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軟件工程團隊模式的粗淺認識

通過自學了《構建之法》的一,五,十七章,我粗淺的認爲在自己心中最符合的軟件團隊模式爲功能團隊模式。通過閱讀功能團隊模式的介紹,我認爲所謂的功能團隊模式就是團隊之間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的人數都不多,並且,整個團隊有着非常縝密的交流,同時,每個小組平起平坐,自主選擇最適合自己,效率最高的任何技術。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可以自由選擇最適合自己小組的技術模式,但是組與組之間必須就編程規範達成一致。

  這是我認爲的一種較爲理想的團隊模式,對於這個模式,我最看重的一點是並不缺乏交流,不會造成信息方面的阻塞。我認爲,在軟件開發的過程中,要想做出好的產品,交流,即communication是必不可少的,因爲交流可以讓我們互相更加理解對方所想表達的意思,同時可以消除理解上的偏差,這是很重要的一點。其次,我看中的一點是小組之間的成員是平起平坐的,不會因爲其中一人或幾人技術太高而使其演變成主治醫師模式,主治醫師模式還算好的,至少其他人還能擔任起護士,藥劑師的職責,那假如演變成了明星模式呢,工作量小倒也就算了,一旦工作量變得巨大時,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這種時候帶來的損失就無法估量了。

  不過,任何模式儘管已經過了長期的發展,弊端仍舊是無法避免的。在和小組中一位同學交流的過程中,我發現了功能團隊的以下的一個重大弊端,即沒有決策者,適當的交流是好的,但一旦交流,就難免會出現分歧,那麼一旦雙方都不想妥協的話要怎麼辦呢,衆口難調的話,就需要一位決策者了,決策者做的決定不可能遷就每一個小組,但至少可以讓利益最大化。但是,我仔細看了一遍功能團隊模式的介紹,似乎並沒有提到關於決策者的部分。

  最後,我認爲理想的應該是功能團隊模式配一個決策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