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芝“變渠” 商家變陣

3月1日上午十點,河南中天電子總經理李福道正準備趕乘從北京飛往上海的班機,他匆匆忙忙地對打來電話的記者說:“我剛離開北京,現在去上海與夏普籤新合作......”看來,神州數碼旗下的東芝筆記本經銷商開始有新動作了。

            中國火熱的筆記本市場永遠不缺少新聞,東芝與合作九年之久的神州數碼鬧起了“移情別戀”的緋聞,且三對一的分銷模式已成定局。


            東芝“易渠”
            區域經銷商何去何從?

              
            有人說,神碼“失寵”的主要原因,在於其一貫堅持“高進低出”的不合理銷售策略。所謂“高進低出”是指經銷商由上級總代理拿到的商品價格比賣出的價格高,這種代理政策已成爲神碼操控渠道的重要模式之一。
               而實際上,在國內個人消費類產品代理領域,“高進低出”已經是極爲普遍的一種現象,從根本上而言,它也是市場的產物。
              
            “高進低出是渠道推廣產品的一種手段,不能單說其有何利弊,關鍵要看經銷商如何玩轉市場。”談起自己如何從一個筆記本小經銷商做起,一路拼搏直到當地市場第一,鄭州長得聯利電子科技公司總經理孟森意猶未盡,彷彿自己手中有一隻可任意拿捏的氣球。代理IBM全線產品的長得聯利,新春伊始即將跨入IBM區域分銷商最高級別--五星級經銷商的行列,這意味着每季度必須完成500臺的銷售任務。
              
            從四年前的小經銷商到IBM的核心經銷商、區域分銷商、四星級乃至五星級分銷商,一路過關斬將殺出重圍擠入區域第一名,這一切都跟孟森多年來積累了豐富的“炒作”經驗並能嫺熟地“玩轉”筆記本市場有關。他否認了經銷商能被上游廠商隨意操控而處於被動的地位。按照他的經驗總結,只有多家對手一起進行市場炒作,或者說打價格戰,才能推動市場短時間內火起來。
              
            所以,他認定東芝與神碼的“分離”是順應市場規律的必然結果。現在,孟森同時跟IBM的六大分銷商合作,但顯然還不能讓他“玩”得盡興。東芝新渠道架構出臺後,又有商家找到了他。
              
            朱新建是與孟森同類型的筆記本操盤手。去年成都中聯億立排位東芝區域分銷商第一名,公司最高月銷量達400臺,最低也有200臺以上。辭去成都中聯億立公司副總經理的朱新建剛剛創辦了自己的公司,成立不久即在業內反響甚大,因爲該公司主要代理三星、東芝、IBM三大品牌筆記本電腦。
              
            “上量返點,沒有量就沒有利潤。”朱新建說。儘管外面盛傳,東芝筆記本如同經銷商的“雞肋”,但銷量大還是有錢賺的。東芝銷售量第一的經銷商會得到很多籌碼,包括特價申請、返點、市場基金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操作空間。
              
            一個有渠道運作經驗、有各方資源的公司,即使剛剛成立,對筆記本特別是某些品牌筆記本銷量的影響都是至關重要的。朱新建坦率地說:“做東芝這塊,渠道可能掙到合理的錢了,但確實沒有掙到什麼大錢。換句話來說,做任何產品都是這樣,在區域做東芝產品,若經銷商是當地市場的最後一名,他肯定掙不到錢。”
               在市場大氣候比較慘烈的狀況下,靠“高進低出”的成功一搏,將可能獲得很可觀的回報;而不進不出,或者多進少出,則只能慢慢等死。


            打一場迂迴戰

              
            當前處於活躍期的筆記本市場,由於價格變化太快,經銷商多不敢輕易囤貨。河南中天電子的李福道多年來一直在做東芝筆記本,當東芝“易渠”事件發生後,他最初的行動就是與翰林匯取得聯繫,目的很明確,當然是希望從新的上級代理商處拿貨。但又是什麼原因促使李福道輾轉上海去找夏普接洽呢?對此李不願多說,但據此或許可以揣測,李的公司筆記本沒有太多的庫存了。
              
            有媒體報道說,現在市場上東芝筆記本已出現斷貨及銷售低迷的現象。但根據本報各地記者反饋的信息,實際上此時本來就是筆記本的銷售淡季,大多數品牌銷量出現短時間的下降屬正常,至少現在還沒有東芝斷貨的事件發生。
              
            雲南愛迪科技有限公司產品經理陳勇肯定地表示,此次渠道變動,公司的正常運營沒有產生特別大的波動,而且當打破了神碼一家“獨大”的格局之後,集合佳傑、翰林匯、神碼渠道合作伙伴的力量,將促使東芝的市場銷售在短時間之內有所突破。這也是各地經銷商都極爲看好東芝“易渠”的結果。
              
            上海朋揚公司是HP、華碩、富士通等品牌筆記本電腦的代理商,一般採取的是快進快出的行銷原則。朋揚代理的產品線涵蓋高、中、低端品牌,主要是根據上海市場需求的多變性,爲了生存穩妥,從而擴大產品線。其中,由於有上游廠商的政策約束,也有部分品牌銷售採取了高進低出的策略。
              
            上海朋揚總經理周小川認爲,廠商出於銷售指標和某些政策性的規定,不得不縱容商家“高進低出”的行爲,最終指標是完成了,出貨量也增加了,但是廠家的利益受到了損害。在這種基礎上廠商和經銷商之間的關係很脆弱,談不上合作而是一種利害關係,一有風吹草動就可能導致全面崩潰。
              
            而陳勇從sales的角度否定了這種銷售模式。他表示,這種模式使代理商在零售市場的競爭力不強,尤其是公司底層sales,他們不願意賣一種常虧本的產品,這對其業績影響很大,因而產生心理負擔。舉例子來說:同一家零售店內有IBM、HP和東芝筆記本,很多sales推銷IBM會更用心,IBM知名度高,容易讓客戶接受,自己也有錢賺。從公司的整體利益來說,陳勇的感受是,做東芝是有錢賺的,但很少,而且神碼的返點基本上是每個季度返點一次,這使得部分代理商的資金週轉非常困難。


            不做打工仔

               許多經銷商反映做東芝筆記本的壓力越來越大,他們幾乎成了神碼的“打工仔”。
              
            陳勇表示,做東芝筆記本不僅有銷售上的壓力,市場推廣的工作量也特別大。每天盯着神碼網上的筆記本價格,再與公司實際進價的差距進行覈實,每天都得面對一個“價格戰場”,感覺很累。此外,陳勇認爲,獨家總代的優點就是能夠制定一定的市場政策防止代理商之間互相“惡性”殺價,但價格戰最終仍成爲操作市場的重要手段。
               更有經銷商向記者表示,做東芝筆記本的目的不是爲了完成銷量,爭市場第一,而是把利潤作爲銷售東芝筆記本的出發點。
              
            因此,經過這樣的變化,大部分東芝的經銷商都認爲,他們自身的選擇餘地大了,並期待着新的代理商更優惠的政策出臺。很顯然,經銷商希望看到“三分天下”後,一種新的資源配置的結果。

            
            亂中求勝

               據瞭解,多數區域經銷商都代理着多個品牌,而讓他們感到更爲受用的,還是IBM和HP的渠道操作模式。
              
            以孟森爲例,由於IBM對只做IBM品牌的經銷商有諸如返點、賬期、價保等更好的關照,所以他選擇了IBM;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IBM已擁有超過10家以上的總分銷商,代理制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對於熱衷於進行“市場炒作”的孟森來說,這爲他們提供了一個可大施拳腳的平臺。
              
            孟森可以同時跟翰林匯、佳傑、神碼、威達等多家分銷商做生意,可以不受控於某一家總代理的政策限制。對於一般商家難以把握的產品價格,他也八九不離十,能將自己出手的商品賣出一個可以獲得合理利潤的價格。所以,他對IBM的代理模式非常推崇,並對全國總代這種模式相當不以爲然,謂之“英雄無用武之地”。
               孟森儘管對以往一權獨攬的代理模式頗多不滿,但是他還是願意與東芝合作,尤其是東芝三分渠道之後,他有可能與新上游代理一一合作。
               
            朱新建分析,東芝的如意算盤是在穩定渠道的同時,加強對行業的影響,達到其品牌向IBM、HP看齊而銷量緊跟聯想的目的。因此,東芝實行三家總代分銷之後,很可能出現這樣的局面:每家總代在當地都會發展下級代理,最終形成各自的核心經銷商和行業代理商體系。
              
            而三家總代的出現對於下級經銷商來說,肯定會帶來一定時期的混亂。接受記者採訪的成都中振和成都成百也肯定了這個說法,“這是個洗牌的過程,東芝想篩選最有市場戰鬥力的渠道體系,而渠道也希望從代理東芝中獲益,以前的做法不溫不火,變革是必須的。”
              
            由於目前佳傑、翰林匯等代理的是高端M10、M11,這類產品在市場上不佔主流地位。因此他們認爲,神碼還是東芝筆記本的主力分銷商,神碼的渠道體系在近段時間內仍將居於市場主導地位。實際上,這種先“亂”後治的作法在業內並不鮮見,但對於經銷商來說,是好是壞還是取決於自己。相當一部分筆記本經銷商在接受採訪時認爲,無論有多少家總代、多少家經銷商,最終剩下的必定是有着豐富的行業背景、運作經驗和強大實力的競爭者,至少,他們獲得勝利的可能性最大。
              
            資深渠道人士認爲,中國的經銷商幾乎是在上游廠商代理模式的一路變故中走過來的,他們都習慣了“以不變應萬變”或是“身嫁多家”;他們越來越關注渠道模式的變化,但不是那種只關心利潤而將代理商的成長置之不理的變化;同樣,他們也歡迎廠商從現有模式的桎梏中解放出來,但決不是歡迎朝令夕改。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