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分析-----十萬元怎麼打理(z)

希望給大家一些啓迪。

畢先生所流露出來的對如何進行儲蓄及投資的困惑可能是大多數人都會感興趣的話題:“我有10萬元存款,應該怎麼打理才最值?”

  很多人——包括畢先生在內——提出這個問題所期待得到的答案極有可能就是將這筆錢投資在哪一種金融工具上會“最賺錢”、投資收益率最高。當然,這種“以財生財”的願望絕對是無可 厚非的,可是這種想法卻往往會忽視儲蓄及投資中幾個最重要的因素:

   第一,投資總是伴隨着風險,收益越高,風險就越大,所以想“賺錢”就必須要有承擔風險的決心和能力,而“最賺錢”的標準是因人而異的。簡單來講,如果一 個人極其厭惡風險,那麼對他(她)而言,只要年收益率略微高出通貨膨脹率,就已經算是“最值”了;而假如某人爲了獲得高收益而甘冒本金盡失的風險,20% 的年收益率可能也算不上“賺錢”。實際上,“最值”不僅是指在能承受的風險水平下取得高收益,而且要求投資計劃符合個人的實際情況和投資目標。

   第二,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同一種投資方式或同一種投資工具。這一點可能很容易理解:張三有雄厚的資金,可以投資一百平米的旺街商鋪,而李四卻無此財力, 望“鋪”興嘆;Tom有很強的金融專業背景,從大學就開始炒股,而Jerry可能對股市一頭霧水;股海沉浮,某甲樂在其中,某乙的心臟卻承受不了這悲喜交 錯……個人的資金基礎、知識技能背景、偏好、時間充裕與否等各種因素都會直接影響其投資決策。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這些因素,個人在進行投資決策的時候,還 必須考慮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自身所處的人生階段以及依此決定的財務目標。原因非常簡單,如果是一個年輕人想積累退休基金,目前他(她)就應該更注 重基金的增長能力,即投資的收益性更爲重要,可以承擔較高的風險;但如果是一位接近退休的人爲他(她)的退休基金決定投資方向,那麼他(她)必然應該更加 注意基金的安全性,在這個時候拿所有的錢去做回收期長、風險高的風險投資,無疑是不明智的。

  第三,儲蓄及投資計劃只是財務計劃的一個 組成部分,在進行投資決策之前必須做通盤考慮。這聽起來好像是一件非常龐雜的事情,但是這樣做的必要性自不待言。只有在確信各種風險得到了全面的保障、現 金流得到了有效控制之後,才能夠確定用於儲蓄及投資的資金金額,並根據投資目標確定具體的投資方案。

  說到這裏,如何解決畢先生的疑惑,思路似乎已經十分明瞭:首先了解他的基本個人信息、財務狀況和風險偏好,然後制定完善的財務計劃,再確定儲蓄及投資計劃的細節並付諸實施。

   今年27歲的畢先生是一家報社的編輯,月薪7 000元左右,已經工作3年,目前還是單身。因爲他是北京人,家裏有兩套住房,所以無需購置居所;由於報 社會報銷他的出租車費用,買車似乎並不是必要的。作爲家中的獨子,他負有贍養父母的義務和責任,不過他的雙親都有寬裕的退休金和全面的健康保障,他只是每 月向家裏交800元的生活費,幾乎沒有什麼贍養負擔。另外,報社爲他安排了全面的保障和退休福利,已經可以很好地滿足他的風險管理需求和基本的退休收入需 求。他目前的主要願望就是,在3年之後,也就是他30歲的時候跟女友結婚,組建自己的小家庭;另外,他還希望等轎車價格再往下浮動一定比例之後,在適當的 時機買一輛高檔車代步。

  由於收入高、負擔輕,畢先生在工作後的短短3年內就有了10萬元的存款——用他的話說,是一筆“閒錢”——可 以說頗值得稱羨。但是怎麼樣打理這10萬塊錢,沒有金融專業知識的畢先生卻陷入了深深的煩惱之中。他認爲,銀行存款的利息一降再降,利息稅也不容忽視,如 果把所有的積蓄都放在銀行,實在是“太虧”了;就風險承受能力而言,他不太希望面對股市和匯市的高風險,但是可以接受中等程度的風險。

  瞭解了這些信息之後,我們需要爲畢先生解決的問題其實就可以改寫爲:首先,這10萬元錢真的是“閒錢”嗎?其次,如果是“閒錢”,應該怎麼安排投資?

   第一個問題很好解決。“卓越理財方案”多次談過完善的財務計劃應該包括風險管理計劃、儲蓄和投資計劃、最小化稅收計劃、遺產計劃和現金流管理計劃五個部 分,在實施了完善的風險管理措施(例如,購買壽險、健康險、財產險等)、支付了必要的生活支出、購置了必要的資產之後,其餘的資金就是儲蓄及投資計劃的來 源。很多人將儲蓄和投資稱作“閒錢”,實際上並不十分準確。儲蓄和投資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應急基金、教育基金、退休基金和一般投資基金。前三項都是爲了特 定的重要用途積累的專項基金,需要根據其對應的具體用途來決定如何投資;而一般投資基金是出於積累資金、增加財富的目的建立的,只有這一部分纔可以真正稱 爲“閒錢”。

  從畢先生的情況來看,他爲了支付突發的、出乎預料的費用(例如,未投保財產遭受的損失),應該留出一部分應急基金,鑑於 他處於單身階段,這方面的需求較低,所以留出相當於2~3個月收入的資金,例如1.5萬元就足夠了。由於“應急基金”本是應急所用,所以一定要保證其具有 高度的流動性,當然,也要獲取合理的回報率。可以考慮使用的投資組合:將30%投資於3月期銀行定期存款,30%投資於6月期銀行定期存款,其餘40%投 資於1年期銀行定期存款,並選擇“自動轉存”,如未動用,在各自存期屆滿之後,自動累積到下一個存款期。

  教育基金暫時還沒有需要,而 退休基金卻是應該開始積累了。畢先生的報社爲他安排了較好的退休福利,但是他還是希望能有每年2~3萬元的額外的退休收入,這就需要提前打算,原因很簡 單,我們都知道複利的神話,假定年利率爲5%,從現在起每年投資3 200元,“利滾利”,在30年後,就可以每年提取2萬多元、連續領20年!由於畢先 生現在還很年輕,退休基金的安全性可以退居次位,收益性應該更爲重要——也就意味着風險性可以較高。考慮到畢先生自身的風險偏好,他無意涉足股市、匯市, 所以追求高額當期收入的收入型基金必然是首選,推薦的投資方式爲:每隔相同的一段時間,買入等額的基金,例如每一季度購買1 000元基金,這樣做的好處 就在於可以消化基金價格波動的風險,保證總的購買成本維持在一個合理的平均水平。當然,他也可以以分期繳納保費的形式購買養老保險,但是其收益性較低。

   在這裏,我們還要考慮到畢先生的特殊情況。他希望在3年之後結婚,除了希望舉行一個盛大的婚禮之外,他和女友希望能夠去國外短期度假,所以需要預先做資 金上的積累。由於結婚的日期相對比較有把握,而費用也可以事先估算,建立“婚嫁準備金”是可行的。這部分資金的投資應該較注重收益性,但是也要考慮三年之 後的可變現性,所以風險不能過高。可以考慮使用的投資方式:每季度購買一定金額的——例如5 000元——平衡型基金(這種基金追求當期收入和資本的長期 成長,風險適中,收益性較好)。

  現在,我們可以大致估計,畢先生目前手頭有6萬多元的“閒錢”,而且以後必然還會以較高的速度逐漸增 加。這就到了第二個問題:這些“閒錢”應該怎麼投資呢?如何讓手頭的“閒錢”最大限度地保值增值,是很多人共同的願望,畢先生自然也不例外。這些財富可以 滿足日後購置資產的需要(例如買車),保證人們能夠在將來達到更高的生活水平,並帶來更高的財務安全性和個人自立的滿足感,而投資過程所伴隨的愉悅也是使 很多人樂此不疲的重要原因之一。

  僅是從感覺上而言,“閒錢”建立起來的一般投資基金似乎更應該注重收益性,可以用它冒一定的風險,事 實也的確如此。既然不願意涉足股市、匯市,畢先生可以爲這些“閒錢”選擇的投資工具可以包括風險相對較高的基金、債券、金銀、房產、收藏,當然可以包括風 險較低的儲蓄、保險等等。當然,具體的資金數額也是投資決策的硬約束。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畢先生今天只有6萬元,他就可能很難在社區裏投資一家100平 米的商鋪,基金、債券、金銀、儲蓄、保險等可能更適合他的實際情況。

  值得反覆指出的是,在決定具體的投資策略時,我們必須記住一個必 要的前提:你沒有必要去承擔不必承擔的風險,而且個人承受風險的意願和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滿足這一前提很簡單——投資學有一個人人耳熟能詳的法則:“不 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如果只是進行單一的投資,結果自然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但是如果將各種投資工具組合起來,即使打破了第一個籃子裏的雞 蛋,還有其他籃子的雞蛋完好無損!所以理想的投資方案必然是某些投資工具的組合。畢先生可以考慮的投資組合:將10%的一般投資基金投資於3年或5年期定 期銀行存款,10%投資於帶有儲蓄特徵的壽險(例如分紅險),40%投資於收入型基金,20%投資於成長型基金,20%投資於黃金。需要說明的一點是,這 個比例並不是從此一成不變的,畢先生可以根據實際的投資效果進行調整,而像保險這種投資,相對固定的是每年的保費支出,隨着一般投資基金的增長,它所佔的 比重必然會下降。這些比重只是說明各種投資工具的相對分量,所以絕不應拘泥於此。

  這又回到了個人理財的真諦所在:理財是一個帶有非常鮮明的個性化烙印的動態過程,不僅要因人而異,而且要因時而異。世間不僅沒有一份適合每一個人的理財方案,也沒有一個可以沿用終身的“死”計劃。儲蓄及投資計劃亦是如此。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