併發操作,測試是否存在死鎖、數據錯誤等故障。

9測試結束的標準是什麼?

用例全部測試。
覆蓋率達到標準。
缺陷率達到標準。
其他
指標達到質量標準

10描述軟件測試活動的生命週期?

測試周期分爲計劃、設計、實現、執行、總結。其中:

計劃:對整個測試周期中所有活動進行規劃,估計工作量、風險,安排人力物力資源,安排進度等;從宏觀上規劃整個測試活動。測試包括文檔目的,項目背景介紹,輸入文檔,系統運行環境(網絡拓撲圖、軟硬件配置)、測試內容、資源安排(角色和職責,測試工具)、進度安排、交付件及風險等。
設計:完成測試方案,從技術層面上對測試進行規劃;其目的是爲整個測試階段的執行內容及側羅進行詳細說明。測試方案包括文檔目的,測試策略等。
實現:進行測試用例和測試規程設計;
執行:根據前期完成的計劃、方案、用例、規程等文檔,執行測試用例。

總結:記錄測試結果,進行測試分析,完成測試報告。

11軟件的缺陷等級應如何劃分?

A嚴重錯誤,包括以下各種錯誤: 1由於程序所引起的死機,非法退出 2死循環 3數據庫發生死鎖 4因錯誤操作導致的程序中斷 5功能錯誤 6與數據庫連接錯誤 7數據通訊錯誤

B較嚴重錯誤,包括以下各種錯誤: 1程序錯誤 2程序接口錯誤 3數據庫的表、業務規則、缺省值未加完整性等約束條件

C一般性錯誤,包括以下各種錯誤: 1操作界面錯誤(包括數據窗口內列名定義、含義是否一致) 2打印內容、格式錯誤 3簡單的輸入限制未放在前臺進行控制 4刪除操作未給出提示 5數據庫表中有過多的空字段

D較小錯誤,包括以下各種錯誤: 1界面不規範 2輔助說明描述不清楚 3輸入輸出不規範 4長操作未給用戶提示 5提示窗口文字未採用行業術語 6可輸入區域和只讀區域沒有明顯的區分標誌

E測試建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