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果私塾:http協議學習系列 ——協議詳解篇

 注:本文轉載的阿蜜果,再次表示感謝。本文出自:http://www.blogjava.net/amigoxie/archive/2009/12/02/304513.html

2. 協議詳解篇

2.1 HTTP/1.0HTTP/1.1的比較

RFC 1945定義了HTTP/1.0版本,RFC 2616定義了HTTP/1.1版本。

筆者在blog上提供了這兩個RFC中文版的下載地址。

RFC1945下載地址:

http://www.blogjava.net/Files/amigoxie/RFC1945HTTP)中文版.rar

RFC2616下載地址:

http://www.blogjava.net/Files/amigoxie/RFC2616HTTP)中文版.rar

2.1.1建立連接方面

HTTP/1.0 每次請求都需要建立新的TCP連接,連接不能複用。HTTP/1.1 新的請求可以在上次請求建立的TCP連接之上發送,連接可以複用。優點是減少重複進行TCP三次握手的開銷,提高效率。

注意:在同一個TCP連接中,新的請求需要等上次請求收到響應後,才能發送。

2.1.2 Host

HTTP1.1Request消息頭裏頭多了一個Host, HTTP1.0則沒有這個域。

Eg

 

    GET /pub/WWW/TheProject.html HTTP/1.1
    Host: www.w3.org

 

    可能HTTP1.0的時候認爲,建立TCP連接的時候已經指定了IP地址,這個IP地址上只有一個host

2.1.3日期時間戳

(接收方向)

無論是HTTP1.0還是HTTP1.1,都要能解析下面三種date/time stamp

 

Sun, 06 Nov 1994 08:49:37 GMT ; RFC 822, updated by RFC 1123
Sunday, 06-Nov-94 08:49:37 GMT ; RFC 850, obsoleted by RFC 1036
Sun Nov 6 08:49:37 1994       ; ANSI C's asctime() format

 

       (發送方向)

HTTP1.0要求不能生成第三種asctime格式的date/time stamp

HTTP1.1則要求只生成RFC 1123(第一種)格式的date/time stamp

2.1.4狀態響應碼

狀態響應碼100 (Continue) 狀態代碼的使用,允許客戶端在發request消息body之前先用request header試探一下server,看server要不要接收request body,再決定要不要發request body

客戶端在Request頭部中包含

 

Expect: 100-continue

 

       Server看到之後呢如果回100 (Continue) 這個狀態代碼,客戶端就繼續發request body。這個是HTTP1.1纔有的。

另外在HTTP/1.1中還增加了101203205等等性狀態響應碼

2.1.5請求方式

HTTP1.1增加了OPTIONS, PUT, DELETE, TRACE, CONNECT這些Request方法.

       Method         = "OPTIONS"                ; Section 9.2

                      | "GET"                    ; Section 9.3

                      | "HEAD"                   ; Section 9.4

                      | "POST"                   ; Section 9.5

                      | "PUT"                    ; Section 9.6

                      | "DELETE"                 ; Section 9.7

                      | "TRACE"                  ; Section 9.8

                      | "CONNECT"                ; Section 9.9

                      | extension-method

       extension-method = token

2.2 HTTP請求消息

2.2.1請求消息格式

請求消息格式如下所示:

請求行

通用信息頭|請求頭|實體頭

CRLF(回車換行)

實體內容

其中“請求行”爲:請求行 = 方法 [空格] 請求URI [空格] 版本號 [回車換行]

請求行實例:

Eg1

 

GET /index.html HTTP/1.1

 

       Eg2

POST http://192.168.2.217:8080/index.jsp HTTP/1.1

HTTP請求消息實例:

 

GET /hello.htm HTTP/1.1
Accept: */*
Accept-Language: zh-cn
Accept-Encoding: gzip, deflate
If-Modified-Since: Wed, 17 Oct 2007 02:15:55 GMT
If-None-Match: W/"158-1192587355000"
User-Agent: Mozilla/4.0 (compatible; MSIE 6.0; Windows NT 5.1; SV1)
Host: 192.168.2.162:8080
Connection: Keep-Alive

 


2.2.2請求方法

       HTTP的請求方法包括如下幾種:

q      GET

q      POST

q      HEAD

q      PUT

q      DELETE

q      OPTIONS

q      TRACE

q      CONNECT

2.3 HTTP響應消息

2.3.1響應消息格式

HTTP響應消息的格式如下所示:

狀態行

通用信息頭|響應頭|實體頭

CRLF

實體內容

其中:狀態行 = 版本號 [空格] 狀態碼 [空格] 原因 [回車換行]

狀態行舉例:

Eg1

 

HTTP/1.0 200 OK 

 

      Eg2

 

HTTP/1.1 400 Bad Request

 

     HTTP響應消息實例如下所示:

 

HTTP/1.1 200 OK
ETag: W/"158-1192590101000"
Last-Modified: Wed, 17 Oct 2007 03:01:41 GMT
Content-Type: text/html
Content-Length: 158
Date: Wed, 17 Oct 2007 03:01:59 GMT
Server: Apache-Coyote/1.1

 

2.3.2 http的狀態響應碼

2.3.2.1  1**:請求收到,繼續處理

100——客戶必須繼續發出請求

101——客戶要求服務器根據請求轉換HTTP協議版本

2.3.2.2  2**操作成功收到分析、接受

200——交易成功
201——提示知道新文件的URL

202——接受和處理、但處理未完成

203——返回信息不確定或不完整

204——請求收到,但返回信息爲空

205——服務器完成了請求,用戶代理必須復位當前已經瀏覽過的文件

206——服務器已經完成了部分用戶的GET請求

2.3.2.3  3**:完成此請求必須進一步處理

300——請求的資源可在多處得到

301——刪除請求數據

302——在其他地址發現了請求數據

303——建議客戶訪問其他URL或訪問方式

304——客戶端已經執行了GET,但文件未變化

305——請求的資源必須從服務器指定的地址得到

306——前一版本HTTP中使用的代碼,現行版本中不再使用

307——申明請求的資源臨時性刪除

2.3.2.4  4**:請求包含一個錯誤語法或不能完成

400——錯誤請求,如語法錯誤

401——未授權

HTTP 401.1 - 未授權:登錄失敗

  HTTP 401.2 - 未授權:服務器配置問題導致登錄失敗

  HTTP 401.3 - ACL 禁止訪問資源

  HTTP 401.4 - 未授權:授權被篩選器拒絕

HTTP 401.5 - 未授權:ISAPI CGI 授權失敗

402——保留有效ChargeTo頭響應

403——禁止訪問

HTTP 403.1 禁止訪問:禁止可執行訪問

  HTTP 403.2 - 禁止訪問:禁止讀訪問

  HTTP 403.3 - 禁止訪問:禁止寫訪問

  HTTP 403.4 - 禁止訪問:要求 SSL

  HTTP 403.5 - 禁止訪問:要求 SSL 128

  HTTP 403.6 - 禁止訪問:IP 地址被拒絕

  HTTP 403.7 - 禁止訪問:要求客戶證書

  HTTP 403.8 - 禁止訪問:禁止站點訪問

  HTTP 403.9 - 禁止訪問:連接的用戶過多

  HTTP 403.10 - 禁止訪問:配置無效

  HTTP 403.11 - 禁止訪問:密碼更改

  HTTP 403.12 - 禁止訪問:映射器拒絕訪問

  HTTP 403.13 - 禁止訪問:客戶證書已被吊銷

  HTTP 403.15 - 禁止訪問:客戶訪問許可過多

  HTTP 403.16 - 禁止訪問:客戶證書不可信或者無效

HTTP 403.17 - 禁止訪問:客戶證書已經到期或者尚未生效

404——沒有發現文件、查詢或URl

405——用戶在Request-Line字段定義的方法不允許

406——根據用戶發送的Accept拖,請求資源不可訪問

407——類似401,用戶必須首先在代理服務器上得到授權

408——客戶端沒有在用戶指定的餓時間內完成請求

409——對當前資源狀態,請求不能完成

410——服務器上不再有此資源且無進一步的參考地址

411——服務器拒絕用戶定義的Content-Length屬性請求

412——一個或多個請求頭字段在當前請求中錯誤

413——請求的資源大於服務器允許的大小

414——請求的資源URL長於服務器允許的長度

415——請求資源不支持請求項目格式

416——請求中包含Range請求頭字段,在當前請求資源範圍內沒有range指示值,請求也不包含If-Range請求頭字段

417——服務器不滿足請求Expect頭字段指定的期望值,如果是代理服務器,可能是下一級服務器不能滿足請求長。

2.3.2.5  5**:服務器執行一個完全有效請求失敗

  HTTP 500 - 內部服務器錯誤

  HTTP 500.100 - 內部服務器錯誤 - ASP 錯誤

  HTTP 500-11 服務器關閉

  HTTP 500-12 應用程序重新啓動

  HTTP 500-13 - 服務器太忙

  HTTP 500-14 - 應用程序無效

  HTTP 500-15 - 不允許請求 global.asa

  Error 501 - 未實現

HTTP 502 - 網關錯誤

2.4 使用telnet進行http測試

       Windows下,可使用命令窗口進行http簡單測試。

       輸入cmd進入命令窗口,在命令行鍵入如下命令後按回車:

 

telnet www.baidu.com 80

 

       而後在窗口中按下Ctrl+]後按回車可讓返回結果回顯。

接着開始發請求消息,例如發送如下請求消息請求baidu的首頁消息,使用的HTTP協議爲HTTP/1.1

 

GET /index.html HTTP/1.1

 

   注意:copy如上的消息到命令窗口後需要按兩個回車換行才能得到響應的消息,第一個回車換行是在命令後鍵入回車換行,是HTTP協議要求的。第二個是確認輸入,發送請求。

可看到返回了200 OK的消息,如下圖所示:

       可看到,當採用HTTP/1.1時,連接不是在請求結束後就斷開的。若採用HTTP1.0,在命令窗口鍵入:

 

GET /index.html HTTP/1.0

 

      此時可以看到請求結束之後馬上斷開。

       讀者還可以嘗試在使用GETPOST等時,帶上頭域信息,例如鍵入如下信息:

 

GET /index.html HTTP/1.1
connection: close
Host: www.baidu.com

 

2.5 常用的請求方式

       常用的請求方式是GETPOST.

l         GET方式:是以實體的方式得到由請求URI所指定資源的信息,如果請求URI只是一個數據產生過程,那麼最終要在響應實體中返回的是處理過程的結果所指向的資源,而不是處理過程的描述。

l         POST方式:用來向目的服務器發出請求,要求它接受被附在請求後的實體,並把它當作請求隊列中請求URI所指定資源的附加新子項,Post被設計成用統一的方法實現下列功能:

1:對現有資源的解釋;

2:向電子公告欄、新聞組、郵件列表或類似討論組發信息;

3:提交數據塊;

4:通過附加操作來擴展數據庫

從上面描述可以看出,Get是向服務器發索取數據的一種請求;而Post是向服務器提交數據的一種請求,要提交的數據位於信息頭後面的實體中。

GETPOST方法有以下區別:

1   在客戶端,Get方式在通過URL提交數據,數據在URL中可以看到;POST方式,數據放置在HTML HEADER內提交。

2   GET方式提交的數據最多只能有1024字節,而POST則沒有此限制。

3   安全性問題。正如在(1)中提到,使用 Get 的時候,參數會顯示在地址欄上,而 Post 不會。所以,如果這些數據是中文數據而且是非敏感數據,那麼使用 get;如果用戶輸入的數據不是中文字符而且包含敏感數據,那麼還是使用 post爲好。

4   安全的和冪等的。所謂安全的意味着該操作用於獲取信息而非修改信息。冪等的意味着對同一 URL 的多個請求應該返回同樣的結果。完整的定義並不像看起來那樣嚴格。換句話說,GET 請求一般不應產生副作用。從根本上講,其目標是當用戶打開一個鏈接時,她可以確信從自身的角度來看沒有改變資源。比如,新聞站點的頭版不斷更新。雖然第二次請求會返回不同的一批新聞,該操作仍然被認爲是安全的和冪等的,因爲它總是返回當前的新聞。反之亦然。POST 請求就不那麼輕鬆了。POST 表示可能改變服務器上的資源的請求。仍然以新聞站點爲例,讀者對文章的註解應該通過 POST 請求實現,因爲在註解提交之後站點已經不同了(比方說文章下面出現一條註解)。
 

2.6 請求頭

HTTP最常見的請求頭如下:

l         Accept:瀏覽器可接受的MIME類型;

l         Accept-Charset:瀏覽器可接受的字符集;

l         Accept-Encoding:瀏覽器能夠進行解碼的數據編碼方式,比如gzipServlet能夠向支持gzip的瀏覽器返回經gzip編碼的HTML頁面。許多情形下這可以減少510倍的下載時間;

l         Accept-Language:瀏覽器所希望的語言種類,當服務器能夠提供一種以上的語言版本時要用到;

l         Authorization:授權信息,通常出現在對服務器發送的WWW-Authenticate頭的應答中;

l         Connection:表示是否需要持久連接。如果Servlet看到這裏的值爲“Keep-Alive”,或者看到請求使用的是HTTP 1.1HTTP 1.1默認進行持久連接),它就可以利用持久連接的優點,當頁面包含多個元素時(例如Applet,圖片),顯著地減少下載所需要的時間。要實現這一點,Servlet需要在應答中發送一個Content-Length頭,最簡單的實現方法是:先把內容寫入ByteArrayOutputStream,然後在正式寫出內容之前計算它的大小;

l         Content-Length:表示請求消息正文的長度;

l         Cookie:這是最重要的請求頭信息之一;

l         From:請求發送者的email地址,由一些特殊的Web客戶程序使用,瀏覽器不會用到它;

l         Host:初始URL中的主機和端口;

l         If-Modified-Since:只有當所請求的內容在指定的日期之後又經過修改才返回它,否則返回304“Not Modified”應答;

l         Pragma:指定“no-cache”值表示服務器必須返回一個刷新後的文檔,即使它是代理服務器而且已經有了頁面的本地拷貝;

l         Referer:包含一個URL,用戶從該URL代表的頁面出發訪問當前請求的頁面。

l         User-Agent:瀏覽器類型,如果Servlet返回的內容與瀏覽器類型有關則該值非常有用;

l         UA-PixelsUA-ColorUA-OSUA-CPU:由某些版本的IE瀏覽器所發送的非標準的請求頭,表示屏幕大小、顏色深度、操作系統和CPU類型。

2.7 響應頭

HTTP最常見的響應頭如下所示:

l         Allow:服務器支持哪些請求方法(如GETPOST等);

l         Content-Encoding:文檔的編碼(Encode)方法。只有在解碼之後纔可以得到Content-Type頭指定的內容類型。利用gzip壓縮文檔能夠顯著地減少HTML文檔的下載時間。JavaGZIPOutputStream可以很方便地進行gzip壓縮,但只有Unix上的NetscapeWindows上的IE 4IE 5才支持它。因此,Servlet應該通過查看Accept-Encoding頭(即request.getHeader("Accept-Encoding"))檢查瀏覽器是否支持gzip,爲支持gzip的瀏覽器返回經gzip壓縮的HTML頁面,爲其他瀏覽器返回普通頁面;

l         Content-Length:表示內容長度。只有當瀏覽器使用持久HTTP連接時才需要這個數據。如果你想要利用持久連接的優勢,可以把輸出文檔寫入ByteArrayOutputStram,完成後查看其大小,然後把該值放入Content-Length頭,最後通過byteArrayStream.writeTo(response.getOutputStream()發送內容;

l         Content-Type 表示後面的文檔屬於什麼MIME類型。Servlet默認爲text/plain,但通常需要顯式地指定爲text/html。由於經常要設置Content-Type,因此HttpServletResponse提供了一個專用的方法setContentTyep 可在web.xml文件中配置擴展名和MIME類型的對應關係;

l         Date:當前的GMT時間。你可以用setDateHeader來設置這個頭以避免轉換時間格式的麻煩;

l         Expires:指明應該在什麼時候認爲文檔已經過期,從而不再緩存它。

l         Last-Modified:文檔的最後改動時間。客戶可以通過If-Modified-Since請求頭提供一個日期,該請求將被視爲一個條件GET,只有改動時間遲於指定時間的文檔纔會返回,否則返回一個304Not Modified)狀態。Last-Modified也可用setDateHeader方法來設置;

l         Location:表示客戶應當到哪裏去提取文檔。Location通常不是直接設置的,而是通過HttpServletResponsesendRedirect方法,該方法同時設置狀態代碼爲302

l         Refresh:表示瀏覽器應該在多少時間之後刷新文檔,以秒計。除了刷新當前文檔之外,你還可以通過setHeader("Refresh", "5; URL=http://host/path")讓瀏覽器讀取指定的頁面。注意這種功能通常是通過設置HTML頁面HEAD區的<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5;URL=http://host/path">實現,這是因爲,自動刷新或重定向對於那些不能使用CGIServletHTML編寫者十分重要。但是,對於Servlet來說,直接設置Refresh頭更加方便。注意Refresh的意義是“N秒之後刷新本頁面或訪問指定頁面,而不是每隔N秒刷新本頁面或訪問指定頁面。因此,連續刷新要求每次都發送一個Refresh頭,而發送204狀態代碼則可以阻止瀏覽器繼續刷新,不管是使用Refresh頭還是<META HTTP-EQUIV="Refresh" ...>。注意Refresh頭不屬於HTTP 1.1正式規範的一部分,而是一個擴展,但NetscapeIE都支持它。

2.8實體頭

實體頭用坐實體內容的元信息,描述了實體內容的屬性,包括實體信息類型,長度,壓縮方法,最後一次修改時間,數據有效性等。

l         AllowGET,POST

l         Content-Encoding:文檔的編碼(Encode)方法,例如:gzip2.5 響應頭”;

l         Content-Language:內容的語言類型,例如:zh-cn

l         Content-Length:表示內容長度,eg80,可參考“2.5響應頭”;

l         Content-Location:表示客戶應當到哪裏去提取文檔,例如:http://www.dfdf.org/dfdf.html,可參考“2.5響應頭”;

l         Content-MD5MD5 實體的一種MD5摘要,用作校驗和。發送方和接受方都計算MD5摘要,接受方將其計算的值與此頭標中傳遞的值進行比較。Eg1Content-MD5: <base64 of 128 MD5 digest>Eg2dfdfdfdfdfdfdff==

l         Content-Range:隨部分實體一同發送;標明被插入字節的低位與高位字節偏移,也標明此實體的總長度。Eg1Content-Range: 1001-2000/5000eg2bytes 2543-4532/7898

l         Content-Type:標明發送或者接收的實體的MIME類型。Egtext/html; charset=GB2312       主類型/子類型;

l         Expires:爲0證明不緩存;

l         Last-ModifiedWEB 服務器認爲對象的最後修改時間,比如文件的最後修改時間,動態頁面的最後產生時間等等。例如:Last-ModifiedTue, 06 May 2008 02:42:43 GMT.

2.8擴展頭

HTTP消息中,也可以使用一些再HTTP1.1正式規範裏沒有定義的頭字段,這些頭字段統稱爲自定義的HTTP頭或者擴展頭,他們通常被當作是一種實體頭處理。

現在流行的瀏覽器實際上都支持Cookie,Set-Cookie,RefreshContent-Disposition等幾個常用的擴展頭字段。

l         Refresh1;url=http://www.dfdf.org  //1秒跳轉到指定位置;

l         Content-Disposition:頭字段,可參考“2.5響應頭”;

l         Content-TypeWEB 服務器告訴瀏覽器自己響應的對象的類型。

eg1Content-Typeapplication/xml

eg2applicaiton/octet-stream

Content-Dispositionattachment; filename=aaa.zip
  附錄:參考資料

HTTP1.1HTTP1.0的區別》:

http://blog.csdn.net/yanghehong/archive/2009/05/28/4222594.aspx

HTTP請求(GETPOST區別)和響應》:

http://www.blogjava.net/honeybee/articles/164008.html
 

HTTP請求頭概述_百度知道》: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2517427.html

《實體頭和擴展頭》:

http://www.cnblogs.com/tongzhiyong/archive/2008/03/16/1108776.html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