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筆記-真正的成功

John Wooden

        我在1934年總結出了我自己對成功的定義,那時候我在印第安納州的南岸市一所中學當老師。有一點點失望,也可能是被我的英語班年青學生的父母們期望他們的子女獲得“優秀”或者“良好”的方式給弄糊塗了。他們覺得“一般”給鄰居的小孩還差不多,因爲鄰居的小孩都是一般般的。但是如果是他們自己的小孩只拿到“一般”的成績,他們就不滿意了——這就使得老師感覺自己很失敗,或者年青學生失敗了。但是這是不對的。有着無窮智慧的可敬的上帝並沒有把我們人類在智力上創造成一模一樣的,就像身高體重和相貌的不同。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拿“優秀”或者“良好”,而我也不喜歡這種評判方式。我確實知道30年代不少學校的校友怎麼評判教練和運動員隊伍。如果你打贏了所有比賽,你就會被認爲是比較成功的。但是也不完全是這樣。因爲我發現——我們在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曾經有幾年沒有輸掉一場比賽。但是感覺上我們每場比賽都沒有贏,因爲贏的比分差距沒有一些校友預估的那麼多。並且非常多的的時候我——(大家笑)——經常我真的覺得他們是以一種更功利的方式來做他們的預估的。但是在30年代就是那個樣子,所以我理解。但是我不喜歡,也不贊成。於是我想總結出能使我成爲一個更好的老師的某個東西,給我指導下的年青人——不管是運動員還是英語班學生——能激勵渴望的東西,而不僅僅是教室裏一個更高的考分,或者運動比賽中更多的得分。我思考了這個問題很長時間,想開創出自己的定義。我覺得那應該有幫助。我知道韋伯字典是這樣定義的:物質財產的積累,權力或者聲望地位的獲得,諸如此類。這些可能是有價值的成就,但是在我看來不一定就意味着成功。所以我想有自己的定義。回想過去,我是在南印第安納州的一個小農場長大的。老爸總是教導我和我兄弟:永遠不要爲超過別人而努力。我能肯定當時他就是這樣做的,而我沒有——但是這種理念有可能儲存在我意識中隱藏的深處,在很多年之後它又跳了出來。永遠不要爲超過別人而努力,永遠從別人那裏學習點什麼。永遠不要停止盡你所能以達到最佳的努力——這是你自己能控制的。如果你太沉迷於自己無法控制的一些事情之中,陷在其中,爲之而煩惱,就會反過來影響那些你自己能控制的東西。後來我看到這麼一段簡單的話:“一個可憐的靈魂,跪在臺階上向上帝懺悔,低垂着頭,‘我失敗了!’他痛哭着說。上帝說:“你盡了全力,這就是成功。”從那些事情,或許還有另一件事情,我形成了我自己對成功的定義。那就是:平和的心境,這是只有在你知道自己是盡了全力去做到自己能力所及的最佳,而能夠自我滿意才能達到的境界。我相信這是真的。如果你盡了全力去做能力所及的最佳,努力去改善你所在的現有處境,我認爲就是成功。並且我認爲別人不能評判。我認爲這就像是性格和名譽之間的關係。你的名譽是你在別人眼中的印象,而你的性格是真正的你。我認爲本身的性格比別人的印象要重要得多。你當然希望這兩個都是好的。但是它們不一定是一樣的。總之,這是我當時儘量傳遞給年青人的理念。我也遇到過其他一些東西。我熱愛教育,剛纔演講的那個人提到我喜歡詩歌,而其實我有點沉迷於其中,非常喜歡詩歌。詩歌中有些東西幫助了我,我覺得,成爲一個更好的人。我知道我現在並不是我決心要成爲的人,也不是我應該成爲的人。但是我認爲如果沒有遇到過某些東西,我就會不如現在的我。其中一個只是一小段詩:“沒有什麼文字,沒有什麼話語,能夠告訴我們的下一代應該成爲什麼樣的人。即使是書架上所有的書也不能——唯有老師本人的爲人。”這句詩在30年代給了我深刻的印象。我也儘可能地在教學中多多少少地使用它,不管是在體育界還是英語課堂。我熱愛詩歌,並且一直有種說不出的興趣。也許是因爲以前老爸總是在晚上給我們唸詩歌的緣故,在煤油燈下—— 當時我們的農場家裏面沒有電燈。老爸就會給我們唸詩歌。所以我一起喜歡詩歌。大概差不多的時候我遇到了另一件事。有人問一位女老師她爲什麼教書。她愣了一下,說她要想一下。過了一會兒她走過來說,“他們問我爲什麼教書,我的回答是:‘還有什麼地方我可以擁有如此輝煌的人生同伴?’那裏坐着一個政治家,堅強,不偏激,有智慧。一個轉世的丹尼爾•韋伯斯特(政治家,兩次擔任美國國務卿),口才極好。旁邊坐着一個醫生,他敏捷而穩健的手可以修復骨折,或者引導生命之血的流淌。那裏還有一個建築工人,在他的手中,一個教學的拱頂徐徐升起,在那裏牧師演繹着上帝的話語,引領着跌倒的靈魂去觸摸耶穌基督。這就是一個老師,農民,商人,勞工的聚會。他們都工作,選舉,建造,規劃,祈禱着走向更美好的明天。應該說,我也許不能看到教堂的建成,聽到他們講的話,或者吃到他們栽培的食物。但是也許我能。於是後來我可以說,我曾經認識他,那時候他或弱小,或強壯,或勇敢果斷,或驕傲,或是同性戀。我曾經認識他,但是那時候他還只是一個孩子。他們問我爲什麼教書,我的回答是:‘還有什麼地方我可以擁有如此輝煌的人生同伴?’”我堅信教師這個職業——真的,你擁有如此多的年青人。講到這裏,我不由自主地想起我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年青人——30來個律師,11個牙醫和醫生,很多很多的老師和其他職業。看着他們成長給你很大很多的喜悅。我一直儘量讓年青人覺得他們是來獲得教育的,這是第一位的。籃球是第二位的,畢竟這是經濟來源。他們的確需要一點時間來社交,但是如果你讓社交活動比另兩個還優先哪怕是一點點,你將在不久之後什麼都沒有。這就是我當時試圖傳授給我指導下的年青人的理念。我有三個原則,基本上我一直都遵守着。那是在我來到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之前形成的。我認爲它們非常重要。第一個是——決不遲到。決不遲到。後來我又說了一些東西,如果我們要出發去什麼地方,球員們必須整潔乾淨。有一段時間我要求他們穿茄克,襯衫並打領帶。後來我看到我們的校長是穿着牛仔褲和高領羊毛衫來學校的,於是我覺得我的要求有些過分了。後來我就隨便他們怎麼穿了,但是必須整齊乾淨。我最好的球員之一,你們可能聽說過的,比爾•沃頓,有一次我們正準備出發去比賽,他趕來了,(有些衣冠不整)。因爲沒有做到整齊乾淨,我不允許他出發,他不能上車,而必須先回家收拾乾淨然後去趕飛機。所以說我嚴格執行這個原則。我堅信這個原則,我信守時間。這非常重要。我堅信你應當守時。不過我發現在實踐中,比如我們準點開始,準點結束,年青人就不會感覺好像我們延長了他們的上課時間。當我在教練診所講課時,我經常跟年青的教練說——在教練診所,基本上他們是才進入這一行當的年青人。大部分都年青,你們也知道,並且很可能是才結婚不久。我跟他們說,“不要下班太晚。不然你就會帶着不好的情緒回家,而這是很不好的,一個年青的才結婚的人心情不好地回家。”即使你慢慢變老了,情況也沒有什麼不同。是吧——(大家笑)所以我的確堅信要準時。我信奉準時開始,準時結束。我的第二個原則是:不講任何粗鄙的髒字。只要講了一個髒字,你這天就不要再待這裏了。如果我在比賽中發現講髒字,你就出場坐冷板凳,不要比賽了。第三個原則是:永遠不批評隊友。我不想看到這種情況。我過去經常告訴他們我拿薪水就是要批評人的,那是我的工作。別人付給我錢來批評指導人。可憐,沒辦法,但是我的工作就是幹這個。跟現在的教練不一樣,感謝上帝。在我們那個時候情況有點不一樣。那就是我一直很認真堅持的三個原則。其實這三個原則來源於我父親。他曾經有一次試圖教我和我兄弟這些東西。我終於想出了一個金字塔模式,現在沒有時間具體講這個。但是這個幫助了我,我認爲,成爲一個更好的老師。它有點像這個樣子:金字塔中有石塊,而其中的基石是勤奮,熱情,努力,和投入。走向最高點,根據我對成功的定義,頂點是:信仰和耐心。我跟你們說,不管你做的是什麼,你必須有耐心。你必須有耐心——我們希望做成一些事情。我們經常說年青人浮躁,沒有耐心。沒錯,他們想改變所有事情。他們認爲只要是改變就是進步。我們老了一些之後,某種程度上就順其自然了。我們開始忘記沒有變化就沒有進步。所以說你必須有耐心。我堅信我們必須有信仰。我認爲我們必須相信,真正的相信。不只是口頭上說說,而是堅信只要我們做了我們應當做的,事情就會按它們應該發展的方式展開。我覺得我們一般傾向於希望事情會如我們所願的發展,非常多的時候。但是我們沒有去做那些能使這些願望成爲現實的必須的努力。我探索得出這個金字塔概念用了14年,我認爲它幫助了我成爲一個更好的老師。但是它是完全圍繞着那個原始的成功定義的。你們知道幾十年前,有一個名叫喬治•莫賴提的美國職業棒球聯盟的裁判,他拼寫他的姓只說一個“i”(英語裏面與“眼睛”發音相同),我從沒見過這種說法,但是他就是那樣。職業棒球聯盟的球員都很有洞察力,他們注意到他的名字裏面只有一個“i”(眼睛)。你會很驚訝有多少人在各種不同場合告訴他名字裏面的“i”(眼睛)比他腦袋上的還要多一個(開玩笑笑他做裁判沒有看到一些犯規之類)。(大家笑)但是他寫了一些東西,我認爲裏面所寫的事情和理念正是我在金字塔模型中想盡量去做的。他寫的東西的名字叫作“未來之路,或者身後之路”。“有時候我覺得當我們責怪命運,老是說我們沒有贏的唯一原因,是因爲命不好的時候,命運之神一定會詭祕地笑。其實正如一個古老的論斷所說:我們勝利或者失敗都根源於我們自己。架子上光閃閃的獎品不能讓我們贏得未來的比賽。你和我內心深處都懂得,永遠都有機會去贏得桂冠。但是當我們沒有竭盡全力,我們就沒有通過這個人生測試,這個測試需要全力付出毫不保留直到真正在比賽中獲勝。需要表現什麼是堅韌不拔。需要在別人退出的時候還繼續戰鬥。需要戰鬥下去,決不放棄。要贏得獎盃靠的就是全力以赴。需要夢想着前面的目標。需要在夢想破滅的時候懷抱希望。需要在希望消逝的時候虔誠祈禱。儘管面臨失敗,也不害怕跌倒,如果我們已經勇敢地全力以赴了。因爲誰能向一個已經全力以赴的人要求更多?全力以赴,對我來說,離勝利已經不遠了。所以說命運之神很少不公平,不管其中有多少蜿蜒曲折。是你和我在創造你我自己的命運——我們打開或者關閉未來之路或者身後之路。”這也讓我想起我父親試圖傳達給我們的另外三個原則:不要發牢騷。不要抱怨。不要找藉口。行動起來,不管你是做什麼的,把它做到你能力所能及的最好。這就是一個人所能做的。我也儘量傳達——我的對手不會告訴你們——你們從來沒有聽到我提及勝利這個詞。從不說勝利。我的概念是即使你在一場比賽中比分超過別人,你也可能是輸家。而你即使比分低些,你也可能是贏家。我在很多不同場合有這樣的感覺。而我只是想他們在每次打完比賽之後都能夠昂首挺胸。我過去常說,一場比賽結束之後,如果你們看到一個不知道比分的人,我希望他從你們的表現上判斷不出是你們比分高還是對手比分高。真正重要的是:如果你經常努力去盡你所能做到最好,結果就會是它們所應當成爲的結果。不一定能達到你所希望的狀態,但是會大概是它們應當的狀態,並且只有你知道你是否能做到那樣。這就是我最希望從他們身上看到的,超過其他任何東西。隨着時間的流逝,我學到了其他一些東西,我認爲上面所說的概念更好地發揮了一些作用,至少對於比分而言。但是我希望一場比賽的比分只是這些東西的附產品,而不是結局本身。我記得一個偉大的哲學家說過——哦不是,是塞萬提斯(作家)。塞萬提斯說過:“過程比結果更重要。”我喜歡這句話。我認爲它的意思就是——我們正在靠近目標。有些時候當你達到目標的時候,總感覺有點失落。但是不斷靠近目標是有意思的。我把我們的——作爲一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籃球教練,我把我們的訓練比作是過程,而比賽是結局,是結果。我會走上去坐到看臺上觀看球員比賽,看看上週我是不是幹得不錯。同樣,這還是讓球員獲得自我滿意,因爲他們知道自己努力了去做到能力範圍內的最好。有時候有人問我誰是我有過的最好的球員,或者最好的團隊。我從來就不能回答這個問題,只要是涉及到個人。有一次有人問我這個問題,他們說:“假如以某種方式你能夠製造完美的球員,你會想要什麼?”我說:“嗯,我想要一個知道他爲什麼來到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人:來獲得教育,他要是一個好的學生,要真正知道他來的首要目的。但是我也想要一個能打球的人。我想要一個認識到防守通常贏得冠軍,並且願意努力鍛鍊防守的人。但是我也想要一個能打前鋒的人。我想要他不自私,先看能不能傳球給別人,而不是老是自己投球。我想要一個能傳球也願意傳球的人。(大家笑)我曾經有過一些人能傳但是不願意傳,也有一些人願意傳但是不會傳。(大家笑)我想要他們能夠從外圍投球,也想要他們在裏面投球也很厲害。(大家笑)我還想要他們在場地兩頭都彈跳得很好。要不就拿基思•威爾克斯來說吧,他有這個資格。不只是他一個,但是他是我曾經用來作過這方面例子的一個人,因爲我覺得他付出了努力去成爲最棒。我在《他們叫我教練》這本書裏面提到曾經給了我最大成就感的兩個球員,他們在我的所有學生當中是幾乎發揮了全部潛力的。一個是康拉德•伯克,另一個是道•麥金託什。當他們還是新生的時候,我在新生球隊裏面看到他們——當時我們沒有——我教的那時候新生不能打校隊。當時我在想:“唉呀天哪,要是這兩個球員,不管是兩個中的誰”——他們處在不同的年級,但是我是根據他們在那裏的時候的情況來考慮的——“萬一他能夠進入校隊,那我們的校隊必然會非常悲慘,如果他能厲害到進入校隊的話。”你們知道其中一個另一個是——他的第二年就在一個國家冠軍賽中打了32分鐘(全場48分鐘),給我們打出了極棒的成績。再下一年他就成爲了國家冠軍賽球隊中的最先上場核心球員。而當時我還以爲他一分鐘都打不了,當他是——所以這些就是讓你感到極大快樂的事情,看到這個讓你非常有成就感。這兩個人投球都不太準,但是他們有非常高的投中率,因爲他們不強行投球。他們兩個彈跳也不太行,但是他們能保持佔在很好的位置,所以能夠蹦跳得很好。他們記得每次投球他們都假設會投不中而彈出來,我看到很多站在他們邊上的人等着看是不是會投不中,然後衝上去但是已經太晚,已經有人搶先一步了。他們跑得也不是很快,但是他們能佔在很好的位置,保持很好的平衡。所以他們爲我們打了極其好的防守。所以他們有那些素質——很接近——跟我曾經有過的其他任何球員一樣很接近他們的全部潛力所能爲。所以我認爲他們和賈巴爾或者比爾•沃頓,或者我們的很多其他球員一樣成功——有一些很傑出——一些很優秀的球員。我是不是神侃得夠多了?在之前別人跟我說如果那個人(指主持)出現了的話,我就應該閉嘴了。(大家笑)(鼓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